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显敏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46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包括注药管、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注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所述第一输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该口腔临床上药装置,通过注药管、第一输药管、第二输药管和出药口的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注药管一端的螺纹套管螺纹连接在螺纹管上,继而将所需的药液注入注药管内,从而医护人员按压推药杆使药液顺着第一输药管和第二输药管分别注入上牙套和下牙套内,从而注入的药液从出药口溢出到患者的口腔内,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使用性,为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药液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腔
,具体为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和咽相互连接,而口腔疾病是指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和牙颌面发育异常等情况出现的病理现象,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妥善用药,很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口腔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人口腔内患处进行上药处理,目前的上药装置是通过按压式的挤出方式进行,对患者的口腔进行上药,这种方法不能够针对患者患处部位进行准确地用药,并且这种上药极其不方便,不容易控制药剂用量,往往会导致药量损失,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麻烦,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注药管、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注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所述第一输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所述第一输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牙套,所述第二输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牙套。可选的,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出药口。可选的,所述上牙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牙套。可选的,所述注药管的内部设置有推药杆,所述推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活塞。可选的,所述注药管的表面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侧壁设置有可视玻璃。可选的,所述可视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口腔临床上药装置,通过注药管、第一输药管、第二输药管和出药口的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注药管一端的螺纹套管螺纹连接在螺纹管上,继而将所需的药液注入注药管内,从而医护人员按压推药杆使药液顺着第一输药管和第二输药管分别注入上牙套和下牙套内,从而注入的药液从出药口溢出到患者的口腔内,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使用性,为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药液成本,通过螺纹套管和螺纹管的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患者更换注药管,从而防止了注药管内的细菌感染,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上牙套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注药管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板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药管;2、上牙套;3、下牙套;4、螺纹套管;5、螺纹管;6、第一输药管;7、第二输药管;8、出药口;9、固定板;10、减震弹簧;11、卡板;12、推药杆;13、橡胶活塞;14、可视玻璃;15、刻度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包括注药管1、上牙套2和下牙套3,注药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4,螺纹套管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管5,通过螺纹套管4和螺纹管5的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患者更换注药管1,从而防止了注药管1内的细菌感染,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螺纹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6,第一输药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7,第一输药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牙套2,第二输药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牙套3,上牙套2和下牙套3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出药口8,上牙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0,通过减震弹簧10的设置,防止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注入药液时,患者出现紧张导致上牙套2和下牙套3晃动,避免药液溢出患者口腔外,减震弹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11,卡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牙套3,注药管1的内部设置有推药杆12;通过注药管1、第一输药管6、第二输药管7和出药口8的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注药管1一端的螺纹套管4螺纹连接在螺纹管5上,继而将所需的药液注入注药管1内,从而医护人员按压推药杆12使药液顺着第一输药管6和第二输药管7分别注入上牙套2和下牙套3内,从而注入的药液从出药口8溢出到患者的口腔内,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使用性,为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药液成本;推药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活塞13,注药管1的表面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的内侧壁设置有可视玻璃14,可视玻璃14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尺15,通过可视玻璃14和刻度尺15的设置,方便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观察到注药管1内药液容量,提高了上药位置的精准性,更有效保证了药液的治疗使用效果。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1、通过注药管1、第一输药管6、第二输药管7和出药口8的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注药管1一端的螺纹套管4螺纹连接在螺纹管5上,继而将所需的药液注入注药管1内,从而医护人员按压推药杆12使药液顺着第一输药管6和第二输药管7分别注入上牙套2和下牙套3内,从而注入的药液从出药口8溢出到患者的口腔内,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使用性,为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药液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包括注药管(1)、上牙套(2)和下牙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4),所述螺纹套管(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管(5),所述螺纹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6),所述第一输药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7),所述第一输药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牙套(2),所述第二输药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牙套(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包括注药管(1)、上牙套(2)和下牙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4),所述螺纹套管(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管(5),所述螺纹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6),所述第一输药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7),所述第一输药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牙套(2),所述第二输药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牙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2)和下牙套(3)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出药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2)的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显敏唐伟彭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显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