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覆盖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57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覆盖件。该车辆用覆盖件具备安装在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顶壁部、和从顶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该车辆用覆盖件将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围裙构件之间的部分遮掩,纵壁部具有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面,在外侧面上形成有在沿长方向延伸的沟部,该沟部作为曲折预备部,发挥在受到载荷作用时曲折变形的功能,内侧面被形成为平坦形状,沟部不显现在内侧面上。基于上述结构,既能确保碰撞时的歩行者保护性能,又能提高美观性,并能防止灰尘等进入。进入。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覆盖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覆盖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具备翼子板、围裙构件、及翼子板保护构件(车辆用覆盖件)的车辆前部结构已被广泛应用。翼子板构成车身侧表面的一部分,从车宽方向看时,翼子板配置在前轮外围的上侧。围裙构件是沿车长方向延伸的车身骨架构件,相对于翼子板,围裙构件配置在车宽方向的内侧。翼子板保护构件被构成为,将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围裙构件之间的部分遮掩。从而,翼子板的内侧能够得到保护,且发动机舱内的美观性提高。
[0003]翼子板保护构件具备顶壁部和纵壁部。顶壁部安装在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纵壁部被构成为,从顶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向下方延伸。
[0004]另外,通过在纵壁部上形成多个狭缝孔,而构成沿车长方向延伸的曲折预备部(变形预备部)。曲折预备部用于在因车辆撞到歩行者等而载荷从上方作用于翼子板的情况下发生曲折变形。由此,当车辆撞到歩行者等时,翼子板保护构件不会阻止翼子板变形。换言之,由于设置有曲折预备部,能够确保翼子板的变形行程(碰撞时等产生变形的变形距离),所以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确保碰撞时的歩行者保护性能。
[0005]然而,在纵壁部上形成有作为曲折预备部的狭缝孔的结构中,存在美观性降低且灰尘等容易从狭缝孔进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设置狭缝孔也能确保碰撞时的歩行者保护性能的车辆用覆盖件。
[0007]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覆盖件,该车辆用覆盖件具备安装在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顶壁部、和从所述顶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该车辆用覆盖件将所述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围裙构件之间的部分遮掩,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壁部具有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面,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沟部,所述沟部作为曲折预备部,发挥在受到载荷作用时曲折变形的功能,所述内侧面被形成为平坦形状,所述沟部不显现在所述内侧面上。
[0008]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覆盖件的优点在于,不设置狭缝孔也能确保碰撞时的歩行者保护性能。具体而言,由于取代现有技术的狭缝孔,在纵壁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作为曲折预备部发挥功能的沟部,且沟部的形状不显现在内侧面上,所以,既能确保碰撞时的歩行者保护性能,又能提高美观性,并能防止灰尘等进入。
[0009]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覆盖件中,较佳为,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沟部,该多个所述沟部在车高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
[0010]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覆盖件中,较佳为,所述沟部被构成为,截面形状
为三角形。
[0011]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覆盖件中,较佳为,所述纵壁部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围裙构件的上表面的近傍。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具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翼子板保护构件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截面图。
[0013]图2是表示图1中的翼子板保护构件的立体图。
[0014]图3是将图1中的翼子板保护构件的纵壁部的下端部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将翼子板保护构件作为本技术的“车辆用覆盖件”。
[0016]首先,参照图1~图3,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翼子板保护构件4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进行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具备翼子板保护构件4的车辆前部结构100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前舱盖1、翼子板2、围裙构件3、及翼子板保护构件4。前舱盖1及翼子板2构成车辆外表面的一部分。在车宽方向(Y方向)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设置有翼子板2、围裙构件3、及翼子板保护构件4,但图1中只示出一侧的翼子板2、围裙构件3、及翼子板保护构件4。
[0018]前舱盖1可开闭地设置在发动机舱5的上方。作为前舱盖1与翼子板2之间的分界部分的分离部6位于车身侧面的上部,该分离部6沿车长方向(X方向)延伸。
[0019]翼子板2包括外侧壁部21及内侧壁部22。外侧壁部21构成车身侧表面的一部分,从车宽方向看时,该外侧壁部21配置在前轮(省略图示)外围的上侧。内侧壁部22被构成为,从外侧壁部21的上端缘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外侧壁部21与内侧壁部22的分界部分位于分离部6处。
[0020]另外,内侧壁部22具有倾斜部22a和水平部22b。倾斜部22a从外侧壁部21的上端缘朝着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同时向斜下方倾斜。水平部22b从倾斜部22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朝着车宽方向的内侧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水平部22b位于外侧壁部21的上端部的下方。另外,水平部22b还在车长方向上延伸。
[0021]围裙构件3是沿车长方向延伸的车身骨架构件,配置在发动机舱5内。相对于翼子板2的外侧壁部21,围裙构件3位于车宽方向的内侧,并且围裙构件3位于翼子板2的内侧壁部22的下方。
[0022]翼子板保护构件4例如是聚丙烯树脂成型品,被构成为将翼子板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围裙构件3之间的部分遮掩。由此,既能保护翼子板2的内侧,又能提高发动机舱5内的美观性。本实施方式中,该翼子板保护构件4是本技术的“车辆用覆盖件”的一例。
[0023]图2是表示翼子板保护构件4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翼子板保护构件4具备顶壁部41和纵壁部42。顶壁部41安装在翼子板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上。纵壁部42被构成为,从顶壁部4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向下方延伸。即,翼子板保护构件4是截面大致为L字形的板状构件。
[0024]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顶壁部41配置在翼子板2的内侧壁部22的水平部22b的上方,并与水平部22b大致平行地沿车长方向延伸。在顶壁部41的下表面设置有卡夹(省略图示),顶壁部41通过该卡夹与水平部22b连接。在顶壁部41的上表面设置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密封构件(省略图示)。密封构件被构成为,在前舱盖1关闭的情况下将前舱盖1与翼子板保护构件4之间的间隙堵塞。
[0025]纵壁部42被构成为,从顶壁部4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笔直地向下方延伸,即,在车高方向(Z方向)上未形成曲折部。因此,纵壁部42被配置为大致垂直于车宽方向。并且,纵壁部42的下端部42a位于围裙构件3的上表面3a的近旁。
[0026]另外,如图2所示,在纵壁部42的车长方向的中间部位形成有缺口部421。即,除了顶壁部41的车长方向的中间部位以外,纵壁部42横贯顶壁部41的全长。在缺口部421中,配置有省略图示的部件(例如吸音材料)。
[0027]另外,如图1所示,纵壁部42具有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42b、和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面42c。在前舱盖1敞开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看到内侧面42b,因而该内侧面42b成为外观面。
[0028]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面42b被构成为平坦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覆盖件,具备安装在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顶壁部、和从所述顶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该车辆用覆盖件将所述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围裙构件之间的部分遮掩,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壁部具有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和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面,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沟部,所述沟部作为曲折预备部,发挥在受到载荷作用时曲折变形的功能,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纯辉小笠原浩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