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35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包括驱动电机、泵体、出水管、支撑座和进水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封堵件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悬浮在限制锥头内,此时可使得潜水泵在离水底较高的位置抽水,最大化的水量输出,进而提高潜水泵的工作效率,封堵件因自身重力开始向凹槽移动,再在潜水泵的吸力下,使得密封套与凹槽匹配,达到密封效果,与此同时,密封头受到的向下的水压变小,受到的潜水泵的吸力变大,最终达到潜水泵的吸力大于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磁性相吸力加0.5米的水压,密封头与第三密封圈分离,进而实现对水底开始抽水,整个潜水泵可在水深时最大化的快速抽水,又可在水浅时进一步抽水,而且是全自动调节,使用便捷度高。使用便捷度高。使用便捷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潜水泵
,具体为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

技术介绍

[0002]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热水潜水泵用于温泉洗浴,还可适用于从深井中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山区人畜用水,亦可供中央空调冷却、热泵机组、冷泵机组、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排水使用。一般流量可以达到~m3/h、扬程可达到

米,现在的潜水泵越来越自动化,达到可以自动水压调控、自动耦合或定点水位自动停止等。
[0003]然而现如今的潜水泵还存在都是直接放置在水底,从底部直接抽水,而杂质大多都聚集在水底,对于水深的水域,潜水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上就会有局部堵塞,造成抽水量降低,潜水泵的工作效率降低,而且长时间使用,潜水泵也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4]因此,我们推出了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通过当水位低于连接盖的上端时,封堵件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悬浮在限制锥头内,此时可使得潜水泵在离水底较高的位置抽水,最大化的避免堵塞,当水位逐渐低于连接盖的上端时,封堵件因自身重力开始向凹槽移动,再在潜水泵的吸力下,使得密封套与凹槽匹配,达到密封效果,与此同时,密封头受到的向下的水压变小,受到的潜水泵的吸力变大,最终达到潜水泵的吸力大于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磁性相吸力加0.5米的水压,密封头与第三密封圈分离,进而实现对水底开始抽水,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包括驱动电机、泵体、出水管、支撑座和进水机构,泵体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下端,支撑座设置在泵体的下端,出水管与泵体的出水端固定连接,进水机构的一端位于支撑座的内侧设置在泵体的下端中部;
[0007]进水机构包括连接管、上进水组件、连通管和下进水组件,连接管的一端与连通管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上进水组件与连通管的上端连通固定连接,下进水组件的上端与连通管的下端连通固定连接,连接管的上端与泵体连接。
[0008]进一步地,上进水组件包括限制锥头、连接盖、封堵件、上过滤网和衔接管,限制锥头的下端与连接盖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连接盖的下端中部设置有限制网,连接盖的下端与上过滤网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封堵件设置在上过滤网内部,衔接管固定设置在上过滤网的下端中部。
[0009]进一步地,封堵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密封套和浮球,第一密封圈固定套在密封套的中部,密封套外套于浮球的外侧,第一密封圈和密封套为一种天然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浮
球为一种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构件。
[0010]进一步地,密封套和浮球均呈圆锥形,衔接管的内部开设有与密封套相匹配的凹槽。
[0011]进一步地,下进水组件包括下过滤网、密封连接管和密封调节件,密封连接管设置在下过滤网的上端中部,密封调节件设置在下过滤网的内腔下端。
[0012]进一步地,密封调节件包括密封头、活动杆、上吸引片、第二密封圈、固定管和下吸引片,活动杆的上端与密封头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活动杆的下端与固定管活动连接,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上吸引片,上吸引片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下吸引片设置在固定管的内腔下端。
[0013]进一步地,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均为一种永磁铁材料制成的构件,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磁性相吸。
[0014]进一步地,密封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与密封头相匹配的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也为一种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
[0015]进一步地,上过滤网的内腔底部与下过滤网的内腔底部的间距为0.5米。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第一密封圈固定套在密封套的中部,密封套外套于浮球的外侧,第一密封圈和密封套为一种天然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浮球为一种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构件,密封套和浮球均呈圆锥形,浮球圆锥形设计,最大化的减少泵体的吸力造成的浮球发生偏移,衔接管的内部开设有与密封套相匹配的凹槽,当水位低于连接盖的上端时,封堵件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悬浮在限制锥头内,此时可使得潜水泵在离水底较高的位置抽水,最大化的避免堵塞,最大化的水量输出,提高抽水速度,进而提高潜水泵的工作效率。
[0018]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活动杆的上端与密封头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活动杆的下端与固定管活动连接,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上吸引片,上吸引片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下吸引片设置在固定管的内腔下端,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均为一种永磁铁材料制成的构件,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磁性相吸,当水位逐渐低于连接盖的上端时,封堵件因自身重力开始向凹槽移动,再在潜水泵的吸力下,使得密封套与凹槽匹配,达到密封效果,与此同时,密封头受到的向下的水压变小,受到的潜水泵的吸力变大,最终达到潜水泵的吸力大于上吸引片和下吸引片磁性相吸力加0.5米的水压,密封头与第三密封圈分离,进而实现对水底开始抽水,整个潜水泵可在水深时最大化的快速抽水,又可在水浅时进一步抽水,而且是全自动调节,使用便捷度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进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上进水组件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0.5米以上水位进水机构工作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下进水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密封调节件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的0.5米以上水位进水机构工作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驱动电机;2、泵体;3、出水管;4、支撑座;5、进水机构;51、连接管;52、上进水组件;521、限制锥头;522、连接盖;5221、限制网;523、封堵件;5231、第一密封圈;5232、密封套;5233、浮球;524、上过滤网;525、衔接管;5251、凹槽;53、连通管;54、下进水组件;541、下过滤网;542、密封连接管;5421、第三密封圈;543、密封调节件;5431、密封头;5432、活动杆;5433、上吸引片;5434、第二密封圈;5435、固定管;5436、下吸引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包括驱动电机(1)、泵体(2)、出水管(3)、支撑座(4)和进水机构(5),其特征在于:泵体(2)设置在驱动电机(1)的下端,支撑座(4)设置在泵体(2)的下端,出水管(3)与泵体(2)的出水端固定连接,进水机构(5)的一端位于支撑座(4)的内侧设置在泵体(2)的下端中部;进水机构(5)包括连接管(51)、上进水组件(52)、连通管(53)和下进水组件(54),连接管(51)的一端与连通管(53)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上进水组件(52)与连通管(53)的上端连通固定连接,下进水组件(54)的上端与连通管(53)的下端连通固定连接,连接管(51)的上端与泵体(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其特征在于:上进水组件(52)包括限制锥头(521)、连接盖(522)、封堵件(523)、上过滤网(524)和衔接管(525),限制锥头(521)的下端与连接盖(522)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连接盖(522)的下端中部设置有限制网(5221),连接盖(522)的下端与上过滤网(524)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封堵件(523)设置在上过滤网(524)内部,衔接管(525)固定设置在上过滤网(524)的下端中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压调控自动耦合式潜水泵,其特征在于:封堵件(523)包括第一密封圈(5231)、密封套(5232)和浮球(5233),第一密封圈(5231)固定套在密封套(5232)的中部,密封套(5232)外套于浮球(5233)的外侧,第一密封圈(5231)和密封套(5232)为一种天然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浮球(5233)为一种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兽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