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布装置及包含该导布装置的气液染布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469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染整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布装置和包含该导布装置的气液染布机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原有的提布辊,在染色过程中织物从依次经过第一液流喷嘴、第一弯管、第二液流喷嘴、第二弯管、第三液流喷嘴和风喷嘴,为织物在导布装置中的运输提供多个势能力,最大程度的增加织物从筒体进入喷嘴时过渡转角的夹角和弧度,极大地减少运行张力,避免提布辊作为主要动力源时造成的飞布、堵布现象,从而提高成品品质;同时,第二弯管实现了对织物的浸染,第三液流喷嘴和风喷嘴组合使用可以将染液雾化,增加了染液与织物接触的份度,提高了染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布装置及包含该导布装置的气液染布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染整工艺
,尤其涉及导布装置和包含该导布装置的气液染布机。
技术介绍
气液染机主要以循环气流牵引织物做周期性循环运动,循环染液通过染液流喷嘴组合与被染织物进行交换,通过一定的周期性循环交换完成染料对织物的上染工艺。现有技术中,提布辊作为气液染机牵引织物循环的主要动力源之一,提布辊对织物的拉扯力过大,容易引起以下问题:1、容易达到织物的弹性极限,使织物无法复原;2、使织物在强拉扯力下收幅,使织物产生褶皱。不仅如此,织物在提布辊辊面的相对滑动提布,会对织物产生擦伤。此外,由于提布辊属于旋转的机械结构,对气液染布机的密封性产生影响,并且当织物与提布辊两者运行速度不一致时造成堵布不易疏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导布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布辊作为气液染机牵引织物循环的主要动力源之一,提布辊对织物的拉扯力过大,容易使织物产生褶皱等损伤,同时织物在提布辊辊面的相对滑动提布,会对织物产生擦伤;此外,由于提布辊属于旋转的机械结构,对气液染布机的密封性产生影响,并且当织物与提布辊两者运行速度不一致时造成堵布不易疏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上述导布机的气液染布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布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导布装置,包括第一液流喷嘴、第一弯管、第二液流喷嘴、第二弯管、第三液流喷嘴和风喷嘴,所述第一液流喷嘴、所述第一弯管、所述第二液流喷嘴、所述第二弯管、所述第三液流喷嘴和所述风喷嘴依次连接,且呈S型分布。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流喷嘴的喷射方向对准所述第一弯管,所述第二液流喷嘴的喷射方向对准所述第二弯管,所述第三液流喷嘴的喷射方向对准所述风喷嘴,且所述第一液流喷嘴的轴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8~16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液流喷嘴和所述风喷嘴共同套设有一个喷嘴外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气液染布机,包括筒体、内置在所述筒体中的储布槽和上述导布装置,所述导布装置内置在所述筒体中,且固定设于储布槽上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布槽的出布口点对准所述第一液流喷嘴,所述风喷嘴活动连接有摆布斗,所述摆布斗的出布口对准所述储布槽的落布点。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布装置取消原有导布装置内的提布辊,在染色过程中织物从依次经过第一液流喷嘴、第一弯管、第二液流喷嘴、第二弯管、第三液流喷嘴和风喷嘴,为织物在导布装置中的运输提供多个势能力,最大程度的增加织物从筒体进入喷嘴时过渡转角的夹角和弧度,极大地减少运行张力,避免提布辊作为主要动力源时造成的飞布、堵布现象,从而提高成品品质;同时,第二弯管实现了对织物的浸染,第三液流喷嘴和风喷嘴组合使用可以将染液雾化,增加了染液与织物接触的份度,提高了染色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导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的气液染布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1-2,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布装置,具体方案如下:如图1所示,导布装置1,包括第一液流喷嘴11、第一弯管12、第二液流喷嘴13、第二弯管14、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第一液流喷嘴11、第一弯管12、第二液流喷嘴13、第二弯管14、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依次连接,且呈S型分布。织物依次经第一液流喷嘴11、第一弯管12、第二液流喷嘴13、第二弯管14、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再进入下一个机构,织物无需提布辊,通过多个喷嘴提供多个势能力,实现低张力导布,避免由提布辊作为主要动力源时对织物造成的损伤。其中,第一液流喷嘴11的喷射方向对准第一弯管12,第二液流喷嘴13的喷射方向对准第二弯管14,第三液流喷嘴15的喷射方向对准风喷嘴16,且第一液流喷嘴11的倾斜角度与竖直线的夹角为-8~16度。第一液流喷嘴11在织物运行中,第一液流喷嘴11、第二液流喷嘴13、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提供动力,保证了低张力运布的可行性。特别地,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共同套设有一个喷嘴外壳,如此,优化了雾化效果。第一弯管12、第二弯管14即兼顾工作行程的所需要的长度,同时也降低了导布机构整体的高度,节约了安装空间,同时第二弯管14实现了对织物的浸染,提高了染色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液流喷嘴11、第二液流喷嘴13、第三液流喷嘴15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已经在专利-一种染色机用防旋喷嘴(CN207347767U)被揭示,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气液染布机,包括筒体2、内置在筒体2中的储布槽3和实施例1中的导布装置1,导布装置1内置在筒体2中,且固定设于储布槽3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储布槽3的出布口对准第一液流喷嘴11,风喷嘴16活动连接有摆布斗4,摆布斗4的出布口对准储布槽3的落布口。在本实施例中,织物在单次循环过程中,现由第一液流喷嘴11、第二液流喷嘴13、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提供多个动力对织物进行导运。第一液流喷嘴11、第二液流喷嘴13喷射的染液对织物渗透和浸染,此外织物在第二弯管14中进行浸染,再经过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组合,织物与雾化染液进行交换,最终经过摆布斗4,有序落入储布槽3,以此完成一个循环。根据染色工艺要求,完成所需循环周期数,以达到织物的均匀上染。在本实施例中,摆布斗4实现摆动的装置已经在专利-用于气液染布机的落布点调节装置(CN211227681U)中揭示,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气液染布机的应用,基于上述的气液染布机,包括对织物的前处理和溢流染处理,当需要对织物进行前处理时,打开第一液流喷嘴11、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前处理用于对织物纤维的膨化、以及对织物进行水洗和煮练。当需要对织物进行溢流染处理时,打开第一液流喷嘴11、第二液流喷嘴13和第三液流喷嘴15。溢流染处理通过第一液流喷嘴、第二液流喷嘴和第三液流喷嘴喷,控制织物的运转速度来控制织物在导布机构中的浸润的时间,也控制了其染色的效果。上述仅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导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流喷嘴(11)、第一弯管(12)、第二液流喷嘴(13)、第二弯管(14)、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所述第一液流喷嘴(11)、所述第一弯管(12)、所述第二液流喷嘴(13)、所述第二弯管(14)、所述第三液流喷嘴(15)和所述风喷嘴(16)依次连接,且呈S型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导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流喷嘴(11)、第一弯管(12)、第二液流喷嘴(13)、第二弯管(14)、第三液流喷嘴(15)和风喷嘴(16),所述第一液流喷嘴(11)、所述第一弯管(12)、所述第二液流喷嘴(13)、所述第二弯管(14)、所述第三液流喷嘴(15)和所述风喷嘴(16)依次连接,且呈S型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流喷嘴(11)的喷射方向对准所述第一弯管(12),所述第二液流喷嘴(13)的喷射方向对准所述第二弯管(14),所述第三液流喷嘴(15)的喷射方向对准所述风喷嘴(16),且所述第一液流喷嘴(11)的轴线与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科俭金立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