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51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其包括:安装架;第一托板,第一托板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第一预定轴线与第一托板平行;第二托板,第二托板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第二预定轴线与第二托板平行;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间隔设置,第一预定轴线和第二预定轴线平行或重合;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同步转动,以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共同带动设置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的管料运动,以将管料压设在安装基础上。使用本上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外机的打包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放连接管是空调外机生产线打包段的工序之一,此工序需将两个连接管用透明胶带分别粘贴并悬挂于空调外机的两侧,且胶带需粘贴至底托侧面。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上一个工位通过上料机构将连接管分别悬挂于空调外机两侧,再在下一工位完成粘胶带操作,即连接管的悬挂和粘胶带操作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完成,导致将连接管设置在空调外机上的这一工序的操作较复杂,且效率较低,进而导致空调外机的打包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外机的打包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其包括:安装架;第一托板,第一托板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第一预定轴线与第一托板平行;第二托板,第二托板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第二预定轴线与第二托板平行;其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间隔设置,第一预定轴线和第二预定轴线平行或重合;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同步转动,以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共同带动设置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的管料运动,以将管料压设在安装基础上。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与第一托板连接,以使第一托板通过第一转轴相对安装架转动;第一转轴的轴线形成第一预定轴线;和/或,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与第二托板连接,以使第二托板通过第二转轴相对安装架转动;第二转轴的轴线形成第二预定轴线。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轴可伸缩地设置并与第一托板连接,以在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轴伸缩时,驱动第一托板绕第一预定轴线转动;和/或,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可伸缩地设置并与第二托板连接,以在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伸缩时,驱动第二托板绕第二预定轴线转动。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托板上,第一限位部用于与管料抵接,并通过使管料位于第一限位部的远离第一预定轴线的一侧,以对管料进行限位;和/或,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托板上,第二限位部用于与管料抵接,并通过使管料位于第二限位部的远离第二预定轴线的一侧,以对管料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为条状,第一限位部具有靠近第一预定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第一预定轴线的第二端,第一限位部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远离第二托板的一侧;和/或,第二限位部为条状,第二限位部具有靠近第二预定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第二预定轴线的第二端,第二限位部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远离第一托板的一侧。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托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以使第一支撑板带动第一托板在其第一放料位置和第一上料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托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以使第二支撑板带动第二托板在其第二放料位置和第二上料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传动杆,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传动部,传动部与传动杆螺纹配合,以当传动杆转动时,传动部沿传动杆的轴向移动;其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传动部连接,以在传动部移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同步移动。进一步地,沿传动部的移动方向,传动部具有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传动部上设置有第三感应部,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感应部,第一感应部位于第一限位位置的一侧,当传动部运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第一感应部和第三感应部之间发生信号感应,以根据第一感应部和第三感应部之间是否发生信号感应,来判断传动部是否运动至第一限位位置处;和/或,第二感应部,第二感应部位于第二限位位置的一侧,当传动部运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第二感应部和第三感应部之间发生信号感应,以根据第二感应部和第三感应部之间是否发生信号感应,来判断传动部是否运动至第二限位位置处。进一步地,沿第一支撑板的移动方向,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三限位位置和第四限位位置,当传动部分别处于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时,第一支撑板分别处于第三限位位置和第四限位位置;和/或,沿第二支撑板的移动方向,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五限位位置和第六限位位置,当传动部分别处于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时,第二支撑板分别处于第五限位位置和第六限位位置。进一步地,上料机构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传动部连接;限位板位于第一托板的远离第一预定轴线的一侧和/或位于第二托板的远离第二预定轴线的一侧,以对设置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的管料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第一托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的第一挡板,第一板体用于承载管料;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板体的远离第二托板的一侧,以用于对管料进行限位;和/或,第二托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的第二挡板,第二板体用于承载管料;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板体的远离第一托板的一侧,以用于对管料进行限位。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上料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一托板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第一预定轴线与第一托板平行;第二托板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第二预定轴线与第二托板平行,第一预定轴线和第二预定轴线平行或重合;通过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同步转动,以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共同带动设置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的管料运动,以将管料压设在安装基础上。由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间隔设置,故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形成用于进行粘胶带操作的空间;即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共同将管料压设在安装基础上后并维持其压设动作,以便粘胶带组件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将管料粘设在安装基础上,进而实现在同一个工位将管料粘设在安装基础上。可见,使用本上料机构能够简化将管料粘设在安装基础上的操作,使得将管料粘设在安装基础上的操作效率提高,使安装基础为空调外机,能够提高空调外机的打包操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外机的打包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料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的A处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的另一视角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的仰视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处于压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中的上料机构将管料压设在安装基础上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个上料机构与生产线的结构布置俯视图;图10示出了图9中的两个上料机构与生产线的结构布置的侧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上料机构;10、安装架;11、第一支撑梁;12、第二支撑梁;21、第一托板;211、第一板体;212、第一挡板;22、第一转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架(10);/n第一托板(21),所述第一托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预定轴线与所述第一托板(21)平行;/n第二托板(31),所述第二托板(31)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二预定轴线与所述第二托板(31)平行;/n其中,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预定轴线和所述第二预定轴线平行或重合;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共同带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上的管料(210)运动,以将所述管料(210)压设在安装基础(3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0);
第一托板(21),所述第一托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预定轴线与所述第一托板(21)平行;
第二托板(31),所述第二托板(31)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二预定轴线与所述第二托板(31)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预定轴线和所述第二预定轴线平行或重合;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共同带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21)和所述第二托板(31)上的管料(210)运动,以将所述管料(210)压设在安装基础(3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一托板(21)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托板(2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2)相对所述安装架(10)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2)的轴线形成所述第一预定轴线;和/或
第二转轴(32),所述第二转轴(3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并与所述第二托板(31)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托板(31)通过所述第二转轴(32)相对所述安装架(10)转动;所述第二转轴(32)的轴线形成所述第二预定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部(23),所述第一驱动部(23)的输出轴可伸缩地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托板(21)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23)的输出轴伸缩时,驱动所述第一托板(21)绕所述第一预定轴线转动;和/或
第二驱动部(33),所述第二驱动部(33)的输出轴可伸缩地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托板(31)连接,以在所述第二驱动部(33)的输出轴伸缩时,驱动所述第二托板(31)绕所述第二预定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24),所述第一限位部(24)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21)上,所述第一限位部(24)用于与所述管料(210)抵接,并通过使所述管料(21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4)的远离所述第一预定轴线的一侧,以对所述管料(210)进行限位;和/或
第二限位部(34),所述第二限位部(34)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31)上,所述第二限位部(34)用于与所述管料(210)抵接,并通过使管料(210)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4)的远离所述第二预定轴线的一侧,以对所述管料(210)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24)为条状,所述第一限位部(24)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预定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第一预定轴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部(24)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远离所述第二托板(31)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限位部(34)为条状,所述第二限位部(34)具有靠近所述第二预定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第二预定轴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限位部(34)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远离所述第一托板(2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第一支撑板(25),所述第一支撑板(2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托板(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5)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25)带动所述第一托板(21)在其第一放料位置和第一上料位置之间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嘉心覃道赞刘超张秀峰张天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