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46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踏板,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制动踏板在制动过程中踏板杠杆比的变化率较小的问题。本制动踏板,包括踏板支架、踏板臂、连杆、摆臂和助力器推杆,踏板臂通过铰接轴一与踏板支架铰接连接,摆臂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二与踏板支架铰接连接,助力器推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三与摆臂的上端铰接连接,摆臂开设有圆弧形槽,连杆的一端具有滑动设置在圆弧形槽内并能够推动摆臂摆动的驱动件,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臂上。本制动踏板能提高车辆制动系统性能、降低制动距离和优化制动踏板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踏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特指一种制动踏板。
技术介绍
制动踏板是驾驶员与整车人机闭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驾驶员通过制动踏板感知车辆制动感觉,并控制车辆制动强度,传统制动踏板的踏板臂直接与助力器推杆连接,机构的运动过程为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踏板臂绕固定点转动,直接推动助力器推杆,实现踏板力的传递。因此,当踏板结构设计定型后,在整个踏板行程过程中杠杆比为一固定值,因制动系统空行程及初始制动系统管路压力小等因素,踏板初始阶段踏板力较小,但是行程较大,导致制动力响应不及时,车辆制动距离增加,而后阶段踏板力大,但是行程较小,进而导致整车制动时踏板感状态较差。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防侵入可变杠杆比的制动踏板【授权公告号:CN206954209U】,包括踏板、与踏板相连接的踏板臂以及踏板安装支架,还包括二力杆、摆杆、助力器推杆、防侵支架,踏板臂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防侵支架的下端相连接,防侵支架的上端固定,踏板臂的上部一侧通过第一销轴与二力杆的右端相连接,二力杆的左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摆杆相连接,摆杆的下端与踏板安装支架通过转轴固定,摆杆的最上端与助力器推杆通过第三销轴相连接,摆杆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朝向防侵支架延伸的支撑臂,支撑臂的右端与防侵支架相接触。第一转轴与踏板之间的距离为Ra,第一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为Rb,第二转轴与第三销轴之间的距离为Rc,第二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为Rd,制动踏板杠杆比为制动踏板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转轴与踏板之间的距离Ra、第二转轴与第三销轴之间的距离Rc、第二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Rd均不变,仅第一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Rb发生变化,因此制动踏板杠杆比为反比例函数,当第一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Rb变大时,制动踏板杠杆比变小,当第一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Rb变小时,制动踏板杠杆比变大,但是在整个制动过程中,第一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Rb变化非常小,进而使得整个制动踏板杠杆比的变化范围非常有限,进而与传统踏板结构的相比,整车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响应和踏板感状态变化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对踏板感状态的改善远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动踏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在制动过程中踏板杠杆比变化范围较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动踏板,包括踏板支架、踏板臂、连杆、摆臂和助力器推杆,所述踏板臂通过铰接轴一与踏板支架铰接连接,所述摆臂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二与踏板支架铰接连接,所述助力器推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三与摆臂的上端铰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开设有圆弧形槽,所述连杆的一端具有滑动设置在圆弧形槽内并能够推动摆臂摆动的驱动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臂上。本结构中,踏板臂的转动半径为Ra,铰接轴一与驱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为Rb,铰接轴二与铰接轴三之间的直线距离为Rc,铰接轴二与驱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为Rd,制动踏板杠杆比为驾驶员脚踩踏板,使得踏板臂向前摆动,由于连杆的另一端与踏板臂连接并且使得连杆定位在踏板臂上,连杆随踏板臂同步动作,连杆整体向前移动,同时连杆与摆臂相连接的一端向上抬起,使得驱动件沿着圆弧形槽向上滑动,进而推动摆臂向前摆动,带动助力器推杆向前移动。在整个制动过程中,踏板臂的转动半径Ra、铰接轴一与驱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Rb、铰接轴二与铰接轴三之间的直线距离Rc均不变,由于驱动件沿着圆弧形槽向上滑动,而铰接轴二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使得铰接轴二与驱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Rd逐渐变大,进而使得制动踏板杠杆比逐渐变大,本结构中的铰接轴二与驱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Rd变化范围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第一转轴与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Rb的变化范围,并且本结构的制动踏板杠杆比是与Rd相关的正比例函数,当铰接轴二与驱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Rd越大时,制动踏板杠杆比越大,进而显著提高了踏板杠杆比的变化范围,明显改善整车制动过程中的踏板感状态变化,提高车辆制动系统性能、降低制动距离和优化制动踏板感。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圆弧形槽沿摆臂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圆弧形槽的外凸侧朝向连杆。通过本结构的设置,踏板臂向前摆动的过程中,保证驱动件沿着圆弧形孔或圆弧形槽向上滑动,进而使得连杆与摆臂相连接的一端向上抬起。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连杆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连杆与摆臂相连接的一端朝下。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在踏板臂向前摆动的初始阶段,此时连杆呈向下倾斜设置,踏板杠杆比较小,可有效较小踏板行程,实现快速制动;在踏板臂向前摆动的中段,此时连杆呈水平状态,踏板杠杆变大,此时可施加最小的踏板力即可获得更大的制动效能;在踏板臂向前摆动的后段,此时连杆呈向上倾斜设置,制动所需的踏板力逐渐增大,使得踏板感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驱动件为销轴,所述销轴插设在圆弧形槽内。通过本结构的设置,踏板臂向前摆动的过程中,销轴沿着圆弧形槽向上滑动的同时还推动摆臂向前摆动。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本制动踏板还包括嵌设在圆弧形槽内的呈圆弧形的塑料件,所述塑料件上开设有圆弧形滑道,所述销轴穿过圆弧形滑道设置。通过本结构的设置,销轴沿着圆弧形滑道滑动,避免销轴与圆弧形孔的孔壁直接接触导致销轴和圆弧形孔的孔壁极易磨损,当圆弧形滑道的内壁磨损后,将塑料件从圆弧形孔取出,更换上新的塑料件即可。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圆弧形滑道与销轴相贴靠的内壁上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沿圆弧形滑道的弧形方向设置。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制动踏板完成装配后,在储油槽内填充润滑油,对销轴在圆弧形滑道内的滑动提供润滑,使得销轴的滑动更加顺畅,同时也降低了销轴和塑料件的磨损。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本制动踏板还包括铰接轴四、铰接轴五和固定支架,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四与踏板臂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固定在铰接轴一或踏板臂上,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铰接轴五与固定支架的下端连接。通过本结构的设置,踏板臂、固定支架和连杆呈三角形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使得连杆不会绕着铰接轴四发生转动,当踏板臂向前摆动时,固定支架随踏板臂同步摆动,连杆整体向前移动,同时销轴沿着圆弧形槽向上滑动,使得连杆与摆臂相连接的一端向上抬起;另外,固定支架还对连杆起到支撑和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避免连杆发生折断。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呈倒U形的架体,所述架体固定在铰接轴一上,所述架体的两外端均具有夹臂,两夹臂呈V形设置,所述夹臂的外端均具有安装板,两安装板均连接在铰接轴五上。通过本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连杆的结构强度,使得连杆不易发生断裂,保证连杆的运动稳定。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架体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具有缺口的安装孔,所述铰接轴一的两端均嵌设在相应的安装孔内。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固定支架在铰接轴一上的安装方便。在上述的一种制动踏板中,所述连杆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两端具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上均开设有让位槽,所述摆臂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个让位槽内,所述驱动件固定在连杆的一端并且该驱动件穿过让位槽设置;所述踏板臂至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踏板,包括踏板支架(1)、踏板臂(2)、连杆(3)、摆臂(4)和助力器推杆(5),所述踏板臂(2)通过铰接轴一(6)与踏板支架(1)铰接连接,所述摆臂(4)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二(7)与踏板支架(1)铰接连接,所述助力器推杆(5)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三(10)与摆臂(4)的上端铰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开设有圆弧形槽(40),所述连杆(3)的一端具有滑动设置在圆弧形槽(40)内并能够推动摆臂(4)摆动的驱动件,所述连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臂(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踏板,包括踏板支架(1)、踏板臂(2)、连杆(3)、摆臂(4)和助力器推杆(5),所述踏板臂(2)通过铰接轴一(6)与踏板支架(1)铰接连接,所述摆臂(4)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二(7)与踏板支架(1)铰接连接,所述助力器推杆(5)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三(10)与摆臂(4)的上端铰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开设有圆弧形槽(40),所述连杆(3)的一端具有滑动设置在圆弧形槽(40)内并能够推动摆臂(4)摆动的驱动件,所述连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踏板臂(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槽(40)沿摆臂(4)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圆弧形槽(40)的外凸侧朝向连杆(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连杆(3)与摆臂(4)相连接的一端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销轴(9),所述销轴(9)插设在圆弧形槽(4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本制动踏板还包括嵌设在圆弧形槽(40)内的呈圆弧形的塑料件(11),所述塑料件(11)上开设有圆弧形滑道(11a),所述销轴(9)插设在圆弧形滑道(11a)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滑道(11a)与销轴(9)相贴靠的内壁上开设有储油槽(11b),所述储油槽(11b)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夏金龙于江万兴霍晓锋赖美军王来平陈哲方磊吴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