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300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8
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包括中碎提升机,提升机上部下料端设置三通翻板阀,一端设置返料管道,返料管道连接原料仓进料管道,进料管道的下端安装三通翻板阀,提升机下料的出口与返料管道的入口连通,使提升机里的物料通过返料管道进入原料仓内。在接料车轨道的一端设置一个放料口,放料口和提升机之间安装放料管道,利用接料车可以均匀、连续地向提升机供料,以保证配料系统过剩的物料在通过配料秤放出后,将物料送到排放口,同时提升机将物料提到返料管道,将过剩的物料最终返回到原料仓中储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运行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可靠,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配料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推广、实用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石墨电极配料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石墨电极配料生产中,根据原料配比,需要两种或四种不同粒度的原料针状焦。但经过对辊破碎机破碎机破碎后的针状焦,各种粒度混合在一起,不符合配料要求,因此需要利用不同规格尺寸筛网(通常为6mm、4mm、2mm、1mm、),在一次振动筛和二次振动筛进行筛分分级,将破碎后尺寸范围较宽的颗粒分成尺寸范围较窄的四种颗粒级别,分别为6

4mm、4

2mm、2

1mm、1

0mm四级。依据工艺配方,确定各种颗粒粒级的用量,由于各颗粒的用量不是根据破碎后产出比例确定,产量高的多用些,产量少的少用些,而是根据技术要求使用。由于所有的料仓容积都是相同的,原料针状焦破碎后粒度分布不均匀,各粒级的产出量和使用量不匹配,这就决定了某一级颗粒存在过剩情况。但是目前在生产组织过程中,确保生产连续、节约成本、优化原料使用,过剩的物料必须得放出装袋,如果不被放出,过剩的一种或几种物料爆仓憋满,会使得其它粒级的物料用空后,在重新开车筛分过程中,随着振动筛筛分过程中,料仓物料不断产出,爆仓憋满后导致溜管堵塞顶到振动筛上,造成整个振动筛无法工作。
[0003]现有的筛分工艺系统如图1所示,此筛分流程用于针状焦颗粒的制备,由于针状焦原料中的大颗粒较少,为获得更多的大颗粒,减少二次破碎造成的小颗粒料增多,保留针状焦大颗粒优良的物理性能,满足大规格超高功率电极生产的需要,以获得尽量多的大颗粒供配料使用。中碎筛分由两台对辊破碎机破碎机、两台双层振动筛和一台斗式提升机组成。对辊破碎机间隙根据需要的粒度大小进行调整,第一台对辊破碎机间隙较大,一般调整在20mm左右,第二台对辊破碎机间隙较小,一般调整在4

6mm左右,针状焦先经过第一台双层振动筛,大于首层筛孔尺寸的颗粒进入二次对辊破碎机破碎,经二次对辊破碎机破碎的物料由提升机再次提送到串联配置的两层双层振动筛,分别得到需要的四种不同尺寸范围的颗粒。
[0004]为了保证振动筛开车和整个配料的正常工作,根据需要可将小颗粒打入粒子仓配料使用或磨前仓供磨粉使用。如果粒子仓物料过剩,只能放出,目前通常的放出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颗粒仓中过剩物料手动加入到配料秤中,利用配料间隙,使用矿车将过剩的物料放出装袋存放,后期倒运到上料系统。这样会占用配料时间,影响配料的连续性和生产节奏。另一种方法是人工接料,在颗粒料仓底部安装一个放料闸板和溜管,放出物料通过人工接入吨袋,用人力平板车装载,在拉运到车间内部存放,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这样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同时增加人员配置,提高生产成本,而且影响生产节奏。所以解决配料过剩物料的流畅放出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不改变现有筛分工艺和配料系统的方式下,解决过剩物料的放出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本技术采用过剩物料的放出通道和能够利用提升机将物料返回到原料仓中储存的技术,以解决解决过剩物料的放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包括颗粒料仓、原料仓、提升机,所述原料仓出口连通对辊破碎装置,所述对辊破碎装置的出口连通提升机下部入口,所述提升机上部出口通过振动筛装置与颗粒料仓连通,所述颗粒料仓出口设置电振给料机,所述电振给料机的出料口管道对应配料秤,所述配料秤下方设置接料车,所述提升机下部入口设置放料管道,所述放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接料车排料口对接;所述提升机上部出口的管道上安装三通翻板阀,所述三通翻板阀一端与振动筛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返料管道连通,所述返料管道连通原料仓上料进料管道。
[0008]所述对辊破碎装置包括一次对辊破碎机和二次对辊破碎机,所述一次对辊破碎机的入口与原料仓出口连通,所述一次对辊破碎机的出口与二次对辊破碎机的入口连通,所述二次对辊破碎机的出口连通提升机下部入口,所述二次对辊破碎机的入口与振动筛装置的筛上出口和原料仓上料进料管道连通。
[0009]所述振动筛装置包括一次振动筛和二次振动筛,所述提升机上部出口与一次振动筛连通,所述一次振动筛的下出口与二次振动筛连通,所述一次振动筛的筛上出口与二次对辊破碎机的入口连通。
[0010]所述排放口设置在接料车运行轨道的前端中间。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根据设备布局,配料高楼部为多层建筑,提升机和两台对辊破碎机破碎机在一楼,原料仓出口在二楼,物料通过管道进入一楼对辊破碎机破碎机和提升机,提升机出口在七楼,一次筛在六楼,二次筛在五楼,配料秤、颗粒仓在四楼,配料秤在三楼,接料车和运行轨道在二楼,因此在接料车运行轨道前端中间设置一个排放口,能够和接料车排料口对接。排放口和提升机之间安装放料管道,将颗粒仓中过剩物料手动加入到配料秤中,接料车作为中间过渡,将物料运送到排放口,将过剩的物料放进排放口,同时开启提升机,将物料走向打到返料管道内,过剩的物料最终返回到原料仓中储存,以备下次使用。从而解决了影响配料的连续性和配料节奏及人工接入吨袋放料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有助于配料生产节奏衔接稳定、提高配料精确度。该装置运行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可靠,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配料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返料管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颗粒料仓,2.电振给料机,3.下料管道,4.配料秤,5.接料车,6.排放口,7.放料管道,8.三通翻板阀,9.返料管道,10.原料仓,11.提升机,12.一次对辊破碎机,13.二
次对辊破碎机,14.一次振动筛,15.二次振动筛。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技术的实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包括颗粒料仓1、原料仓10、提升机11,原料仓10出口连通对辊破碎机破碎装置,其中对辊破碎机破碎装置包括一次对辊破碎机12和二次对辊破碎机13,一次对辊破碎机12的入口与原料仓10出口连通,所述一次对辊破碎机12的出口与二次对辊破碎机13的入口连通,二次对辊破碎机13的出口连通提升机11下部入口,二次对辊破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包括颗粒料仓、原料仓、提升机,所述原料仓出口连通对辊破碎装置,所述对辊破碎装置的出口连通提升机下部入口,所述提升机上部出口通过振动筛装置与颗粒料仓连通,所述颗粒料仓出口设置电振给料机,所述电振给料机的出料口管道对应配料秤,所述配料秤下方设置接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11)下部入口设置放料管道(7),所述放料管道(7)的另一端连接排放口(6),所述排放口(6)与接料车(5)排料口对接;所述提升机(11)上部出口的管道上安装三通翻板阀(8),所述三通翻板阀(8)一端与振动筛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返料管道(9)连通,所述返料管道(9)连通原料仓(10)上料进料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料系统过剩物料的放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辊破碎装置包括一次对辊破碎机(12)和二次对辊破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李留刚张翼祥张朝晖祁维德尹宝华薛育芳
申请(专利权)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