多套管送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24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套管送管机构,包括套管盘、套管输送板、三个送管工位、套管送检座、固定座、送管压轮、送管压簧、送管受力轮、角度转轮、角度传感器、套管输送座、套管输送主动轮、压管轮、送管电机和套管输送嘴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套管是否处于上料的状态及检测角度转轮转动的角度,使其能根据生产的需要控制送套管的长度;每个送管工位能输送不同规格的套管,其中,第三送管工位既可实现对同规格、同颜色的套管依次送管,又可对两种不同规格的套管进行送管,使下一个工位实现无需移位就能接受两种不同套管或者两种不同颜色的套管供料;其整体的结构设计实现能自动送套管和穿套管,并具有效率高、效果好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套管送管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套管送管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是通过张力支架来对铜线和套管进行传送的,而对铜线进行穿套管是通过人手来操作的,人手送套管和穿套管的操作方式不但具有工作效率低、穿套管精低差和穿套管效果差等不足,其还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企业的劳务成本高,其不符合企业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套管送管机构,其通过角度传感器能自动检测角度转轮是否处于上料的状态及检测角度转轮转动的角度,使其实现能根据生产的需要控制送套管的长度;而每个送管工位能输送不同规格的套管,其中,第三送管工位既可对同规格、同颜色的套管依次送管,又可对两种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套管进行送管,使下一个工位实现无需移位就能接受两种不同套管或者两种不同颜色的套管供料;其整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能全自动送套管和穿套管,其具有效率高、效果好和降低劳务成本的优点,使其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采用人手操作的方式来送套管和穿套管而导致其具有工作效率低、穿套管精度低、穿套管效果差、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企业的劳务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多套管送管机构,包括底架,底架的上面安装有若干个套管盘,若干个套管盘的一侧设置有套管输送板,套管输送板的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送管工位、第二送管工位和第三送管工位,三个送管工位的同一侧并行或并列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套管送检座,三个送管工位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每个套管送检座的顶面安装有送管压轮,送管压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管压簧,每个送管压簧的上面设置有能对其的弹力进行松紧调节的螺母,每个送管压轮的下面设置有送管受力轮,且送管受力轮安装在套管送检座内,套管送检座的一侧设置有角度转轮,角度转轮的下面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轮转与送管受力轮连接有转轴。作为优选,每个送管工位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套管输送座,每个套管输送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压管轮靠近套管输送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转轴。作为优选,每个套管输送主动轮的下面设置有送管电机,一个套管输送主动轮与一个压管轮为并列分布或并行分布。每个套管输送主动轮安装在送管电机的输出轴的上面,每个套管输送主动轮与送管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安装有第一齿轮,每个压管轮的下面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作啮合运动,当送管电机转动时能带动第一齿轮和位于其上方的套管输送主动轮同步转动,而第一齿轮转动时能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时能带动位于其上方的压管轮转动。作为优选,每个送管工位中的套管输送主动轮与压管轮的同一侧设置有套管输送嘴,且每个套管输送嘴贯穿固定座。作为优选,依次经套管盘、同一送管工位中的送管压轮、同一送管工位中的套管输送座、同一送管工位中的套管输送主动轮与压管轮之间及同一送管工位中的套管输送嘴传送有套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送管工位、第二送管工位和第三送管工位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作为优选,第三送管工位中设置有二组套管输送主动轮与压管轮,二组套管输送主动轮与压管轮能传送两种同规格同颜色的套管或分别传送两种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套管。作为优选,分别与角度传感器和送管电机等部件连接控制设置有控制器或控制系统,控制器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采用但不局限于在阿里巴巴上销售品牌为VIGOR/丰炜、货号为4586的可编程控制器。操作人员能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控制器设置控制各个部件运行的各项参数。与控制器连接还设置有报警器。本技术的多套管送管机构,包括底架、套管盘、套管输送板、第一送管工位、第二送管工位、第三送管工位、套管送检座、固定座、送管压轮、送管压簧、送管受力轮、角度转轮、角度传感器、套管输送座、套管输送主动轮、压管轮、弹簧转轴、送管电机和套管输送嘴。本技术通过在套管输送板的上面设置有三个送管工位及在底架上安装设置有多个套管盘,多个套管盘可以分别装配不同规格或不同颜色的套管,使其能同时输送至少三种相同规格、相同颜色或三种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套管;其又通过在套管输送板的同一侧安装有多个套管送检座及在每个套管送检座的左侧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当每个送管工位中的送管电机启动时,送管电机能带动位于其上方的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同时转动,使位于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之间的套管在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的共同驱动下能往套管输送嘴的方向传送,即同种或不同种的套管依次经套管盘、各个送管工位能往位于各个送管工位一侧的套管输送嘴进行传送,以实现送套管操作;当套管传送到各个工位中的套管送检座时,套管经每个套管送检座中的送管压轮与送管受力轮之间传送,送管压轮在与之连接的送管压簧的压力下能将套管压紧在送管受力轮的上面;当套管在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共同转动的牵引力的驱动下传送时,传送的套管能带动送管受力轮转动,而送管受力轮转动时能带动角度转轮转动,角度传感器用于自动检测角度转轮的转动情况,当角度传感器检测到角度转轮不动时则代表套管盘上没有套管在传送,即套管盘缺料,此时,角度传感器会自动将其检测到缺料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使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报警器响起来,以提醒工作人员需要往套管盘上放料;每个送管工位能根据生产的需要输送不同规格或相同规格的套管;其还通过在第三送管工位中设置有二组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使二组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实现能对同规格同颜色的套管依次送管或对两种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套管进行送料(如其先送一段一种颜色的套管,再送另外一种颜色的套管);其整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能自动对一种或多种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套管进行传送及将套管穿进套管输送嘴内,其的整个穿管过程无需人手参与操和,使其不但具有送套管精度高、送套管效率高和穿套管的精度高等优点,其还实现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降低企业的劳务成本,其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多套管送管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套管送管机构,包括底架1,底架1的上面安装有若干个套管盘2,若干个套管盘2的一侧设置有套管输送板3,套管输送板3的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送管工位41、第二送管工位42和第三送管工位43,三个送管工位的同一侧并行或并列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套管送检座5,三个送管工位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6,每个套管送检座5的顶面安装有送管压轮7,送管压轮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管压簧8,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套管送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底架的上面安装有若干个套管盘,若干个套管盘的一侧设置有套管输送板,套管输送板的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送管工位、第二送管工位和第三送管工位,三个送管工位的同一侧并行或并列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套管送检座,三个送管工位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每个套管送检座的顶面安装有送管压轮,送管压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管压簧,每个送管压轮的下面设置有送管受力轮,且送管受力轮安装在套管送检座内,套管送检座的一侧设置有角度转轮,角度转轮的下面设置有角度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套管送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底架的上面安装有若干个套管盘,若干个套管盘的一侧设置有套管输送板,套管输送板的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送管工位、第二送管工位和第三送管工位,三个送管工位的同一侧并行或并列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套管送检座,三个送管工位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每个套管送检座的顶面安装有送管压轮,送管压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管压簧,每个送管压轮的下面设置有送管受力轮,且送管受力轮安装在套管送检座内,套管送检座的一侧设置有角度转轮,角度转轮的下面设置有角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套管送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送管工位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套管输送座,每个套管输送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套管输送主动轮和压管轮,压管轮靠近套管输送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武贺赞陈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磁特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鸿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