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红丽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46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端设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内部下表面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穿过所述壳体伸入到搅拌腔,所述转杆在搅拌腔内连接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腔的右端上表面设有投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腔内设置的搅拌扇叶的转动,可预先将搅拌腔内的药粉溶解为药液,通过增压喷头施放于患处,无需医生进行溶药操作,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增压喷头的设置可精准的将药液喷至患处,并不会因为药流过大而浪费药物,支撑板表面设有的橡胶套可防止装置碰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壁,增加了本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疾病是指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等情况下出现的病理现象,口腔科用药主要包括治疗口腔,咽喉,牙周等部位感染,减轻口腔局部疼痛与刺激的药物,国家非处方药中,口腔用药均为局部用药,所以需要一种装置能够将药物精准的送到病人口腔中伤口处,目前,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对口腔内的病变部位进行给药,以达到止血、消炎、止痛的目的。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包括粉剂和喷剂,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用棉棒涂抹粉剂,但患者口腔内空间较小,不易进行给药,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给患者带来了不适感,另一种做法是将药粉溶解后用喷壶直接进行喷射,这种给药方式需提前进行溶解操作,操作麻烦且增加了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端设有电机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搅拌腔,所述电机腔的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端设有电机腔(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搅拌腔(6),所述电机腔(2)的内部设有电机座(3),所述电机座(3)上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左侧为输出端,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穿过所述壳体(1)伸入到所述搅拌腔(6),所述转杆(5)在所述搅拌腔(6)内的部分连接有搅拌扇叶(7),所述搅拌腔(6)的右端上表面设有投药口(8),所述投药口(8)设有密封塞,所述搅拌腔(6)的右端下表面设有排液口(9),所述排液口(9)设有密封塞,所述搅拌腔(6)的右侧面设有注水管(10),所述注水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端设有电机腔(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搅拌腔(6),所述电机腔(2)的内部设有电机座(3),所述电机座(3)上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左侧为输出端,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穿过所述壳体(1)伸入到所述搅拌腔(6),所述转杆(5)在所述搅拌腔(6)内的部分连接有搅拌扇叶(7),所述搅拌腔(6)的右端上表面设有投药口(8),所述投药口(8)设有密封塞,所述搅拌腔(6)的右端下表面设有排液口(9),所述排液口(9)设有密封塞,所述搅拌腔(6)的右侧面设有注水管(10),所述注水管(10)经所述电机腔(2)穿过所述壳体(1)连通外部水源,所述壳体(1)的右侧下表面设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的右侧表面设有开关(12),所述壳体(1)的左端设有水泵腔(13),所述水泵腔(13)内设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右端与所述搅拌腔(6)相连通,所述壳体(1)的左侧表面设有送药管(15),所述送药管(15)的右端外表面设有固定座(16),所述固定座(16)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彭红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