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20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8
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它涉及铜管接头技术领域。它包括:用于供外部铜管插入的接头主体;设置于接头主体内侧壁上并向接头主体的外侧壁一侧凹陷的、用于容置焊料并在焊接后提升焊接处厚度的容置部;以及,凸出设置于接头主体的内侧壁上的定位部,定位部位于凹陷部远离外部铜管一侧,定位部用于限定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内部深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铜管接头,其通过设置的容置部预先存储焊料,从而避免了焊接时携带焊料麻烦的问题,简化了焊接过程;同时,通过设置在内侧壁上的定位部的定位作用,在焊接时只需要插入至铜管抵住定位部即可,进一步简化了焊接过程;具有焊接过程简单,焊接位置准确,焊接点稳定、牢固,焊接后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铜管接头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
技术介绍
有铜管接头主要用于对管道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只有连接位置接触对应,才能够对两个管道进行焊接连接。现有的铜管接头上仅仅只是简单的直管,其不仅无法保证两段待焊接的管道插入铜管接头内的深度,而且需要在插接后添加焊料进行焊接。这样设置的铜管接头不仅存在焊接过程麻烦,焊料携带不便的问题,而且由于两段待焊接的管道插入深度不同,导致焊接后铜管接头与两段插入管道之间的焊接点受力不同,进而缩减焊接后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其通过设置的容置部预先存储焊料,从而避免了焊接时携带焊料麻烦的问题,简化了焊接过程;同时,在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时,通过设置在内侧壁上的定位部的定位作用,使得外部铜管插入铜管内部的深度一致,不仅避免了外部铜管插入深度不同引起焊接处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而且在焊接时只需要插入至铜管抵住定位部即可,进一步保证了焊接流程的简便性;另外,容置部在内侧壁上设置成环形凹陷槽,在外侧壁上设置成环形凸条,使得外部铜管在与接头主体焊接时,预置焊料能够填充环形凹陷槽,进而保证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之间焊接部的厚度,进一步保证焊接后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之间的稳固性,具有焊接过程简单,焊接位置准确,焊接点稳定、牢固,焊接后使用寿命长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包括:用于供外部铜管插入的接头主体;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内侧壁上并向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壁一侧凹陷的、用于容置焊料并在焊接后提升焊接处厚度的容置部;以及,凸出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壁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容置部远离外部铜管一侧,所述定位部用于限定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内部深度。进一步地,所述容置部整体呈环状,且所述容置部对应的外侧壁上具有环形凸起,所述容置部对应的内侧壁上具有环形的环形凹陷槽,所述环形凹陷槽内预置有焊料;当所述接头主体与外部铜管焊接时,所述环形凹陷槽内的预置焊料在受热情况下将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焊接,且对所述环形凹陷槽进行填充,以增大所述接头主体与外部铜管之间焊接部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主体为双头直管接头,用于供两根外部铜管插入。进一步地,所述容置部对称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容置部均与外部铜管的外侧壁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设置于两条所述容置部之间的中心位置处,以使两根外部铜管插入所述接头主体内的深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凸出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内侧壁上的凸环。进一步地,所述凸环、所述环形凹陷槽和所述环形凸起的横截面均为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主体还能够为双头弯管接头、三通接头、四通接头中的任意一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容置部预先存储焊料,避免了焊接时携带焊料麻烦的问题,简化了焊接过程,保证可焊接的便捷性。2、在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时,通过设置在内侧壁上的定位部的定位作用,使得外部铜管插入铜管内部的深度一致,不仅避免了外部铜管插入深度不同引起焊接处在使用时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而且在焊接时只需要插入至铜管抵住定位部即可,进一步保证了焊接流程的简便性。3、容置部在内侧壁上设置成环形凹陷槽,在外侧壁上设置成环形凸条,使得外部铜管在与接头主体焊接时,预置焊料能够填充环形凹陷槽,进而保证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之间焊接部的厚度,进一步保证焊接后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保证了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焊接后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前视图;图3是对应图2中剖切线剖切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接头主体;200、容置部;210、环形凸起;201、环形凹陷槽;300、定位部;310、凸环;400、焊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如图1-3所示,包括:接头主体100、容置部200以及定位部300。其中,接头主体100用于供外部铜管插入。容置部200设置于接头主体100的内侧壁上,且容置部200向接头主体100的外侧壁一侧凹陷。容置部200用于容置焊料400,并在焊接后提升焊接处厚度。定位部300凸出设置于接头主体100的内侧壁上。定位部300位于容置部200远离外部铜管一侧。定位部300用于限定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100内部深度。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容置部200整体呈环状。容置部200对应的外侧壁上具有环形凸起210,对应地,容置部200内侧壁上具有环形的环形凹陷槽201,且环形凹陷槽201内预置有焊料400。当接头主体100与外部铜管焊接时,环形凹陷槽201内的预置焊料400在受热情况下将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100焊接,且对环形凹陷槽201进行填充,从而增大接头主体100与外部铜管之间焊接部的厚度。优选地,如图1-3所示,接头主体100为双头直管接头、双头弯管接头、三通接头、四通接头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接头主体100为双头直管接头,用于供两根外部铜管插入。优选地,如图1-3所示,容置部200对称设置有两条,两条容置部200均与外部铜管的外侧壁对应。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定位部300设置于两条容置部200之间的中心位置处,以使两根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100内的深度相同,保证了焊接后两根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100之间焊接点的受力均匀性,提升了焊接点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定位部300为凸出设置于接头主体100内侧壁上的凸环310。在外部铜管插入时,外部铜管的外侧壁与接头主体100的内侧壁相互接触,且当外部铜管的端部与凸环310抵接时,即可得知外部铜管已到达插入的深度,从而方便了外部铜管的插入。值得注意的是,接头主体100的内侧壁整体呈圆台面状,即,端口的径向尺寸大于凸环310处的径向尺寸。这样设置的接头主体100与外部铜管插接后,可紧密连接,从而保证焊接过程中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100之间位置不变,进而方便了焊接。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凸环310、环形凹陷槽201和环形凸起210的横截面均为圆弧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环形凹陷槽201的横截面呈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供外部铜管插入的接头主体(100);/n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100)内侧壁上并向所述接头主体(100)的外侧壁一侧凹陷的、用于容置焊料(400)并在焊接后提升焊接处厚度的容置部(200);以及,/n凸出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100)的内侧壁上的定位部(300),所述定位部(300)位于所述容置部(200)远离外部铜管一侧,所述定位部(300)用于限定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100)内部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供外部铜管插入的接头主体(100);
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100)内侧壁上并向所述接头主体(100)的外侧壁一侧凹陷的、用于容置焊料(400)并在焊接后提升焊接处厚度的容置部(200);以及,
凸出设置于所述接头主体(100)的内侧壁上的定位部(300),所述定位部(300)位于所述容置部(200)远离外部铜管一侧,所述定位部(300)用于限定外部铜管插入接头主体(100)内部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焊接的铜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200)整体呈环状,且所述容置部(200)对应的外侧壁上具有环形凸起(210),所述容置部(200)对应的内侧壁上具有环形的环形凹陷槽(201),所述环形凹陷槽(201)内预置有焊料(400);
当所述接头主体(100)与外部铜管焊接时,所述环形凹陷槽(201)内的预置焊料(400)在受热情况下将外部铜管与接头主体(100)焊接,且对所述环形凹陷槽(201)进行填充,以增大所述接头主体(100)与外部铜管之间焊接部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宁
申请(专利权)人:握友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