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显示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44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设置在车辆尾部的外壳中,包括:印刷电路板,用于提供电子元器件的连接;传感器芯片层,通过质量转移技术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硅材料和环氧树脂层,设置在所述传感器芯片层上,用于在传感器芯片层上形成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上,用于控制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角度;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用于驱动所示传感器芯片层;以及纳米镀膜层,覆盖在所述扩散层上,与可见光波长相匹配,用于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不发光时使所述车载显示装置隐身不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的车载显示系统。显示系统。显示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显示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不管是家用的小车或者是商用的客车、大巴等,数量都越来越多,造成城市车辆密度加大。汽车的普及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道路的安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现在道路上的司机驾驶汽车时,主要是通过转向灯、前后大灯、日间行车灯、车身等与别的司机进行信息的交互,在光线充足的白天时,人们的视角比较好,容易看到前车的车身信息等。然而在晚上行驶时,由于光线不足,很难看到车身的标识,或者司机对转弯信号灯的控制偏迟、遗忘等因素,给后面的车辆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另外在空旷的原野和夜晚无路灯的道路,行车周围无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后车已看不清前车是在停车,还是在何种速度下行车,致使后车司机反应操作时间大大缩短,结果造成汽车追尾事故急剧上升,损失十分惨重。
[0003]V2X(Vehicle To X,车辆对万物)系统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必然产物,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个人装备和智能汽车之间必须有通信机制,形成将来万物互联的网络,可以保障安全,可以共享智能数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可基于V2X信息交互为后车提供前车行驶信息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如下内容描述给出了本技术所做出的贡献。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安装在车辆尾部,并可基于V2X 信息交互为后车提供前车驾驶信息,避免车辆追尾以及提高驾驶体验。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的车载显示系统。
[0006]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设置在车辆尾部的外壳中,包括:
[0007]印刷电路板,用于提供电子元器件的连接;
[0008]传感器芯片层,通过质量转移技术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0009]硅材料和环氧树脂层,设置在所述传感器芯片层上,用于在传感器芯片层上形成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
[0010]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上,用于控制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角度;
[0011]驱动电路,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用于驱动所示传感器芯片层;以及
[0012]纳米镀膜层,覆盖在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的表面,与可见光波长相匹配,使得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不发光时使所述车载显示装置隐身不可见。
[0013]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包括上述车载显示装置,还包括:
[0014]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相连,用于控制车载显示装置与其他元器件
的交互;
[0015]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相连,用于采集汽车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0016]车辆信息交互单元,通过汽车总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相连,用于传输车辆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0017]车外信息通信单元,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相连,用于传输车外交互的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0018]本技术一种车载显示装置,通过安装在车辆尾部,基于汽车V2X 和智能交通通讯提醒和信息交互为后车提供前车驾驶信息,并利用微型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光学扩散技术,把车载显示装置和汽车外壳结合在一起,当有通信或者提醒的时候,可以显示内容给周边环境的人或者后车的驾驶人员看,避免车辆追尾以及提高驾驶体验,当显示装置不工作的时候,因为纳米镀膜层而隐身不可见,不影响车辆外观。
[0019]结合附图,通过以下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显,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有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上述附图示出了本技术,一种车载显示装置。本文揭示了不同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众多具体的细节以便更透彻的理解本技术。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得知,本技术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够在没有一个或更多具体细节,或者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的情况下得以实施。在其它示例中,众所周知的结构、材料或者操作未作详细展示或者描述,以避免模糊特定的内容。
[0024]本技术一种车载显示装置,通过安装在车辆尾部,利用微型LED 和光学扩散技术,把车载显示装置和汽车外壳结合在一起,当有通信或者提醒的时候,可以显示内容给周边环境的人或者后车的驾驶人员看,当显示装置不工作的时候,因为纳米镀膜层而隐身不可见,不影响车辆外观。
[0025]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车载显示装置100设置在车辆200尾部的外壳300中,包括印刷电路板110、传感器芯片层120、硅材料和环氧树脂层130、扩散层140、驱动电路150、以及纳米镀膜层160。
[0026]所述印刷电路板110用于提供电子元器件的连接。所述传感器芯片层120 通过质量转移技术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10上。所述硅材料和环氧树脂层 130设置在所述传感器芯片层120上,用于在传感器芯片层120上形成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阵列。所述扩散层140设置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上,用于控制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角度。所述驱动电路150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110上,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芯片层120。所述纳米镀膜层
的短语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诸如“顶部”,“向下”,“上方”,“下方”的方向术语用于参考所描述的附图的方向。此外,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术语“具有”,“包括”,“含有”和类似术语被定义为表示“包含”。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集成电路,电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或提供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他合适的组件中。另外,应当理解,此处提供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0033]本技术的所示示例的以上描述(包括摘要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穷举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出于说明性目的在本文中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更广泛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等同修改。实际上,应当理解,提供具体的示例结构和材料是出于解释的目的,并且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其他结构和材料也可以用于其他实施例和示例中。根据以上详细描述,可以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这些修改。以下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本技术限制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相反,范围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设置在车辆尾部的外壳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板,用于提供电子元器件的连接;传感器芯片层,通过质量转移技术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硅材料和环氧树脂层,设置在所述传感器芯片层上,用于在传感器芯片层上形成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上,用于控制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角度;驱动电路,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用于驱动所示传感器芯片层;以及纳米镀膜层,覆盖在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的表面,与可见光波长相匹配,使得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不发光时使所述车载显示装置隐身不可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镀膜层的厚度为3um

8u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镀膜层的厚度为5u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装置离地高度为500

15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设置在汽车尾部两侧车灯的中间或者偏上位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为200u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荣
申请(专利权)人:传周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