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17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包括上料框架,所述上料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该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通过设置运动板,上料框架中,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通过第一滑槽带动弯杆转动,弯杆的转动圆心与第一电机等高,且弯杆的上半部分的长度与转动杆的长度与弯杆转动圆心到第一电机的距离之和相等,便于弯杆通过第二滑槽带动旋转板慢速滑动、快速归位的操作,减少了上料时间的总体时间,且旋转板通过第三滑槽带动运动板运动,运动板通过斜滑槽和直角滑槽带动滑动块运动,并且且斜滑槽的倾斜角度为30°,直角滑槽外形呈“L”形,实现了对曲杆的运动路径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
,具体是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改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有着很多车,每个国家的汽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安全性,速度性,舒适性,耐力性等方面,在汽车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冲压操作,而且汽车的零部件非常多,导致汽车的升降加工非常复杂。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冲压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无法进行连续多方位冲压操作的问题,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进行连续多方位冲压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包括上料框架,所述上料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位于上料框架的内壁旋接有弯杆,且弯杆与转动杆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弯杆远离第一滑槽的一端位于上料框架的内壁旋接有旋转板,且旋转板与弯杆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旋转板远离第二滑槽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运动板,且运动板与旋转板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运动板远离第三滑槽的一端开设有斜滑槽,且斜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远离斜滑槽的一端运动板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与上料框架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且固定板与滑动块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直角滑槽,所述滑动块的底端边缘位于固定板的下方旋转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方焊接有曲杆,且曲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下方位于上料框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上料台,且上料台的一侧位于上料框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的顶端设置有夹紧框架,且夹紧框架的两侧位于定位框架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冲压模组。优选的,所述弯杆的转动圆心与第一电机的中轴线等高,且弯杆的上半部分的长度与转动杆的长度与弯杆转动圆心到第一电机的距离之和相等,所述运动板通过第三滑槽与固定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运动板的伸缩长度为弯杆的下半部分的长度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斜滑槽的竖直高度与直角滑槽的竖直高度相等,且斜滑槽的水平长度与直角滑槽的水平长度相等,所述斜滑槽的倾斜角度为30°,所述直角滑槽外形呈“L”形,且滑动块通过斜滑槽与直角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曲杆的弯曲长度与上料台到夹紧框架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定位框架包括第一气动推杆、推板、第一定位块、第一滑动杆、运动孔板、第二定位块、第二滑动杆、滑动柱、连接板、第一转轴、第一锥形齿轮、移动柱、移动筒、第二电机、第二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运动筒、转动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所述定位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动推杆,且第一气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外壁焊接有第一定位块,且第一定位块的内壁贯穿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定位块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运动孔板,且运动孔板远离第一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内部贯穿有第二滑动杆,所述运动孔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且滑动柱顶端旋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旋接有与夹紧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柱,且移动柱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外壁位于运动框架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远离移动柱的一端位于定位框架的内壁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位于移动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啮合面啮合有第三锥形齿轮,且第三锥形齿轮的内部贯穿有与移动筒固定连接的运动筒,所述运动筒的内部贯穿有与移动柱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且转动齿轮远离运动筒的一端与安装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优选的,所述滑动柱通过运动孔板与定位框架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动柱的滑动长度与运动孔板的长度相等,所述运动孔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运动孔板的位置关系为两组运动孔板的中点相重合、角度呈直角。优选的,所述移动柱通过滑动柱与移动筒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移动柱的伸缩长度为运动孔板的1.4倍,所述转动齿轮通过连接板与运动筒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转动齿轮伸缩长度与移动柱的伸缩长度相等,所述运动筒内部设置有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齿,且运动筒的中轴线与移动筒的中轴线相平行。优选的,所述夹紧框架包括第二气动推杆、伸缩板、活动连杆、转动连板、限位柱、夹紧板、夹紧杆和定位滚筒,所述夹紧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动推杆,且第二气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第二气动推杆的一端旋接有活动连杆,且活动连杆远离伸缩板的一端位于夹紧框架的内壁旋接有转动连板,所述伸缩板的两侧贯穿有限位柱,所述伸缩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板,且夹紧板的内壁旋接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的顶端旋接有定位滚筒。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活动连杆关于转动连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转动连板通过活动连杆与夹紧框架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动连板的转动角度为90°。优选的,所述夹紧板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夹紧板的位置分布为关于转动连板的中心呈等角度圆周分布,所述夹紧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夹紧杆为一体化连接,所述两组夹紧杆的夹角为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通过设置运动板,上料框架中,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通过第一滑槽带动弯杆转动,弯杆的转动圆心与第一电机等高,且弯杆的上半部分的长度与转动杆的长度与弯杆转动圆心到第一电机的距离之和相等,便于弯杆通过第二滑槽带动旋转板慢速滑动、快速归位的操作,减少了上料时间的总体时间,且旋转板通过第三滑槽带动运动板运动,运动板通过斜滑槽和直角滑槽带动滑动块运动,并且且斜滑槽的倾斜角度为30°,直角滑槽外形呈“L”形,实现了对曲杆的运动路径的精确控制。2、该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通过设置运动孔板,运动孔板设置有两组,第一气动推杆工作通过推板带动第一定位块沿第一滑动杆运动,第一定位块带动运动孔板沿第二滑动杆运动,减少运动孔板因运动导致角度发生偏移,两组运动孔板的相对运动带动滑动柱运动,实现了对滑动柱在X轴和Y轴的运动控制。3、该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通过设置转动齿轮,在滑动柱运动过程中,通过连接板带动移动柱沿移动筒内运动,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带动运动筒转动,运动筒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四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实现滑动柱在不同位置第二电机对第一转轴的动力传动,实现了夹紧框架的旋转操作,便于对工件的不同角度进行冲压操作。4、该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通过设置转动连板,在夹紧框架中,第二气动推杆工作带动伸缩板沿限位柱运动,伸缩板通过活动连杆带动转动连板转动,转动连板转动角度为90°,通过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包括上料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框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远离第一电机(2)的一端位于上料框架(1)的内壁旋接有弯杆(4),且弯杆(4)与转动杆(3)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弯杆(4)远离第一滑槽(5)的一端位于上料框架(1)的内壁旋接有旋转板(6),且旋转板(6)与弯杆(4)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二滑槽(7),所述旋转板(6)远离第二滑槽(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运动板(8),且运动板(8)与旋转板(6)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三滑槽(9),所述运动板(8)远离第三滑槽(9)的一端开设有斜滑槽(10),且斜滑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1),所述滑动块(11)远离斜滑槽(10)的一端运动板(8)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与上料框架(1)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与滑动块(11)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直角滑槽(13),所述滑动块(11)的底端边缘位于固定板(12)的下方旋转连接移动板(14),所述移动板(14)的下方焊接有曲杆(15),且曲杆(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6),所述吸盘(16)的下方位于上料框架(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上料台(17),且上料台(17)的一侧位于上料框架(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18),所述定位框架(18)的顶端设置有夹紧框架(19),且夹紧框架(19)的两侧位于定位框架(18)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0),所述定位柱(20)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冲压模组(21)。/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包括上料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框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远离第一电机(2)的一端位于上料框架(1)的内壁旋接有弯杆(4),且弯杆(4)与转动杆(3)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弯杆(4)远离第一滑槽(5)的一端位于上料框架(1)的内壁旋接有旋转板(6),且旋转板(6)与弯杆(4)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二滑槽(7),所述旋转板(6)远离第二滑槽(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运动板(8),且运动板(8)与旋转板(6)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第三滑槽(9),所述运动板(8)远离第三滑槽(9)的一端开设有斜滑槽(10),且斜滑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1),所述滑动块(11)远离斜滑槽(10)的一端运动板(8)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与上料框架(1)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与滑动块(11)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直角滑槽(13),所述滑动块(11)的底端边缘位于固定板(12)的下方旋转连接移动板(14),所述移动板(14)的下方焊接有曲杆(15),且曲杆(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6),所述吸盘(16)的下方位于上料框架(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上料台(17),且上料台(17)的一侧位于上料框架(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18),所述定位框架(18)的顶端设置有夹紧框架(19),且夹紧框架(19)的两侧位于定位框架(18)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0),所述定位柱(20)的上方滑动连接有冲压模组(21)。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杆(4)的转动圆心与第一电机(2)的中轴线等高,且弯杆(4)的上半部分的长度与转动杆(3)的长度与弯杆(4)转动圆心到第一电机(2)的距离之和相等,所述运动板(8)通过第三滑槽(9)与固定板(12)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运动板(8)的伸缩长度为弯杆(4)的下半部分的长度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滑槽(10)的竖直高度与直角滑槽(13)的竖直高度相等,且斜滑槽(10)的水平长度与直角滑槽(13)的水平长度相等,所述斜滑槽(10)的倾斜角度为30°,所述直角滑槽(13)外形呈“L”形,且滑动块(11)通过斜滑槽(10)与直角滑槽(1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曲杆(15)的弯曲长度与上料台(17)到夹紧框架(19)的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具有连续冲压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18)包括第一气动推杆(1801)、推板(1802)、第一定位块(1803)、第一滑动杆(1804)、运动孔板(1805)、第二定位块(1806)、第二滑动杆(1807)、滑动柱(1808)、连接板(1809)、第一转轴(1810)、第一锥形齿轮(1811)、移动柱(1812)、移动筒(1813)、第二电机(1814)、第二锥形齿轮(1815)、第三锥形齿轮(1816)、运动筒(1817)、转动齿轮(1818)和第四锥形齿轮(1819),所述定位框架(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动推杆(1801),且第一气动推杆(18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802),所述推板(1802)的外壁焊接有第一定位块(1803),且第一定位块(1803)的内壁贯穿有第一滑动杆(1804),所述第一定位块(1803)远离推板(1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运动孔板(1805),且运动孔板(1805)远离第一定位块(18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806),所述第二定位块(1806)的内部贯穿有第二滑动杆(1807),所述运动孔板(180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1808),且滑动柱(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旗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