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07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型车,包括母车,所述母车的前端设置有前同轨迹接头,所述母车的后侧连接有后同轨迹接头,所述母车的上方设置有标准模块,且标准模块的前侧上方安装有电源前连接插头,所述母车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中部感应模块,且母车的上方安装有中部抬升模块,所述母车的前后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抬升动力模块,且抬升动力模块的左侧设置有电源后连接插头,并且抬升动力模块安装在标准模块的上方,所述母车的内侧设置有抬升板。该C型车,方便对子车进行装载,方便车型在规划好的配送线路的基础上,实现循环配送物流,在同轨迹系统的作用下,多车连在一起牵引时,对通道宽度的要求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型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搬运相关
,具体为一种C型车。
技术介绍
在一些工厂或者物流运输中,需要对货物进行运输,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小车,因货物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与质量不同,所用到的物流小车也略有不同。但是,现在的小车车型,不便装载子车,导致单次运输货物较少,影响工作效率,且不便筒轨迹行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C型车,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型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般的小车车型,不便装载子车,导致单次运输货物较少,影响工作效率,且不便筒轨迹行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型车,包括母车,所述母车的前端设置有前同轨迹接头,且前同轨迹接头的前端连接有前牵引,所述母车的后侧连接有后同轨迹接头,且后同轨迹接头的后侧连接有后牵引,并且母车的下方安装有同轨迹脚轮,所述母车的上方设置有标准模块,且标准模块的前侧上方安装有电源前连接插头,并且电源前连接插头的左侧设置有下降控制开关,所述母车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中部感应模块,且母车的上方安装有中部抬升模块,并且母车的内侧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母车的前后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抬升动力模块,且抬升动力模块的左侧设置有电源后连接插头,并且抬升动力模块安装在标准模块的上方,所述母车的内侧设置有抬升板,且母车的左端安装有自锁挂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原有的车型形态,方便对子车进行装载,方便车型在规划好的配送线路的基础上,实现循环配送物流,在同轨迹系统的作用下,多车连在一起牵引时,对通道宽度的要求降低。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母车单体之间也通过前牵引和后牵引连接,且前牵引和后牵引卡合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小车之间的拼接,从而便于单次运输较多的货物。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同轨迹脚轮前后对称设置在母车的外侧,且母车呈“C”型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母车的行程进行导向。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部感应模块为红外感测模块,且中部感应模块与下降控制开关、中部抬升模块和抬升动力模块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检测母车上是否有小车,为小车的抬起做准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与抬升板呈“L”型设置,且抬升板与母车构成升降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抬升板的固定升降。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抬升板前后对称设置在母车的内部,且自锁挂钩前后对称设置在抬升板的左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子车抬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前牵引和后牵引,使得牵引车头与母车和母车与母车之间连接方便,从而方便母车的组装,便于通过牵引车头带动多个母车移动,便于节省能源,提高运输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前同轨迹接头和后同轨迹接头,前同轨迹接头和后同轨迹接头的设置,方便母车单体连接处的活动,方便母车在规划好的配送线路的基础上,实现循环配送物流;3、本技术通过设置同轨迹脚轮、自锁挂钩和抬升板,自锁挂钩方便将小车固定在母车上,而抬升板方便将子车抬起,从而便于母车的拉动,而同轨迹脚轮,在同轨迹系统的作用下,多车连在一起牵引时,对通道宽度的要求降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母车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母车整体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母车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母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母车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母车;2、前同轨迹接头;3、前牵引;4、后牵引;5、同轨迹脚轮;6、电源前连接插头;7、下降控制开关;8、中部感应模块;9、中部抬升模块;10、电源后连接插头;11、自锁挂钩;12、抬升动力模块;13、标准模块;14、后同轨迹接头;15、防护板;16、抬升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C型车,包括母车1、前同轨迹接头2、前牵引3、后牵引4、同轨迹脚轮5、电源前连接插头6、下降控制开关7、中部感应模块8、中部抬升模块9、电源后连接插头10、自锁挂钩11、抬升动力模块12、标准模块13、后同轨迹接头14、防护板15和抬升板16,母车1的前端设置有前同轨迹接头2,且前同轨迹接头2的前端连接有前牵引3,母车1的后侧连接有后同轨迹接头14,且后同轨迹接头14的后侧连接有后牵引4,并且母车1的下方安装有同轨迹脚轮5,母车1的上方设置有标准模块13,且标准模块13的前侧上方安装有电源前连接插头6,并且电源前连接插头6的左侧设置有下降控制开关7,母车1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中部感应模块8,且母车1的上方安装有中部抬升模块9,并且母车1的内侧连接有防护板15,母车1的前后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抬升动力模块12,且抬升动力模块12的左侧设置有电源后连接插头10,并且抬升动力模块12安装在标准模块13的上方,母车1的内侧设置有抬升板16,且母车1的左端安装有自锁挂钩11。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原有的车型形态,方便对子车进行装载,方便车型在规划好的配送线路的基础上,实现循环配送物流,在同轨迹系统的作用下,多车连在一起牵引时,对通道宽度的要求降低。具体的如图1中,母车1单体之间也通过前牵引3和后牵引4连接,且前牵引3和后牵引4卡合连接。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小车之间的拼接,从而便于单次运输较多的货物。具体的如图3、图4和图5中,同轨迹脚轮5前后对称设置在母车1的外侧,且母车1呈“C”型结构。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母车1的行程进行导向。具体的如图3、图4和图5中,中部感应模块8为红外感测模块,且中部感应模块8与下降控制开关7、中部抬升模块9和抬升动力模块12电性连接。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检测母车1上是否有子车,为子车的抬起做准备。具体的如图6中,防护板15与抬升板16呈“L”型设置,且抬升板16与母车1构成升降机构。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抬升板16的固定升降。具体的如图2、图3和图5中,抬升板16前后对称设置在母车1的内部,且自锁挂钩11前后对称设置在抬升板16的左侧。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子车抬起。工作原理:将子车推进母车1的内侧,并使得抬升板16位于子车的下方,通过中部感应模块8检测母车1上是否有子车,在检测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型车,包括母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车(1)的前端设置有前同轨迹接头(2),且前同轨迹接头(2)的前端连接有前牵引(3),所述母车(1)的后侧连接有后同轨迹接头(14),且后同轨迹接头(14)的后侧连接有后牵引(4),并且母车(1)的下方安装有同轨迹脚轮(5),所述母车(1)的上方设置有标准模块(13),且标准模块(13)的前侧上方安装有电源前连接插头(6),并且电源前连接插头(6)的左侧设置有下降控制开关(7),所述母车(1)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中部感应模块(8),且母车(1)的上方安装有中部抬升模块(9),并且母车(1)的内侧连接有防护板(15),所述母车(1)的前后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抬升动力模块(12),且抬升动力模块(12)的左侧设置有电源后连接插头(10),并且抬升动力模块(12)安装在标准模块(13)的上方,所述母车(1)的内侧设置有抬升板(16),且母车(1)的左端安装有自锁挂钩(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型车,包括母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车(1)的前端设置有前同轨迹接头(2),且前同轨迹接头(2)的前端连接有前牵引(3),所述母车(1)的后侧连接有后同轨迹接头(14),且后同轨迹接头(14)的后侧连接有后牵引(4),并且母车(1)的下方安装有同轨迹脚轮(5),所述母车(1)的上方设置有标准模块(13),且标准模块(13)的前侧上方安装有电源前连接插头(6),并且电源前连接插头(6)的左侧设置有下降控制开关(7),所述母车(1)的中部下方设置有中部感应模块(8),且母车(1)的上方安装有中部抬升模块(9),并且母车(1)的内侧连接有防护板(15),所述母车(1)的前后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抬升动力模块(12),且抬升动力模块(12)的左侧设置有电源后连接插头(10),并且抬升动力模块(12)安装在标准模块(13)的上方,所述母车(1)的内侧设置有抬升板(16),且母车(1)的左端安装有自锁挂钩(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百思特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