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33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在整体框架上设有座椅靠背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有两个工位;在整体框架的上方设有X向滑轨,X向滑轨上通过X向气缸滑动连接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的截面为L型结构,在移动支架水平面底部设有Y向滑道,拔脱装置通过Y向气缸与Y向滑道滑动连接;在拔脱装置上设有上下移动的头枕插拔板,头枕插拔板上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位置与座椅靠背的头枕杆位置对应。该设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安全性高,损伤风险小,实现了安全生产。实现了安全生产。实现了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属于后座头枕的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靠背头枕拔脱力检测传统是在生产线上,人工手动用带传感器的机构去拔头枕。整体靠背的汽车座椅在操作台上,人工手动不仅操作困难,而且施力不均匀,经常因为施力方向和力不平均,经常有误报警发生。
[0003]整体座椅靠背比较大,人工检测不在人机工程学要求范围,还有风险划伤座椅表面皮革。汽车靠背头枕拔脱需要使用力传感器机构,手持重物操作,劳动强度大,检测速度慢,严重影响生产节拍,不适合产量大的车型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该设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安全性高,损伤风险小,实现了安全生产。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在整体框架上设有座椅靠背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有两个工位;在整体框架的上方设有X向滑轨,X向滑轨上通过X向气缸滑动连接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的截面为L型结构,在移动支架水平面底部设有Y向滑道,拔脱装置通过Y向气缸与Y向滑道滑动连接;在拔脱装置上设有上下移动的头枕插拔板,头枕插拔板上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位置与座椅靠背的头枕杆位置对应。
[0006]所述的拔脱装置结构为,在外罩壳体内设有竖直的Z向滑轨,Z向滑轨通过滑块连接Z向移动板,外罩壳体背面连接Z向气缸,Z向气缸的活塞杆与Z向移动板连接,在Z向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头枕插拔下板;Z向移动板的外表面连接提升滑轨,提升滑轨上通过上下设置的两个滑块连接拔脱板,拔脱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头枕插拔上板,在拔脱板的上方连接伺服电缸的伸缩杆。
[0007]所述的伺服电缸的伸缩杆下端连接拉压传感器的顶部,拉压传感器的底部与拔脱板连接。
[0008]所述的整体框架的底部设有PLC电控柜,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分别连接X向气缸、Y向气缸、Z向气缸、伺服电缸和拉压传感器。
[0009]所述的整体框架与座椅靠背接触的表面上下分别设有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
[0010]所述的整体框架的顶部设有灯架。
[0011]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0012]1.采用机械结构自动把力作用到座椅头枕上,头枕受力方向准确,使用机械拔头枕,准确性高,检测稳定;
[0013]2.采用气缸和导轨平移头枕拔脱机构,速度快且提高工作效率;
[0014]3.根据结构与PLC系统结合,比较传统工作方式,可减小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生产检测,完成适合产量大的产品生产,还避免对产品划伤的风险;
[0015]4.把脱装置中采用伺服电缸输出稳定力值,实现稳定作用力到传感器上,采集稳定数值,检测准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的轴测图。
[0017]图2为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的主视图。
[0018]图3为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拔脱装置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把脱装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在整体框架1上设有座椅靠背2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有两个工位;在整体框架1的上方设有X向滑轨11,X向滑轨11上通过X向气缸10滑动连接移动支架6,移动支架6在X向气缸10的带动下沿X向滑轨11左右滑动,实现两个工位头枕拔脱试验的切换;移动支架6的截面为L型结构,在移动支架6水平面底部设有Y向滑道,拔脱装置7通过Y向气缸8与Y向滑道滑动连接;在拔脱装置7上设有上下移动的头枕插拔板,头枕插拔板上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位置与座椅靠背2的头枕杆位置对应。当头枕插拔板移动到位,拔脱装置启动,即可给予头枕向上的把脱力,试验头枕在固定力的范围内能够拔脱,不能拔脱即为合格产品。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拔脱装置7结构为,在外罩壳体71内设有竖直的Z向滑轨72,Z向滑轨72通过滑块连接Z向移动板73,外罩壳体71背面连接Z向气缸74,Z向气缸74的活塞杆与Z向移动板73连接,在Z向移动板73的底部固定连接头枕插拔下板75;Z向移动板73的外表面连接提升滑轨76,提升滑轨76上通过上下设置的两个滑块连接拔脱板77,拔脱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头枕插拔上板78,在拔脱板77的上方连接伺服电缸79的伸缩杆。Z向气缸74动作时,可带动Z向移动板73上下动作,同时头枕插拔下板75与头枕插拔上板78是整体运行动作的,同时保证头枕插拔下板75的地面时压紧在座椅靠背的上表面;当伺服电缸79动作时,带动拔脱板77向上运动,带动头枕插拔上板78单独向上运动,给头枕施加拔脱力。
[0023]为控制拔脱力的大小,在伺服电缸79的伸缩杆下端连接拉压传感器9的顶部,拉压传感器9的底部与拔脱板77连接,在拉动拔脱板77的同时,拉压传感器9收到拉力作用,将数据传送给外部控制系统。
[0024]所述的整体框架1的底部设有PLC电控柜13,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分别连接X向气缸10、Y向气缸8、Z向气缸74、伺服电缸79和拉压传感器9,同时在整体框架侧端也可设置显示屏,与PLC电控柜12连接后显示检测的数值和工作状态。
[0025]所述的整体框架1与座椅靠背2接触的表面上下分别设有上定位块4和下定位块3,保证座椅靠背在试验过程中固定不动。
[0026]所述的整体框架1的顶部设有灯架5,便于在黑暗条件下,点亮灯具并进行试验。
[0027]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的工艺流程:将产品座椅靠背2装到下定位3和上定位机构4上,启动显示屏上数显按钮。通过PLC12,控制拔脱机构7完成检测工作后,X向移动气缸10通过X向滑轨11移动到另一个座椅头枕位置,完成全部检测工作。
[0028]后排座椅头枕检测设备检测过程为:
[0029]1.操作者通过扫码(生产条码)驱动设备(T1阶段,即无系统控制时可实现手动驱动);
[0030]2.设备从上至下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0031]3.检测设备的插齿伸入头枕下侧,注意插齿不能与头枕导杆接触;
[0032]4.插齿分离(插齿分成两部分)下部分作用于靠背,上部分作用于头枕;
[0033]5.开始动作,上下部分插齿分离形成作用力,头枕沿头枕杆方向移动,当头枕移动时产生力,设备能够测试产生力的实际值,并反馈到设备;
[0034]6.如力值合格,插齿及设备可进行2#头枕测试,如不合格,设备锁死,需要钥匙进行手动释放;
[0035]7.2#头枕的测试同上,如合格可进行下步测试;
[0036]8.上序合格继续动作,上下部分插齿分离形成作用力,作用力大小可设定,设计参考数值为70N,可调节范围为+/-10N;
[0037]9.输出OK或NOK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整体框架(1)上设有座椅靠背(2)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有两个工位;在整体框架(1)的上方设有X向滑轨(11),X向滑轨(11)上通过X向气缸(10)滑动连接移动支架(6);移动支架(6)的截面为L型结构,在移动支架(6)水平面底部设有Y向滑道,拔脱装置(7)通过Y向气缸(8)与Y向滑道滑动连接;在拔脱装置(7)上设有上下移动的头枕插拔板,头枕插拔板上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位置与座椅靠背(2)的头枕杆位置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汽车后座头枕拔脱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脱装置(7)结构为,在外罩壳体(71)内设有竖直的Z向滑轨(72),Z向滑轨(72)通过滑块连接Z向移动板(73),外罩壳体(71)背面连接Z向气缸(74),Z向气缸(74)的活塞杆与Z向移动板(73)连接,在Z向移动板(73)的底部固定连接头枕插拔下板(75);Z向移动板(73)的外表面连接提升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曹鹏贾雨胡杨李铭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金杯安道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