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49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它包括搅拌筒,搅拌筒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装置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电机设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心搅拌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第一搅拌,搅拌筒底部中心处设通孔,搅拌轴穿过通孔,搅拌轴外部连接第一电机,内壁搅拌包括沿搅拌筒内壁设置的内桶,内桶上均匀分布第二搅拌,内桶底部设置转筒,转筒穿过通孔,且套设在搅拌轴外,所述转筒通过皮带连接到第二电机,该装置采用不同形式的搅拌方式,分别从搅拌筒中心和内壁通过开始搅拌,提高拌料效率,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
本技术属于塑胶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
技术介绍
拌料机在每个需要混合的行业中都是普遍通用的,它的目的就是将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均匀,从而保障后续的加工正常运行,而在塑胶的加工过程中也需要用到拌料机,通过拌料机对塑胶原材料及添加剂混合物等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对原料进行模塑成需要的形状。市场上现有的拌料机,包括八角形,它是以转动的形式,通过棱角进行混合的,需要混合的时间过长,也有拌料桶形式的,在桶内设置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但是往往搅拌绕桶的中心处开始,不能对边缘的物料进行快速的混合,还有很多种,包括立式的、卧式的,无非就是在中心处设置搅拌,或者转动搅拌筒进行搅拌,搅拌效率低下,因此,为满足需求,本技术针对搅拌部分作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采用不同形式的搅拌方式,分别从搅拌筒中心和内壁通过开始搅拌,提高拌料效率,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它包括搅拌筒,搅拌筒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所述的电机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电机分别带动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转向,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拌料速度会较快,但是不排除根据需要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向转动。所述的中心搅拌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第一搅拌,所述的搅拌筒底部中心处设置通孔,搅拌轴穿过通孔,搅拌轴外部连接第一电机。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中心搅拌的具体结构,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位于中心处,从搅拌筒的中心处逐渐向外扩散对搅拌筒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的内壁搅拌包括沿搅拌筒内壁设置的内桶,内桶上均匀分布第二搅拌,所述的内桶底部设置转筒,转筒穿过通孔,且套设在搅拌轴外,所述转筒通过皮带连接到第二电机。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了内壁搅拌的具体结构,通过第二电机配合皮带对内桶进行带动,内桶转动时促进内桶上的第二搅拌进行转动,第二搅拌的转动对搅拌筒内的物料从内壁处开始进行搅拌。此两种搅拌的结合,中心搅拌是从中心逐渐向外扩散的方式搅拌,内壁搅拌是从搅拌筒内壁向中心处逐渐扩散的方式搅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的搅拌筒设置上大下小的开口形式。上大下小的开口设置便于拌料筒进料,同时增加拌料筒一次进行混合的物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的第一搅拌设为螺纹叶片,螺旋叶片绕搅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的第二搅拌包括搅拌板,搅拌板设为若干个,均匀设在内桶内,且每个搅拌板沿内桶内壁竖直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的第二搅拌包括搅拌齿,搅拌齿设为若干个,在内桶内壁竖直方向设置若干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采用第一电机带动从中心逐渐向外拌料的中心搅拌,配合第二电机从外逐渐向中心搅拌的内壁搅拌,两者相结合缩短了拌料的时间,提高拌料效果和效率,同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整体结构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筒、搅拌轴和转筒配合结构视图。图中,1.搅拌筒,11.通孔,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搅拌轴,41.螺旋叶片,5.内桶,51.转筒,52.搅拌板,53.搅拌齿,6.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它包括搅拌筒1,搅拌筒1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如图1-2所示,搅拌装置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所述的电机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分别通过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带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电机分别带动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转向,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转动方向相反拌料速度会较快,但是不排除根据需要使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同向转动。所述的中心搅拌包括搅拌轴4,搅拌轴4上设置第一搅拌,如图3所示,所述的搅拌筒1底部中心处设置通孔11,搅拌轴4穿过通孔11,搅拌轴4外部连接第一电机2。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中心搅拌的具体结构,通过第一电机2带动搅拌轴4转动,搅拌轴4位于中心处,从搅拌筒1的中心处逐渐向外扩散对搅拌筒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的内壁搅拌包括沿搅拌筒1内壁设置的内桶5,内桶5上均匀分布第二搅拌,如图3所示,所述的内桶5底部设置转筒51,转筒51穿过通孔11,且套设在搅拌轴4外,所述转筒51通过皮带6连接到第二电机3。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了内壁搅拌的具体结构,通过第二电机3配合皮带6对内桶5进行带动,内桶5转动时促进内桶5上的第二搅拌进行转动,第二搅拌的转动对搅拌筒1内的物料从内壁处开始进行搅拌。此两种搅拌的结合,中心搅拌是从中心逐渐向外扩散的方式搅拌,内壁搅拌是从搅拌筒1内壁向中心处逐渐扩散的方式搅拌。所述的搅拌筒1设置上大下小的开口形式,所述的内桶5上沿设置护板,护板高于搅拌筒1的上沿,且将搅拌筒1的上沿罩在下方。上大下小的开口设置便于搅拌筒1进料,同时增加搅拌筒1一次进行混合的物料。本方案中的第一搅拌和第二搅拌包含许多设置方式,以下公开的设置方式为最佳实施方式,但不仅仅包括下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搅拌设为螺纹叶片41,螺旋叶片41绕搅拌轴4设置。所述的第二搅拌包括搅拌板52,搅拌板52设为若干个,均匀设在内桶5内,且每个搅拌板52沿内桶5内壁竖直方向设置。实施例2: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搅拌设为螺纹叶片41,螺旋叶片41绕搅拌轴4设置。所述的第二搅拌包括搅拌齿53,搅拌齿53设为若干个,在内桶5内壁竖直方向设置若干列。实施例3:所述的第一搅拌设为若干直杆,直杆均匀分布在搅拌轴4上。所述的第二搅拌包括搅拌板52,搅拌板52设为若干个,均匀设在内桶5内,且每个搅拌板52沿内桶5内壁竖直方向设置。实施例4:所述的第一搅拌设为若干直杆,直杆均匀分布在搅拌轴4上。所述的第二搅拌包括搅拌齿53,搅拌齿53设为若干个,在内桶5内壁竖直方向设置若干列。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采用第一电机2带动从中心逐渐向外拌料的中心搅拌,配合第二电机3从外逐渐向中心搅拌的内壁搅拌,两者相结合缩短了拌料的时间,提高拌料效果和效率,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它包括搅拌筒,搅拌筒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所述的电机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的中心搅拌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第一搅拌,所述的搅拌筒底部中心处设置通孔,搅拌轴穿过通孔,搅拌轴外部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的内壁搅拌包括沿搅拌筒内壁设置的内桶,内桶上均匀分布第二搅拌,所述的内桶底部设置转筒,转筒穿过通孔,且套设在搅拌轴外,所述转筒通过皮带连接到第二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胶加工的拌料机,它包括搅拌筒,搅拌筒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所述的电机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心搅拌和内壁搅拌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的中心搅拌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第一搅拌,所述的搅拌筒底部中心处设置通孔,搅拌轴穿过通孔,搅拌轴外部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的内壁搅拌包括沿搅拌筒内壁设置的内桶,内桶上均匀分布第二搅拌,所述的内桶底部设置转筒,转筒穿过通孔,且套设在搅拌轴外,所述转筒通过皮带连接到第二电机。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银徐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博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