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77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包括车架、车把手、前轮、车座,左后轮和右后轮,还包括上连接轴、下连接轴、驱动机构和摇摆机构,所述上连接轴和所述下连接轴均通过连接支架板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摇摆机构包括连接臂、摇摆轴、锁止机构、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后平叉摆臂和右后平叉摆臂,以及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三轮车的随动性,并且提高了驱动稳定性。驱动稳定性。驱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摩托车通常采用两轮或三轮结构,位于前方的车轮则为摩托车的转向机构,驾驶者通过操作转动车把来改变摩托车的行进方向,三轮结构的摩托车较双轮结构更容易被驾驶者掌握。而传统的三轮摩托车普遍采用单轮在前、双轮在后的结构,后侧两车轮位置固定,在座垫下方部分设置减震器,通过减震器对三轮车行驶中的颠簸和震动进行缓冲,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但这种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防侧倾能力和转弯能力都较差,车速稍高就会出现车辆侧倾,极易发生翻车事故,而同时针对颠簸路面的通过性也较差。
[0003]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后轮能够根据行驶路面进行摆动的三轮车,但现有三轮车的支撑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且锁定操作较为麻烦,停车时也容易发生翻倒。如何提高驱动性能,也是三轮车亟待突破的技术问题。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针对使三轮摩托车行驶更灵活、更能适应不同路面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包括车架、车把手、前轮、车座,左后轮和右后轮,还包括上连接轴、下连接轴、驱动机构和摇摆机构,所述上连接轴和所述下连接轴均通过连接支架板与车架固定连接,左后轮的轮轴和右后轮的轮轴上均活动套设有张紧机构;
[0008]所述摇摆机构包括连接臂、摇摆轴、锁止机构、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后平叉摆臂和右后平叉摆臂,以及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
[0009]所述左后平叉摆臂的前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下连接轴上,所述左后平叉摆臂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机构上,所述左减震器的末端与所述左后平叉摆臂的中间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左减震器的前端与所述连接臂的左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右后平叉摆臂的前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下连接轴上,所述右后平叉摆臂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机构上,所述右减震器的末端与所述右后平叉摆臂的中间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右减震器的前端与所述连接臂的右端通过万向节连接;
[0010]所述摇摆轴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连接臂,且所述连接臂可绕所述摇摆轴旋转,所述连接臂上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锁止孔,所述锁止机构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锁止孔相配合的锁止销,所述锁止销通过拉线与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锁止扳手连接;
[00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中置电机、皮带、前皮带轮、后皮带轮、和差速后桥,所述中置电机通过电机连接件与所述上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中置电机还与所述差速后桥连接,所述前皮带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下连接轴上,所述差速后桥套设在差速器轴上,所述差速器轴与所述下连接轴为同心轴,所述后皮带轮共有两个,分别固定套设在左后轮的轮轴和右后轮的轮轴上。
[0012]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偏心调整轮,偏心调整轮的圆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插设有张紧机构调整螺钉。
[0013]所述左后平叉摆臂和所述右后平叉摆臂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0014]车架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片,每个所述连接片均套设在所述上连接轴和所述下连接轴上。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摇摆轴、减震器和后平叉摆臂,可以使三轮摩托车根据行驶和路面需要左右摆动,尤其是在快速越野行驶在曲线道路过中时,左后轮和右后轮可以在路面上向左或向右倾斜;锁止机构可以控制摇摆机构停止摇摆,车架与减震器和后平叉摆臂相对静止,使三轮摩托车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恢复平稳行驶状态;采用电机和皮带轮来驱动三轮车行驶,并通过张紧机构和制动钳来控制皮带轮的松紧,提高驱动三轮车行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斜后45
°
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主视图。
[0020]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1]图5是图1的右视图。
[0022]图6是图2中左后轮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7是偏心调整轮的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1

中置电机,2

摇摆轴,31

左减振器,32

右减震器,4

皮带,51
‑ꢀ
左后平叉摆臂,52

右后平叉摆臂,6

连接臂,7

万向节,81

前皮带轮,82

后皮带轮,9

偏心调整轮,10

差速后桥,11

张紧机构调整螺钉,12

制动钳,13

连接片,14

电机连接件,16

上连接轴,17

下连接轴,18

连接支架板,19

锁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26]如图1

7所示的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包括车架、车把手、前轮、车座,左后轮和右后轮,还包括上连接轴16、下连接轴17、驱动机构和摇摆机构,上连接轴16和下连接轴17均通过连接支架板18与车架固定连接,左后轮的轮轴和右后轮的轮轴上均活动套设有张紧机构。
[0027]摇摆机构包括连接臂6、摇摆轴2、锁止机构19、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后平叉摆臂51和右后平叉摆臂52,以及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减震器31和右减震器32。
[0028]左后平叉摆臂51的前端套设在下连接轴17上,且左后平叉摆臂51可绕下连接轴17
相对转动,左后平叉摆臂51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机构上,左减震器31的末端与左后平叉摆臂51的中间部通过连接轴连接,左减震器31的前端与连接臂6的左端通过万向节7连接;右后平叉摆臂52的前端套设在下连接轴17上,且右后平叉摆臂52可绕下连接轴17相对转动,右后平叉摆臂52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机构上,右减震器32的末端与右后平叉摆臂52的中间部通过转动轴连接,右减震器32的前端与连接臂6的右端通过万向节7连接;左后平叉摆臂51和右后平叉摆臂5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左后平叉摆臂51和右后平叉摆52的末端均设置有制动钳12,停车时,可以通过制动钳12使三轮车稳定地停住。车架的两侧各设置有有一个连接片13,每个连接片13均套设在上连接轴16和下连接轴17上,可以使连接轴更加稳固。
[0029]摇摆轴2沿水平方向贯穿连接臂6,且连接臂6可绕摇摆轴2旋转,连接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包括车架、车把手、前轮、车座,左后轮和右后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上连接轴(16)、下连接轴(17)、驱动机构和摇摆机构,所述上连接轴(16)和所述下连接轴(17)均通过连接支架板(18)与车架固定连接,左后轮的轮轴和右后轮的轮轴上均活动套设有张紧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连接臂(6)、摇摆轴(2)、锁止机构(19)、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后平叉摆臂(51)和右后平叉摆臂(52),以及彼此对称设置的左减震器(31)和右减震器(32);所述左后平叉摆臂(51)的前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下连接轴(17)上,所述左后平叉摆臂(51)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机构上,所述左减震器(31)的末端与所述左后平叉摆臂(51)的中间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左减震器(31)的前端与所述连接臂(6)的左端通过万向节(7)连接;所述右后平叉摆臂(52)的前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下连接轴(17)上,所述右后平叉摆臂(52)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机构上,所述右减震器(32)的末端与所述右后平叉摆臂(52)的中间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右减震器(32)的前端与所述连接臂(6)的右端通过万向节(7)连接;所述摇摆轴(2)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连接臂(6),且所述连接臂(6)可绕所述摇摆轴(2)旋转,所述连接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鹏李强耿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