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料温精准调控的草菇高产栽培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80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菇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将培养料填充在具有温控装置的栽培箱内,通过所述温控装置直接调节培养料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一些实例的方法,可以根据草菇每个生长阶段精准设置培养料最适温度,为草菇生长发育营造最适宜的温度环境,避免由于天气、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草菇栽培失败。与传统的栽培方法相比,可大大降低因培养料温度不适宜导致的草菇死亡风险,促进草菇生长发育,产量可由每平方产鲜草菇2~4斤提高到4~8斤,且草菇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等营养成分均高于传统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料温精准调控的草菇高产栽培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料温精准调控的草菇高产栽培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又名南华菇、秆菇、中国蘑菇、广东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起源于我国南方,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高温型食用菌品种,营养丰富,嫩滑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菇人工栽培时需要提供30~38℃的环境条件,自然条件下只能在夏季的高温季节栽培。室内周年层架式栽培则需要建造专用的草菇保温菇房,配套加热系统等进行周年栽培生产。目前室内周年栽培是草菇生产的主要模式,也是大多数种植户和企业、合作社等采用的模式。草菇室内周年栽培方法,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废棉渣、棉籽壳、中药渣、稻草、工厂化金针菇菌渣等,原材料需经室外堆制一次发酵,然后将培养料搬入菇房,铺在栽培床架上,铺设厚度15cm以上,通过加温(整个房间通入高温蒸汽或者房间内放置煤球炉直接燃烧)进行二次消毒以杀灭培养料里面的有害微生物和虫子等,使培养料温度达到60℃以上后,保持12h以上。通过二次发酵持续高温处理,病虫害显著减少,同时因高温细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使栽培料腐熟,利于草菇菌丝吸收和生长发育,产量提高,稳定性好。草菇栽培过程中易出现高温石膏霉(Scopulariopsis)、鬼伞、木霉等污染,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的情况。此外,还容易出现草菇死菇的现象,影响草菇产量和品质。此外,草菇整个生育期,从播种到采收,均需要营造一个30~38℃的高温环境。目前草菇栽培主要通过控制菇房环境温度进行培养,控制整个栽培菇房的温度需要采用温控菇房或者铺设加热管道燃煤加热等方式,温控菇房投资大、能耗高,绝大部分种植户和合作社、中小企业不适用;铺设管道燃煤加温是目前最普遍的加温方式,燃煤产生的粉尘废弃煤渣等污染环境,与国家提倡的绿色环保政策相违背,不利于产业发展。而整个草菇培养过程中,培养料温度始终需要高于环境温度,通过控制房间温度去控制培养料的温度,存在一定困难。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用于草菇栽培的温控室,如CN211861322U、CN202873434U、CN210537877U等公开了多种用于草菇栽培的温控装置。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这种整体的温控装置效果较差,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菇的产量,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发现存在各种问题,特别是将环境温度控制在理论最佳的温度、湿度,依然有大量的草菇存在死亡、生长缓慢、品质降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草菇种植者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精准调控草菇培养料温度,降低草菇种植能耗,提高草菇产量的栽培方法。传统研究认为草菇的环境温度、湿度是草菇栽培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料温控制是草菇栽培过程中更为关键的控制因素,通过精准控制料温,可以显著促进草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提高草菇的产量和品质。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将培养料填充在具有温控装置的栽培箱内,通过所述温控装置直接调节培养料的温度;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如下: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降温到35~38℃,接种草菇;接种后至出菇前,控制培养料温为30~38℃,促进草菇菌丝萌发及生长。在一些实例中,播种后第1~2天,进入发菌期管理,培养料温度保持30~38℃,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0~38℃促进菌丝萌发。在一些实例中,播种后第1~2天,进入发菌期管理,培养料温度保持36~38℃,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6~38℃,促进菌丝萌发。在一些实例中,播种后第3~4天,进入菌丝培养期管理,培养料温度保持30~38℃,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0~38℃,促进菌丝生长。在一些实例中,播种后第3~4天,进入菌丝培养期管理,培养料温度保持34~36℃,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3~35℃,促进菌丝生长。在一些实例中,播种后第5~6天,进入出菇期,出菇期培养料温保持30~38℃,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0~38℃,至收菇。在一些实例中,播种后第5~6天,进入出菇期,出菇期培养料温保持34~36℃,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0~33℃,至收菇。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栽培箱四周设有保温层,所述栽培箱底部靠近培养料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加热片和/或加热管。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加热片或加热管为电加热片或电加热管,所述栽培箱设置有电接口。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加热片或加热管为液体热交换管,所述栽培箱设置有热交换接口。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栽培箱放置在培养架上。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培养架上下两层栽培箱的间距为40~80cm。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灭菌的操作为:将培养料加热到60~65℃,保温8~12h。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培养料的质量组成为:中药渣40%~60%,稻草10%~20%,废棉渣30%~50%,石灰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例的方法,可以根据草菇每个生长阶段精准设置培养料最适温度,为草菇生长发育营造最适宜的温度环境,避免由于天气、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草菇栽培失败。与传统的栽培方法相比,可大大降低因培养料温度不适宜导致的草菇死亡风险,促进草菇生长发育,生物转化率(产量)可由10%~20%提高到20%~40%(约每平方产鲜草菇2~4斤提高到4~8斤),且草菇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等营养成分均有所提高。本专利技术一些实例的方法,通过精准加热培养料进行高温灭菌,避免整间房间高温灭菌,降低能耗,提高灭菌效果,减少高温对房间及栽培设施的损耗。本专利技术一些实例的方法,可以方便地控制栽培的规模,能源利用率更高。本专利技术一些实例的方法,栽培箱可以方便的拆装,易于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精准控制料温的草菇栽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常规温控菇房出现的高温石膏霉和鬼伞等杂菌的情况;图3是常规温控菇房出现料温偏低导致草菇死菇的情况;图4是精准控制料温草菇栽培箱的草菇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一种精准控制料温的草菇栽培箱,所述栽培箱四周设有保温层1,所述栽培箱底部靠近培养料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加热片和/或加热管2。所述加热片或加热管为电加热片或电加热管,所述栽培箱设置有电接口;或所述加热片或加热管为液体热交换管,所述栽培箱设置有热交换接口。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栽培箱放置在培养架上。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培养架上下两层栽培箱的间距为40~80cm。方便比较起见,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带温控装置的栽培箱规格如下:长100cm×宽100cm×高15cm,四周及底部里面设有保温层,底部与培养料接触的一侧设有网状电加热片,同时设有通用的温控系统和相应的电源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培养料填充在具有温控装置的栽培箱内,通过所述温控装置直接调节培养料的温度;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如下:/n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降温到35~38℃,接种草菇;/n接种后至出菇前,控制培养料温为30~38℃,促进草菇菌丝萌发及生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培养料填充在具有温控装置的栽培箱内,通过所述温控装置直接调节培养料的温度;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如下:
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降温到35~38℃,接种草菇;
接种后至出菇前,控制培养料温为30~38℃,促进草菇菌丝萌发及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后第1~2天,进入发菌期管理,培养料温度保持30~38℃,优选36~38℃,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0~38℃,优选36~38℃,促进菌丝萌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后第3~4天,进入菌丝培养期管理,培养料温度保持30~38℃,优选34~36℃,培养料湿度在60%~70%,空间温度保持30~38℃,优选33~35℃,促进菌丝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后第5~6天,进入出菇期,出菇期培养料温保持30~38℃,优选34~36℃,培养料湿度在60%~70%,至收菇。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自添何焕清杨秋明彭洋洋刘明徐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