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216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B1板下挂外包柱位于钢管柱偏移侧的外围增加结构主筋;S2、凿除B0板钢管柱偏移侧外包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在外包柱柱帽底部预留结构主筋的外侧植入竖向构造主筋并与B1板增加的结构主筋连接;S3、在B0板下挂外包柱区域增加开口箍并与原箍筋焊接;S4、用短筋与B0板下挂外包柱的预留结构主筋连接,使用弯折钢筋焊接在短筋与B1板外包柱增加的结构主筋之间;S5、完成钢管柱偏移一侧剩余部分的结构主筋连接,箍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S6、B1板施工完成后,完成B2板至底板的纠偏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拆除偏移钢管柱的情况下完成纠偏工作;施工可以与其他外包柱同时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逆作法在一柱一桩施工后对产生偏移的钢管柱的纠偏方法,属于逆作法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室部分时,在楼层下侧紧接楼层面做一个包裹在光管外侧且下垂的混泥土下挂柱,下挂柱内穿插有多个包围在钢管外侧的钢筋,钢筋的上端插入至下挂柱内,下端露出。逆作法一柱一桩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某些桩位钢管柱的偏移,导致在钢管的圆心与需要成型的下挂柱中心横向偏离。
[0003]目前逆作法施工过程中面对产生偏移的钢管柱,会在地下室底板完成施工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进行钢管柱的纠偏工作。现有技术采用自上而下分层拆除,原位扶正一层再施工下一层的方法来解决偏移问题,具体流程为:首先在地下一层需要纠偏的柱位四周各安装顶撑,若受场地影响可只留下主梁两侧的顶撑,顶撑安装在每一层都选择相同的位置,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传力结构,用于承担随后钢管柱拆除后的竖向受力;然后使用破除及切割工具将上层楼板浇筑时完成的下挂柱凿除并切割预埋钢筋后,将这一层的钢管柱整体切除;接着在原柱位位置重新布置竖向钢筋以及箍筋,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新的结构柱;最后自上而下完成所有层内的钢管柱纠偏工作后,待新浇混凝土柱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有顶撑。
[0004]但这一方法会对一柱一桩结构体系造成局部破坏,竖向支承体系的强度在新构造的钢筋混凝土柱上无法得以保证;另一方面,采用拆除后原位扶正的方法纠偏钢管柱耗费时间长,拆除难度高,资源浪费大,并非高效安全节能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能够在不拆除偏移钢管柱的情况下完成对钢管柱的纠偏工作。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在B1板下挂外包柱预留插筋施工时,在钢管柱偏移一侧的预留结构主筋的外侧增加一排结构主筋,所增加的结构主筋位于B1板的外包柱柱帽上;
[0009]S2、B1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B0板钢管柱偏移侧的外包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在外包柱柱帽底部的预留结构主筋的外侧植入竖向构造主筋,该竖向构造主筋与B1板增加的结构主筋的位置相对应并相互连接;
[0010]S3、在B0板下挂外包柱区域增加数道开口箍并与原箍筋焊接;
[0011]S4、用短筋与B0板下挂外包柱所预留结构主筋通过套筒机械连接,使用弯折钢筋焊接在所述短筋与B1板外包柱上增加的结构主筋之间,形成一个传力构件;
[0012]S5、完成钢管柱偏移一侧剩余截面扩大部分的结构主筋连接,进行箍筋绑扎后,进
行混凝土浇筑,即完成B1板钢管柱的纠偏施工;
[0013]S6、B1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照上述流程依次完成B2板至底板同一柱位钢管柱的纠偏施工。
[0014]进一步,在步骤S1中,所增加的结构主筋与预留的结构主筋之间的距离为200mm。
[0015]进一步,在步骤S2中,所述竖向构造主筋与B1板增加的结构主筋通过套筒连接。
[0016]进一步,在步骤S3中,所增加的开口箍的间距等同原箍筋间距。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专利技术不用破坏钢管柱,预留的结构主筋与增加的结构主筋的连接也形成了完整的传力体系,使得整体结构在偏移钢管柱位置的强度得以保证;
[0019]2)本专利技术技术难度较低,施工操作可以与其他外包柱同时进行,避免单独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
[0020]3)本专利技术施工时间短,并降低了对施工资源的耗费,是一种高效安全节能的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B0板施工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在B1板外包柱柱帽上增加预留主筋的施工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在B1板施工完成后在钢管柱偏移一侧进行纠偏的施工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步骤S3中B0板下挂外包柱区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逆作法完成B0板施工并继续开挖进行B1板施工时,便可发现钢管柱1的偏移情况。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B1板下挂外包柱预留插筋施工时,在钢管柱偏移一侧(即柱截面扩大一侧)的预留结构主筋2的外侧再增加一排结构主筋,考虑对建筑不构成影响,增加的结构主筋3与预留结构主筋2间的距离优选为200mm,所增加的结构主筋3位于B1板的外包柱柱帽4上;S2、B1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B0板钢管柱偏移侧的外包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在外包柱柱帽4底部的预留结构主筋2的外侧植入新的竖向构造主筋6,该竖向构造主筋6与B1板增加的结构主筋3的位置相对应,二者通过套筒5连接保证其强度;S3、在B0板下挂外包柱区域增加数道开口箍7与原箍筋8焊接,所增加的开口箍7的间距等同原箍筋间距;S4、用短筋9连接在B0板外包柱所预留结构主筋2的底部,短筋与预留结构主筋2之间通过套筒机械连接,使用弯折钢筋10焊接在所述短筋与B1板外包柱上增加的结构主筋之间,形成一个传力构件;S5、完成钢管柱偏移一侧剩余截面扩大部分的结构主筋连接,进行箍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完成B1板钢管柱的纠偏施工;S6、B1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照上述流程依次完成B2板至底板同一柱位钢管柱的纠偏施工。
[0027]本专利技术的纠偏方法不用破坏钢管柱,预留的结构主筋与增加的结构主筋的连接也形成了完整的传力体系,使得整体结构在偏移钢管柱位置的强度得以保证;本专利技术技术难度较低,施工操作可以与其他外包柱同时进行,避免单独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钢管柱偏移的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B1板下挂外包柱预留插筋施工时,在钢管柱偏移一侧的预留结构主筋的外侧增加一排结构主筋,所增加的结构主筋位于B1板的外包柱柱帽上;S2、B1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B0板钢管柱偏移侧的外包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在外包柱柱帽底部的预留结构主筋的外侧植入竖向构造主筋,该竖向构造主筋与B1板增加的结构主筋的位置相对应并相互连接;S3、在B0板下挂外包柱区域增加数道开口箍并与原箍筋焊接;S4、用短筋与B0板下挂外包柱的预留结构主筋通过套筒机械连接,使用弯折钢筋焊接在所述短筋与B1板外包柱上增加的结构主筋之间,形成一个传力构件;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龙刘坤唐礼一黄杰张思元张磊阚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