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675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9
本公开涉及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其中保温箱换冰系统包括:主输送部件(1),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9);倒冰装置(2),被配置为将主输送部件(1)上的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和加冰装置(3),沿第一方向(X)位于倒冰装置(2)的下游,第一方向(X)为主输送部件(1)的输送方向,加冰装置(3)被配置为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本公开涉及物流仓储
,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技术介绍
快递员向消费者运送生鲜商品时,需要用添加冰板的保温箱进行保鲜,客户签收商品后,将保温箱和冰板返回仓库,由人工将冰板倒出,并将不同的冰板分拣至不同的回收筐内,并将新的冰板添加至空的保温箱内,然后合盖后搬运至打包处供新订单打包用。此种人工回收分拣冰板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易出错,不利于仓储的全流程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能够提高保温箱的换冰效率。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包括:主输送部件,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倒冰装置,被配置为将主输送部件上的保温箱内的冰倒出;和加冰装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倒冰装置的下游,第一方向为主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加冰装置被配置为向主输送部件上倒冰后的保温箱内加入冷冻后的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输送部件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输入输送线、缓存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在第二方向上,缓存输送线位于输入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缓存输送线与输入输送线的下游段和输出输送线的上游段重叠;其中,倒冰装置设在缓存输送线对应的位置,加冰装置设在输出输送线对应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移载装置,被配置为将输入输送线的保温箱移动至缓存输送线进行倒冰,并将缓存输送线上倒冰后的保温箱移动至输出输送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送线、缓存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辊子,多根辊子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移载装置包括:多个输送带组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一方向上,输送带组件位于相邻辊子之间,在第二方向上,输送带组件至少部分覆盖输入输送线、缓存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和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在需要使保温箱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将多个输送带组件升高至高于辊子。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固定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两根固定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杆,沿第二方向延伸;铰接座,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位于最底部的第一铰接点与连杆铰接,第二铰接点与其中一根固定梁铰接,第三铰接点与输送带组件连接;和直线驱动部件,第一端固定于另一根固定梁,第二端与连杆连接且被配置为在伸出时驱动连杆沿第二方向运动,以通过铰接座绕第二铰接点摆动使输送带组件升高。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设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连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根连杆对应设置一个铰接座,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至少两根连杆连接;和第二连接件,与至少两个铰接座各自的第三铰接点连接;其中,直线驱动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输送带组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冰回收装置,冰回收装置包括:漏斗,设在主输送部件侧面,被配置为接收通过倒冰装置倒出的冰;第一回收输送部件,设在漏斗下方;第一提升机,第一提升机的入口与第一回收输送部件的出口端连通;和容器,被配置为收集从第一提升机的出口输出的冰。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一提升机的出口连通;拍摄部件,设置于第二回收输送部件,被配置为拍摄经过拍摄部件的冰,以便识别冰的种类;推冰装置,设置于第二回收输送部件,且位于拍摄部件沿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和控制部件;其中,容器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分别设在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的出口端和侧部;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在通过拍摄部件识别出冰为第一种类时,使冰落入第一容器内;并在识别出冰为第二种类时,使推冰装置动作将冰推入第二容器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加入保温箱内的冰包括至少两种,每种冰对应设置一组加冰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冰装置包括:容器翻转部件,被配置为翻转容器以倒出容器内储存的冷冻后的冰;振动给料机,被配置为接收从容器倒出的冰;第二提升机,设在振动给料机的出口,被配置为将振动给料机输出的冰提升;和加冰输送部件,设在第二提升机的出口,被配置为将第二提升机提升的冰输送至主输送部件,以将冰加入保温箱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机和第二提升机中的至少一个为隔板提升机,隔板提升机包括隔板和挡板,隔板的高度小于冰的厚度,挡板设在隔板上方,被配置为限制由隔板提升的冰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翻转部件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顶面和其中一个侧面开放;转轴,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框架顶部远离开放侧面的位置;第二框架,设在第一框架内,且与转轴连接,第二框架被配置为放置容器;和第一驱动部件,固定于第一框架,被配置为驱动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二框架翻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冰装置包括:位置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保温箱是否到达加冰装置所在位置;加冰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拍摄加冰装置是否向保温箱内加冰成功;和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在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到保温箱到达加冰装置所在位置时,使保温箱停止运行,并在加冰检测部件检测到加冰成功后使保温箱恢复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档杆,设在主输送部件上与加冰装置对应的位置,被配置为在阻挡保温箱运行和允许保温箱运行之间可切换地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合盖装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加冰装置的下游,被配置为将加冰后的保温箱的盖体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开盖装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加冰装置与合盖装置之间,被配置为使保温箱打开的盖体的外表面与箱体的外表面分离。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保温箱换冰系统。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将保温箱倒冰、加冰和转运等由人工处理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能够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升保温箱的换冰效率,并减少保温箱内漏加冰的现象,利于实现例如仓库等仓储系统的无人化和自动化。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换冰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移载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升降机构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隐藏固定梁后升降机构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加冰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开盖装置和合盖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输送部件(1),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9);/n倒冰装置(2),被配置为将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的所述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和/n加冰装置(3),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倒冰装置(2)的下游,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主输送部件(1)的输送方向,所述加冰装置(3)被配置为向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所述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输送部件(1),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9);
倒冰装置(2),被配置为将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的所述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和
加冰装置(3),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倒冰装置(2)的下游,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主输送部件(1)的输送方向,所述加冰装置(3)被配置为向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所述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部件(1)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的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缓存输送线(12)位于所述输入输送线(11)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缓存输送线(12)与所述输入输送线(11)的下游段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的上游段重叠;
其中,所述倒冰装置(2)设在所述缓存输送线(12)对应的位置,所述加冰装置(3)设在所述输出输送线(13)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载装置(4),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输送线(11)的所述保温箱(9)移动至所述缓存输送线(12)进行倒冰,并将所述缓存输送线(12)上倒冰后的所述保温箱(9)移动至所述输出输送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送线(11)、所述缓存输送线(12)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辊子(14),所述多根辊子(14)均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移载装置(4)包括:
多个输送带组件(41),均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输送带组件(41)位于相邻辊子(14)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输送带组件(4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输入输送线(11)、所述缓存输送线(12)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和
升降机构(42),被配置为在需要使所述保温箱(9)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时,将所述多个输送带组件(41)升高至高于所述辊子(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2)包括:
至少两根固定梁(421),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至少两根固定梁(421)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
连杆(42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
铰接座(423),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第一铰接点(A)与所述连杆(422)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点(B)与其中一根固定梁(421)铰接,所述第三铰接点(C)与所述输送带组件(41)连接;和
直线驱动部件(424),第一端固定于另一根固定梁(421),第二端与所述连杆(422)连接且被配置为在伸出时驱动所述连杆(422)沿所述第二方向(Y)运动,以通过所述铰接座(423)绕所述第二铰接点(B)摆动使所述输送带组件(41)升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22)设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连杆(422)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每根所述连杆(422)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铰接座(423),所述升降机构(42)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425),与所述至少两根连杆(422)连接;和
第二连接件(426),与至少两个铰接座(423)各自的所述第三铰接点(C)连接;
其中,所述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25)铰接,所述输送带组件(4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冰回收装置(5),所述冰回收装置(5)包括:
漏斗(51),设在所述主输送部件(1)侧面,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倒冰装置(2)倒出的冰;
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设在所述漏斗(51)下方;
第一提升机(53),所述第一提升机(53)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的出口端连通;和
容器,被配置为收集从所述第一提升机(53)的出口输出的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回收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涛于宗靖汪钊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