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61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包括台板、前车轮、前轮轴、摇杆、第一转轴、连杆、棘轮机构、第二转轴和后车轮;所述前车轮通过前轮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通过第一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棘轮机构包括内轮和外轮,内轮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外轮上偏心设置有第二销轴,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外轮铰接;后车轮与第二转轴固定,第二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可以通过摇动摇杆,可以带动观光车在轨道上平稳的向前移动,操作方便,不需要电源,且可以增加游览乐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观光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
技术介绍
国内的景区内经常会有轨道观光车,游客可以根据规定线路进行游览,现有景区内的轨道观光车一般都是采用电驱动,要么利用蓄电池进行供电,该方式中蓄电池的续航里程影响观光车的使用,要么采用电缆供电,该方式存在漏电风险,且电驱动的游览车缺少了游客自己动手的乐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可以通过摇动摇杆,可以带动观光车在轨道上平稳的向前移动,操作方便,不需要电源,且可以增加游览乐趣。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897187B,公开日为2015年02月25日,名称为“一种自制动矿井安全载人车”,公开了一种自制动矿井安全载人车。在设有后车窗的车体上设有车架,车架前侧设置有牵引架,在牵引架上穿有牵引架插杆,在牵引架前侧安装有限位器,后部安装有手动制动柄,在车架下部安装有车轮,在前后车轮之间的车架底板上安装有制动器护板,在其里侧通过制动轴安装有制动器,在车体内安装有载人座和载人座扶手。车架上安装有制动机构。但是该载人车需要动力牵引,且不适用于景区观光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景区内的轨道观光车一般都是采用电驱动,存在用电不便问题,且缺少了游客自己动手的乐趣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可以通过摇动摇杆,可以带动观光车在轨道上平稳的向前移动,操作方便,不需要电源,且可以增加游览乐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包括台板、前车轮、前轮轴、摇杆、第一转轴、连杆、棘轮机构、第二转轴和后车轮;所述前车轮通过前轮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通过第一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棘轮机构包括内轮和外轮,内轮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外轮上偏心设置有第二销轴,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外轮铰接;后车轮与第二转轴固定,第二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观光车放置在轨道上,通过摇动摇杆,带动连杆运动,进而带动棘轮机构间隙转动,最终带动观光车向前移动。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数量为2个,所述棘轮机构的数量为2个,连杆与棘轮机构一一对应,两个棘轮机构上的第二销轴沿棘轮机构的转动轴对称分布。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棘轮机构一正一反设置,当摇杆向前推时,一个棘轮机构可以带动第二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后车轮向前运动,另一棘轮机构作反方向回位。当摇杆向后拉时,原先带动旋转的棘轮机构作回位操作,原先作回位操作的棘轮机构带动后车轮前进。上述结构使摇杆一推一拉间都可作前进运动,减少了复位时间,提高了效率。作为优选,两个连杆对称分布在摇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结构使摇杆受力更加均匀。作为优选,还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第二转轴包括过渡轴和后轮轴;主动齿轮和棘轮机构固定在过渡轴上,后车轮和从动齿轮固定在后轮轴;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结构可以起到增速作用,摇杆摇动一次,可以带动后车轮旋转多圈,由于摇杆本身具有杠杆作用,即使进行增速,推拉摇杆需要的力也不大。作为优选,所述摇杆的上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方便操作。作为优选,所述台板上设有护栏。所述护栏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作为优选,还包括限速机构,限速机构包括旋转轮、摩擦轮罩、摩擦块和伸缩弹簧,旋转轮与前轮轴同轴固定,前轮轴设有径向设置的滑槽,摩擦块通过滑槽与旋转轮滑动连接,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摩擦块连接,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旋转轮连接,摩擦轮罩与台板固定,且摩擦轮罩与旋转轮同轴设置,摩擦块伸出时与摩擦轮罩的内侧壁接触。所述限速机构可以起到很好的限速作用,避免观光车车速过快。当车速加快时,旋转轮快速旋转,摩擦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伸缩弹簧的弹力向外侧移动,并与摩擦轮罩接触发生摩擦,进行减速;且车速越快,摩擦力越大,减速效果越明显。上述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了车速过快导致的发生意外。作为优选,还包括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片、连接块、刹车弹簧、刹车盘、连接杆和手刹杆;连接杆与台板转动连接,手刹杆与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刹车盘与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块与台板滑动连接,连接块的一端与刹车片固定,连接块的另一端与刹车盘接触;刹车盘的截面为椭圆形;刹车弹簧一端与台板连接,刹车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连接。上述结构中,刹车片直接与轨道内侧壁接触,当手刹杆旋转时,连接杆一起转动,刹车盘随之旋转,由于刹车盘的截面为椭圆形,刹车盘的侧壁推动连接块向外侧平移,刹车片与轨道内侧壁接触进行刹车。上述刹车机构可以在手刹杆旋转时对观光车进行刹车,且刹车片直接与轨道内侧壁接触,可以对观光车起到限位固定作用,防止观光车脱离轨道。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片、连接块、刹车弹簧的数量分别为2个,刹车片、连接块和刹车弹簧一一对应;连接块对称分布在刹车盘的作用两侧。所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刹车结构对此分布,保证观光车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摇动摇杆,可以带动观光车在轨道上平稳的向前移动;(2)两个棘轮机构一正一反设置,使摇杆一推一拉间都可作前进运动,减少了复位时间,提高了效率;(3)所述限速机构可以起到很好的限速作用,避免观光车车速过快,且车速越快,摩擦力越大,减速效果越明显;(4)刹车机构可以在手刹杆旋转时对观光车进行刹车,且刹车片直接与轨道内侧壁接触,可以对观光车起到限位固定作用,防止观光车脱离轨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台板1、前车轮2、前轮轴3、摇杆4、第一转轴5、连杆6、棘轮机构7、第二转轴8、过渡轴8.1、后轮轴8.2、后车轮9、第一销轴10、第二销轴11、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手柄14、护栏15、限速机构16、旋转轮16.1、摩擦轮罩16.2、摩擦块16.3、伸缩弹簧16.4、滑槽16.5、刹车机构17、刹车片17.1、连接块17.2、刹车弹簧17.3、刹车盘17.4、连接杆17.5、手刹杆17.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第二销轴11未画出),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包括台板1、前车轮2、前轮轴3、摇杆4、第一转轴5、连杆6、棘轮机构7、第二转轴8、后车轮9、主动齿轮12和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2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13;第二转轴8包括过渡轴8.1和后轮轴8.2,过渡轴8.1与台板1转动连接,后轮轴8.2与台板1转动连接;主动齿轮12和棘轮机构7固定在过渡轴8.1上,后车轮9和从动齿轮13固定在后轮轴8.2,主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前车轮2通过前轮轴3与台板1转动连接,摇杆4通过第一转轴5与台板1转动连接,摇杆4的上端设有手柄14,摇杆4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10与连杆6的一端铰接,棘轮机构7包括内轮和外轮,内轮与过渡轴8.1同轴固定,外轮上偏心设置有第二销轴11,连杆6的另一端通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其特征是,包括台板、前车轮、前轮轴、摇杆、第一转轴、连杆、棘轮机构、第二转轴和后车轮;所述前车轮通过前轮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通过第一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棘轮机构包括内轮和外轮,内轮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外轮上偏心设置有第二销轴,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外轮铰接;后车轮与第二转轴固定,第二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其特征是,包括台板、前车轮、前轮轴、摇杆、第一转轴、连杆、棘轮机构、第二转轴和后车轮;所述前车轮通过前轮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通过第一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摇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棘轮机构包括内轮和外轮,内轮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外轮上偏心设置有第二销轴,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外轮铰接;后车轮与第二转轴固定,第二转轴与台板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其特征是,所述连杆的数量为2个,所述棘轮机构的数量为2个,连杆与棘轮机构一一对应,两个棘轮机构上的第二销轴沿棘轮机构的转动轴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其特征是,两个连杆对称分布在摇杆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轨道手摇观光车,其特征是,还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建严鑫徐新印毛淑文王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佑铁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