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80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捕集白蚁的分飞成虫并进行脱翅处理;将雌雄成虫按照一定比例放入透气保湿泥土预制的白蚁穴中,并采用透气膜进行封盖;将白蚁穴放置于室内环境中并控制白蚁穴的含水率为10%~15%,当白蚁穴有成熟工蚁出现时,调节白蚁穴的含水率至10%~20%;待成熟工蚁外出白蚁穴出现后,向白蚁穴中添加食物进行培养60~70天,既得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该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可用于大规模蚁菌属鸡枞菌的全仿野生种植生产活动、开展基于白蚁养殖的白蚁营养和活性物质资源的利用活动和开展农业秸秆类纤维素的生物分解利用活动;该共生种苗的成功率和成活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具体涉及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白蚁属于蜚蠊目等翅亚目昆虫,与蟑螂是近亲。绝大多数白蚁仅能利用枯死的植物资源,对于植物生长并不造成直接破坏。培菌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的白蚁和蚁巢伞属Termitomyces具有严格的共生关系。包括大白蚁属Macrotermes、土白蚁属Odontotermes、钩白蚁属Ancistrotermes、小白蚁属Microtermes。白蚁通过去除杂菌,分泌鸡枞菌必须的营养成分,决定着鸡枞菌是否能够健康生长。白蚁成虫肠道内可包含鸡枞菌的分生孢子,随同白蚁分飞扩散。同样白蚁的幼虫极为脆弱,需要鸡枞菌的小白球体作为食物才能更好的发育成工蚁、兵蚁和繁殖蚁个体。培菌白蚁类群能够很好的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白蚁取食因真菌发酵过而低毒但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植物材料,给白蚁的共生肠道微生物提供碳源,白蚁厌氧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固定生物成长需要的重要元素氮,即将空气中的惰性氮气转化为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的铵态和硝态氮。内共生菌为白蚁自身提供营养的同时,白蚁排出的经过肠道微生物处理的食物残渣还能给鸡枞菌提供碳源和氮源,能够很好的满足鸡枞菌的生长需要。每年分飞季节过后,用于培养繁殖蚁的菌圃被白蚁遗弃,其中的鸡枞菌菌丝体因未被白蚁采收而过量生长,最终促成子实体生长,部分浅土层的子实体个体随着菌圃连接地面的蚁道生长出地面。由于鸡枞菌与白蚁,白蚁与内共生菌的多重共生关系复杂,人工模拟相应的环境不具有可行性。尽管鸡枞菌的共生环境条件苛刻,但其自然生长的环境通常较为普通,在人为干扰较多的地区仍然能够生长。在一些种植特定作物的农田也会长出鸡枞菌,比如,在没有施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玉米地和甘蔗地中,丰富的秸秆在干枯后可被白蚁取食,在这种食物资源丰富的农地里也会生长出大量鸡枞菌。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众多研究,菌种和菌丝体也较容易获得。其培养基的成分已经被多次报道,通过采集白蚁巢进行培养促生的民间方法也被一些爱好者进一步发展,但是对野外蚁巢的采集行为是具有破坏性的,并不是可持续的鸡枞菌养殖技术。一些研究人员还设计了精细的室内装置来培养白蚁-鸡枞菌。但是科学家们对鸡枞菌生长环境及其与白蚁共生关系的了解并不充分,至今没有报道能大面积成功培殖鸡枞菌的技术。白蚁的食物来源和生活史也经过科学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白蚁使用以数量取胜的生态策略,野外种群密度极高,人为提供食物的情况下也较容易滋生,有研究人员还通过提供白蚁食物,在野外成功养殖白蚁巢进而促产鸡枞菌。虽然研究人员尝试了从分飞成虫的角度入手,接种培育白蚁菌圃,进而培育鸡枞菌,但他们分飞新建巢的养殖条件并没有优化过程,会出现各种问题,如:1)不区分雌雄成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配对不均衡,每个蚁巢的繁殖力不一致;2)操作中涉及对蚁巢解剖和移植的操作,费时费力,无法大规模操作;3)对土壤的消毒过程会产生毒害白蚁的毒素,也久忽视了白蚁自身超强的抑菌能力;4)提供的枯叶类食物更是富含有毒的植物次生代谢物,直接伤害白蚁的健康成长;5)因缺少对白蚁繁殖行为的了解,使得大规模制作受到限制;6)相关的专利申请材料中也未表明成功率等重要评价指标,而是仅使得个例来判断成功于否,不具有科学性。直到现在,如何大规模经济高效的扩大白蚁的种群密度的技术并未见报道,其限制因素在于,白蚁具有较长的饲养周期下,不容易获得最优化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及其制备方法,该种苗可自主活动采食、生长、并在移植和地表管理下可长成大型鸡枞菌生长点,即鸡枞菌窝。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捕集白蚁的分飞成虫并在洁净环境进行脱翅处理;(b)将雌雄成虫按照一定比例放入透气保湿的壤土制白蚁穴中,并采用透气膜进行封盖;(c)将白蚁穴放置于21~28℃的室内环境中并控制白蚁穴的含水率为10%~15%,当白蚁穴有成熟工蚁出现时,调节白蚁穴的含水率至10%~20%;待成熟工蚁外出白蚁穴出现后,向白蚁穴中添加食物进行培养60~70天,既得所述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白蚁通过营造地下巢穴的能力极强,专利技术人前期发现白蚁通过其高效的抗菌肽能很好的控制蚁巢环境的稳定,并主动帮助共生系统抑制杂菌;此外,白蚁的成虫在分飞前会取食母巢内的小白蚁球菌,携带了鸡枞菌的繁殖体,分生孢子,这使得不灭菌的情况下,全仿野生养殖白蚁具有了可行性。但白蚁生存的野外条件较不稳定,过旱、过涝都不适合白蚁生存,白蚁天敌多包括各种蚂蚁等、白蚁新生巢活动能力有限,微环境内食物资源可获得性受限制等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白蚁新建巢的微环境优化入手,提高白蚁-鸡枞菌种苗成活率。专利技术人在多年的白蚁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充分研究了解了白蚁的生物学、行为学、生活史和蚁巢生长发育规律,已经成功培育多种白蚁种类的人工巢,并移植到野外,通过合适的田间管理,已经能够成功的生产鸡枞菌。整个过程不需要过多的菌种制备技术和繁杂的移巢接种等操作,仅需要培育期间的自动微环境控制技术;得到一种从白蚁生物学的角度简便大量的制备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的方法。优选地,所述白蚁穴为直径为5~10cm、高度为5~11cm的圆柱状,并且顶部压制有直径为0.5~2.5cm,深度为1~5cm的圆形孔。优选地,所述白蚁穴由壤土压制而成,并且所述白蚁穴的孔隙率为50%~60%、含水率为10%~20%。通过孔隙率的具体限定,使得白蚁穴具有优异的透气和保湿性能,能够更好的保障白蚁的生长发育。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收集的成虫为直接从巢中飞出后从空中掉落到洁净收集容器和工具中的个体,不使用已经落地粘附地表污物的个体,室内脱翅环境、人员和工具保持清毒洁净。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1~3:1。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白蚁穴中放入的单一性别的成虫数量为3~10只。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培养期间白蚁穴的含水率波动范围为10%~20%。优选地,所述食物为植物秸秆和脲素,所述植物秸秆与脲素的质量比为(90~100):(0~10);所述食物添加量和添加频率为1~2g/次,2周/次。优选地,所述培养温度为22~28℃。优选地,所述白蚁选自大白蚁属Macrotermes、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和钩白蚁属Ancistrotermes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地,所述白蚁为土白蚁属Odontotermes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云南土白蚁Odontotermesyunnanensis,海南土白蚁Odontotermeshainanensis,大白蚁属Macroterme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云南大白蚁Macrotermesyunnanensis,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annandalei或钩白蚁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捕集白蚁的分飞成虫并在洁净环境下进行脱翅处理;/n(b)将雌雄成虫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白蚁穴中,并采用透气膜进行封盖;/n(c)将白蚁穴放置于21~28℃的室内环境中并控制白蚁穴的含水率为10%~15%,当白蚁穴有成熟工蚁出现时,调节白蚁穴的含水率至10%~20%;待成熟工蚁外出白蚁穴出现后,向白蚁穴中添加食物进行培养60~70天,既得所述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捕集白蚁的分飞成虫并在洁净环境下进行脱翅处理;
(b)将雌雄成虫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白蚁穴中,并采用透气膜进行封盖;
(c)将白蚁穴放置于21~28℃的室内环境中并控制白蚁穴的含水率为10%~15%,当白蚁穴有成熟工蚁出现时,调节白蚁穴的含水率至10%~20%;待成熟工蚁外出白蚁穴出现后,向白蚁穴中添加食物进行培养60~70天,既得所述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穴为直径为5~10cm、高度为5~11cm的圆柱状,并且顶部压制有直径为0.5~2.5cm,深度为1~5cm的圆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蚁穴由壤土压制而成,并且所述白蚁穴的孔隙率为50%~60%、含水率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雌雄成虫的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绿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