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50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液泵,包括:泵体及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泵体内,所述泵体的底端设置有吸液口,所述泵体的侧边设置侧排口,所述侧排口包括侧排法兰,侧排口设有快速启闭装置。在灌装前能够快速开启侧排口,使灌装液通过侧排口灌装,避免灌装液冲击叶轮,防止叶轮反转,减少灌装液产生的静电,提高灌装速度。提高灌装速度。提高灌装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液泵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潜液泵。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铁路槽车油品接卸中均采用顶部装卸油,在负压卸油时容易产生气阻现象,为了能够顺利卸油,通常在流体装载臂的下端安装潜液泵,利用潜液泵增压来避免气阻。但在灌装时,灌装液流经叶轮,导致灌装液冲击叶轮反转,缩短了潜液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灌装速度,同时灌装液冲击叶轮反转还会产生静电,造成不安全因素。因此在潜液泵的侧边设置侧排口,能够使灌装液绕过叶轮通过侧排口灌装,灌装液不会冲击叶轮,延长了潜液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灌装速度,降低了静电的产生,有利于安全生产。
[0003]经专利检索,与本技术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专利:
[0004]1、申请号为“201520897633.7”、申请日为“2015.11.12”、公开号为“CN 205136049 U”、公开日为“2016.04.06”、名称为“一种用于火车鹤管卸油系统的电动潜油泵”、申请人为“湖北艾度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该技术用于火车鹤管卸油系统的电动潜油泵,所述隔层管(2) 安装在壳体(1) 内,所述线圈(3)套装在隔层管(2) 外侧,所述闷盖(4) 安装在壳体(1) 底部敞口处,所述底盖(5) 安装在闷盖(4) 底部,所述中轴转子(6) 为中空转子,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壳体(1) 内和底盖(5) 内侧顶部,所述磁铁压块(7) 安装在中轴转子(6) 的外壁上,所述叶轮(8) 套装在中轴转子(6) 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叶轮是内置,降低叶轮在工作过程中因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损坏几率。液体直接通过转子流入,此工作方式流量大,效率高,本技术可以装卸两用。
[0005]2、申请号为“201520123400.1”、申请日为“2015.03.03”、公开号为“CN 204476789 U”、公开日为“2015.07.15”、名称为“一种新型节能潜液泵泵体结构”、申请人为“伍少梧”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潜液泵泵体结构,其包括圆环状的泵体端盖、泵体外壳、安装有电机的电机安装底板、叶轮、底板、防护网和多个导流片;泵体外壳设置在泵体端盖的外圆侧面上,电机安装底板设置在泵体外壳内,电机安装底板与泵体外壳之间形成压油室,泵体外壳、泵体端盖和电机安装底板之间形成叶轮工作室,通过支撑螺栓将电机安装底板支撑连接在泵体端盖的内端面上,叶轮位于叶轮工作室内且其设置在穿过电机安装底板的电机转轴上,泵体外壳上设置有出线口,防护网设置在底板与泵体端盖之间且其与底板和泵体端盖之间形成吸油室;多个导流片设置在泵体端盖的内端面上且其阻挡在所述泵体外壳和叶轮之间,通过导流片减少了油液动压头的损失。
[0006]3、申请号为“201910001424 .2”、申请日为“2019.01.02”、公开号为“CN 109611344 A”、公开日为“2019.04.12”、名称为“一种电动潜油泵”、申请人为“易自强”的中国技术专利,该技术由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组成;所述的壳体由位于上部的外壳体、位于下部的涡壳和底座构成,所述的外壳体顶部为一法兰接口,外壳体的周边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卸油口;所述的驱动电机为一全封闭的永磁电机,所述永磁电机设置在由一连接座上、下分别连接的外壳体和涡壳构成的同一主腔体内,所述永磁电机的主体
位于连接座上部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组成电动油泵的油料输出腔;所述永磁电机的输出轴则穿过连接座伸入下部的涡壳腔内,并通过设置在永磁电机输出端的叶轮、以及涡壳底部的底座的下开口构成电动油泵的油料吸入腔。
[0007]4、申请号为“CN200610145080.5”、申请日为“2006.12.01”、公开号为“CN101191493A”、公开日为“2008.06.04”、名称为“旁吸无回流带扫仓功能潜液泵”、申请人为“李小磊”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旁吸无回流带扫仓功能潜液泵,属于液体泵领域。为了解决集油窝不在槽车人孔正下方的槽车卸油不净的问题,可在离心泵吸油口外侧设置环形盖板并在盖板下设置自吸泵,自吸泵吸液口设在自吸泵侧面,吸液口上设置止回阀,止回阀后连有吸液导管,这样就组成了旁吸无回流带扫仓功能潜液泵,利用该泵,可将集油窝不在人孔正下方的槽车罐吸净且不产生回流。
[0008]5、申请号为“CN200420035993.8”、申请日为“2004.05.24”、公开号为“CN2700607Y”、公开日为“2005.05.18”、名称为“液压潜油泵”、申请人为“株洲鑫龙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该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行业加快接卸槽车,解决气阻、气蚀现象的液下卸车潜油泵;其特征是:外壳采用铝合金制造,无钢件外露;液压马达置于潜油泵中心,在马达和泵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输送介质的通道,并在通道中设有导叶;改变了原叶片马达的油路,使马达的进出油口在同一平面高度,并去掉了残油口和残油管,使油路更简单合理,结构更紧凑;改变了原叶片马达的密封位置。使马达的两个轴承均得到了循环油的润滑,削除了轴承高速旋转而烧坏的现象。本设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作业安全可靠,是石化行业接卸轻质油品的理想设备。
[0009]6、申请号为“201910001424 .2”、申请日为“2019.01.02”、公开号为“CN 109611344 A”、公开日为“2019.04.12”、名称为“一种电动潜油泵”、申请人为“株洲市自强油气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司”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电动潜油泵,由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组成;所述的壳体由位于上部的外壳体、位于下部的涡壳和底座构成,所述的外壳体顶部为一法兰接口,外壳体的周边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卸油口;所述的驱动电机为一全封闭的永磁电机,所述永磁电机设置在由一连接座上、下分别连接的外壳体和涡壳构成的同一主腔体内,所述永磁电机的主体位于连接座上部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组成电动油泵的油料输出腔;所述永磁电机的输出轴则穿过连接座伸入下部的涡壳腔内,并通过设置在永磁电机输出端的叶轮、以及涡壳底部的底座的下开口构成电动油泵的油料吸入腔。
[0010]上述专利大部分没有设置侧排口,灌装液只能通过叶轮灌装,导致灌装液冲击叶轮反转,缩短了潜液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灌装速度,同时灌装液冲击叶轮反转还会产生静电,造成不安全因素。只有申请号为“201910001424 .2”涉及到侧排口,但其密封盖采用螺纹连接,安装和拆卸需要较大力矩,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启闭侧排口的潜液泵。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潜液泵,包括:泵体及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泵体内,所述泵体的底端设置有吸液口,所述泵体的侧边设置侧排
口,所述侧排口包括侧排法兰,侧排口设有快速启闭装置。在灌装前能够快速开启侧排口,使灌装液通过侧排口灌装,避免灌装液冲击叶轮,防止叶轮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液泵,包括:泵体(1)及叶轮(2),所述叶轮(2)设置在泵体(1)内,所述泵体(1)的底端设置有吸液口(5),所述泵体(1)的侧边设置侧排口(6),所述侧排口(6)包括侧排法兰(61),其特征在于:侧排口(6)设有快速启闭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启闭装置(7)包括:卡接盖板(71)及卡箍(72),利用卡箍(72)将卡接盖板(71)压紧在侧排法兰(6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盖板(71)为圆形,其直径与侧排法兰(61)的直径相等,所述卡接盖板(71)一侧的周边设置有斜边(7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液泵,其特征在于:在卡接盖板(71)上与斜边(711)相背的另一边的周边设置有密封槽(7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少梧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少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