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24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包括:底座;传送机构,设于底座上;以及触发机构,包括支撑架、触发板、联动件、感应片及感应器,感应器固定连接于支撑架并用于控制传送机构的运行状态,触发板及感应片连接于联动件,且触发板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于棒材的传送路径,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当棒材推动触发板时,能够带动联动件相对于支撑架转动,以使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感应器;当棒材脱离于触发板时,联动件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感应片远离感应器,且感应片及触发板回复原位。上述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工作效率高且精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市场上大部分棒材加工设备或相应的棒材输送机构,需要人工对棒材是否已经运送到特定的位置来进行检测,然后决定是否停止机器运行,再进行下一步工序,完成工序后再启动机器。该操作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而且效率低,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人工检测棒材是否运送到特定位置效率低且精确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全自动的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传送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传送棒材;以及触发机构,包括支撑架、触发板、联动件、感应片及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用于控制所述传送机构的运行状态,所述触发板及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联动件,且所述触发板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于所述棒材的传送路径,所述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当所述棒材推动所述触发板时,能够带动所述联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以使所述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所述感应器,所述传送机构停止运行;当所述棒材脱离于所述触发板时,所述联动件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所述感应片远离所述感应器,且所述感应片及所述触发板回复原位,所述传送机构能够继续运行。上述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通过设置联动件,当所述棒材推动所述触发板时,能够带动所述联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以使所述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所述感应器,使传送机构停止运行;当所述棒材脱离于所述触发板时,所述联动件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所述感应片远离所述感应器,且所述感应片及所述触发板回复原位,传送机构能够继续运行。全过程无需人力操纵,节约了人力,且提高了效率和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板设有斜边或斜面,所述棒材抵触所述斜边或斜面而推动所述触发板,从而带动所述联动件转动,使所述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所述感应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包括转轴及弹簧,所述触发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及所述支撑架,且所述弹簧能够提供使所述触发板回位的回复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杠杆及配重,所述联动杠杆的支点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配重及所述触发板连接于所述联动杠杆且分别位于所述联动杠杆支点的两侧,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联动杠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杠杆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联动杠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孔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至少有两组,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所述调节孔所在的位置连为一条连线,所述连线的方向顺着所述联动杠杆的臂长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杠杆转轴的轴向与所述棒材的传送路径平行,所述配重位于棒材的传送路径所在平面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联动杠杆的支点为界,所述联动杠杆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所述动力臂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动力臂限位件,所述阻力臂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阻力臂限位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片的材质为导体,所述感应器为电涡流传感器,所述导体贴近所述电涡流传感器时,所述感应器改变所述传送机构的运行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传送座、以及用于置放所述棒材的置物台,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连接并传动所述传送座,所述传送座固定连接所述置物台。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处于未触发状态);图2为图1所示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处于触发状态);图3为图1所示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中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传送机构;201、传送座;202、置物台;202a、置物壁;204、缺口;3、触发机构;301、触发板;302、支点轴;303、配重;304、联动杠杆;304a、感应片;305、感应器;306、锁紧螺母;307、动力臂限位件;307a、动力臂;308、支撑架;309、阻力臂限位件;309a、阻力臂;310、调节孔;4、棒材;P、支点。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方位或位置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文中某一个方向“顺着”另一个方向的意思是,其中该方向具有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分量,而不严格要求两个方向完全相同。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用于在棒材的传送过程中,当棒材抵达设定位置时能自动停止。文中的棒材4具体可以是实心的棒材,可以是管材,还可以是型材。请参照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传送机构2、以及检测棒材4是否已到达特定位置且当棒材4被传送到特定位置时能控制传送机构2停止运行的触发机构3。其中,传送机构2包括传送带(图中未标示出)、传送座201和置物台202。置物台202通过传送座201连接在传送带上,传送带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其中传送带为循环传动的传送带,如自动扶梯的梯带或坦克的履带,传送座201连接传送带和置物台202,置物台202用于置放棒材4。放置在置物台202上的棒材4随着置物台202跟随传送带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置物台202包括两个置物壁202a,棒材4置放在两个置物壁202a之间,用以支撑棒材4,并避免棒材4表面被划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置物台202的两个置物壁202a都是直板,且相互连接,其横截面为V字形。因此,不同尺寸的棒材4都可以稳定的放置在两个置物壁202a之间。为使水平方向轻微受力时棒材4不与置物台202发生相对移动,两个置物壁202a之间的夹角应小于90°。同时为避免置物台202过高,两个置物壁202a之间的夹角应大于30°。上述夹角范围为普适范围而不代表确定范围,两个置物壁202a之间角度并不受严格限制。具体的,在置物台202的两个置物壁202a的V字形槽体的底部开有缺口204,如图1中所示,当直径较小的棒材4放置在置物台202中时,便会卡在缺口204里,从而不会轻易在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底座;/n传送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传送棒材;以及/n触发机构,包括支撑架、触发板、联动件、感应片及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用于控制所述传送机构的运行状态,所述触发板及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联动件,且所述触发板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于所述棒材的传送路径,所述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n当所述棒材推动所述触发板时,能够带动所述联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以使所述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所述感应器,所述传送机构停止运行;当所述棒材脱离于所述触发板时,所述联动件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所述感应片远离所述感应器,且所述感应片及所述触发板回复原位,所述传送机构能够继续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
传送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传送棒材;以及
触发机构,包括支撑架、触发板、联动件、感应片及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用于控制所述传送机构的运行状态,所述触发板及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联动件,且所述触发板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于所述棒材的传送路径,所述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当所述棒材推动所述触发板时,能够带动所述联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以使所述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所述感应器,所述传送机构停止运行;当所述棒材脱离于所述触发板时,所述联动件能够提供回复力,以使所述感应片远离所述感应器,且所述感应片及所述触发板回复原位,所述传送机构能够继续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设有斜边或斜面,所述棒材抵触所述斜边或斜面而推动所述触发板,从而带动所述联动件转动,使所述感应片贴近或接触所述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转轴及弹簧,所述触发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及所述支撑架,且所述弹簧能够提供使所述触发板回位的回复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启停棒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杠杆及配重,所述联动杠杆的支点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配重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亮孙树涛孙滔赵世平罗贵长赵剑陈根余陈焱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