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36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包括纠偏感应器、伺服电机、丝杠、X轴、Y轴和丝杠螺母,所述X轴和Y轴上均设有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与纠偏感应器电连接,丝杠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螺母内设有丝杠配合的螺纹,与纠偏感应器通过丝杠螺母滑动连接在丝杠上,伺服电机运转带动丝杠转动并推动丝杠螺母移动,带动纠偏感应器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纠偏装置在Y轴和X轴上均设有光电感应器,传统纠偏感应器都是手动调节,当基材变宽变窄都要进行手动调节纠偏感应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纠偏控制装置可实现自动调节,闭环调节,精度更高,稳定性更高,对人员操作要求难度大幅降低,能有效减少一些人为问题导致的尺寸不良等问题。有效减少一些人为问题导致的尺寸不良等问题。有效减少一些人为问题导致的尺寸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涂布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锂电池行业特别是涂布行业对AB面对齐度要求极高对齐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电芯容量一致性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市面上的纠偏感应器只有X轴上有感应器,只能在正常情况下保证物料运行过程中的对齐度。但是现实应用场景十分复杂,需要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纠偏装置来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传统纠偏感应器都是手动调节,当基材变宽变窄都要进行手动调节纠偏感应器的位置,对人员操作要求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纠偏控制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感应器、伺服电机、丝杠、X轴、Y轴和丝杠螺母,所述X 轴和Y轴上均设有光电感应器,丝杠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螺母内设有丝杠配合的螺纹,与纠偏感应器通过丝杠螺母滑动连接在丝杠上,伺服电机运转带动丝杠转动并推动丝杠螺母移动,带动纠偏感应器运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线性滑块和线性滑轨,纠偏感应器的端部连接在线性滑块上,线性滑块滑动连接在线性滑轨上,当需要纠偏感应器移动时,控制伺服电机运转,推动丝杆螺母向前向后移动从而使纠偏感应器在线性滑块的定位下进行直线移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丝杠的丝杠固定座,丝杠通过丝杠固定座安装在工作平台上,丝杠固定座包括丝杠固定座A、丝杠固定座B 和丝杠固定座C,丝杠固定座A和丝杠固定座B位于丝杠的两端部,丝杠固定座C位于丝杠的中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X轴包括X1轴、X2轴和X3轴,Y轴包括Y1轴和Y2轴,纠偏感应器包括纠偏感应器A和纠偏感应器B,横向上纠偏感应器A位于X1 轴与X2轴之间,纠偏感应器B位于X2轴与X3轴之间,纵向上纠偏感应器A 位于Y1轴上,纠偏感应器B位于Y2轴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用于驱动纠偏感应器A运动的伺服电机A和用于驱动纠偏感应器B运动的伺服电机B,丝杠包括丝杠A和丝杠B,丝杠A 的一端穿过丝杠固定座A连接在伺服电机A的输出轴上,丝杠A的另一端连接在丝杠固定座C上,丝杠B的一端穿过丝杠固定座B连接在伺服电机B的输出轴上,丝杠B的另一端连接在丝杠固定座C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丝杠螺母包括丝杠螺母A和丝杠螺母B,纠偏感应器A通过丝杠螺母A连接在丝杠A上,纠偏感应器B通过丝杠螺母B连接在丝杠B 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线性滑块和线性滑轨位于丝杠的下方,线性滑块包括线性滑块A和线性滑块B,纠偏感应器A的底部通过线性滑块A滑动连接在线性滑轨上,纠偏感应器B的底
部通过线性滑块B滑动连接在线性滑轨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边界反光板A和边界反光板B,边界反光板A位于X1轴远离纠偏感应器A一端的端部,边界反光板B位于X3轴远离纠偏感应器B一端的端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X1轴、X2轴和X3轴上分别设有X1轴光电感应器、X2 轴光电感应器和X3轴光电感应器,Y1轴和Y2轴分别设有Y1轴光电感应器和Y2轴光电感应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纠偏控制装置的运行模式包括工作模式和调试模式,调试模式包括一键标定、重新感应模式和闭环控制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左纠偏工作模式、右纠偏工作模式、双纠偏对中工作模式和闭环控制工作模式。
[0014]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0015]1.本技术能实现纠偏控制器双纠偏居中对齐功能,精度可以达到 0.05mm,普通纠偏精度只能保证0.25mm,但是此新型纠偏控制装置,还可以实现以左纠偏为基准进行工作,也可以以右纠偏为基准进行工作。而且能在来料基材发生变化时自动寻边自动调整相应状态,避免人为忘记手动调整导致尺寸偏差。
[0016]2.本技术的纠偏控制装置能与涂布HMI人机界面系统互联,通过HMI 即可对纠偏进行机械限位标定以及纠偏感应器的标定,相比手动标定更加精确简单;能自我识别当前纠偏控制系统所有感应单元纠偏执行单元的所有状态,具体而言它能识别当前两个纠偏的具体位置,能够自动识别执行机构相对于标定机械位置的状态,也可以识别当前纠偏感应器的工作状态。
[0017]3.本技术的纠偏控制装置能与涂布系统形成闭环控制,保证A面左右极耳误差在0.05mm以下,并且能够保证AB面对齐度误差在0.1mm以下。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纠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1、纠偏感应器A;12、纠偏感应器B;21、伺服电机A;22、伺服电机B;31、丝杠固定座A;32、丝杠固定座B;33、丝杠固定座C;34、丝杠A;35、丝杠螺母A;36、丝杠螺母B;37、丝杠B;41、线性滑块A;42、线性滑块B;43、线性滑轨;51、边界反光板A;52、边界反光板B;61、X1轴;62、X2轴;63、X3轴;71、Y1轴;72、Y2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感应器、伺服电机、丝杠、X轴、Y轴和丝杠螺母,所述X轴和Y轴上均设有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与纠偏感应器电连接,丝杠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螺母内设有丝杠配合的螺纹,与纠偏感应器通过丝杠螺母滑动连接在丝杠上,伺服电机运转带动丝杠转动并推动丝杠螺母移动,带动纠偏
感应器运动。本技术的纠偏装置在Y轴和X轴上均设有光电感应器,传统纠偏感应器都是手动调节,当基材变宽变窄都要进行手动调节纠偏感应器的位置,本技术的纠偏控制装置可实现自动调节,闭环调节,精度更高,稳定性更高,对人员操作要求难度大幅降低,能有效减少一些人为问题导致的尺寸不良等问题。
[0023]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线性滑块和线性滑轨43,纠偏感应器的端部连接在线性滑块上,线性滑块滑动连接在线性滑轨43上,当需要纠偏感应器移动时,控制伺服电机运转,推动丝杆螺母向前向后移动从而使纠偏感应器在线性滑块的定位下进行直线移动。
[0024]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丝杠的丝杠固定座,丝杠通过丝杠固定座安装在工作平台上,丝杠固定座包括丝杠固定座A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感应器、伺服电机、丝杠、X轴、Y轴和丝杠螺母,所述X轴和Y轴上均设有光电感应器,丝杠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螺母内设有丝杠配合的螺纹,与纠偏感应器通过丝杠螺母滑动连接在丝杠上,伺服电机运转带动丝杠转动并推动丝杠螺母移动,带动纠偏感应器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线性滑块和线性滑轨(43),纠偏感应器的端部连接在线性滑块上,线性滑块滑动连接在线性滑轨(43)上,当需要纠偏感应器移动时,控制伺服电机运转,推动丝杆螺母向前向后移动从而使纠偏感应器在线性滑块的定位下进行直线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丝杠的丝杠固定座,丝杠通过丝杠固定座安装在工作平台上,丝杠固定座包括丝杠固定座A(31)、丝杠固定座B(32)和丝杠固定座C(33),丝杠固定座A(31)和丝杠固定座B(32)位于丝杠的两端部,丝杠固定座C(33)位于丝杠的中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包括X1轴(61)、X2轴(62)和X3轴(63),Y轴包括Y1轴(71)和Y2轴(72),纠偏感应器包括纠偏感应器A(11)和纠偏感应器B(12),横向上纠偏感应器A(11)位于X1轴(61)与X2轴(62)之间,纠偏感应器B(12)位于X2轴(62)与X3轴(63)之间,纵向上纠偏感应器A(11)位于Y1轴(71)上,纠偏感应器B(12)位于Y2轴(72)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纠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用于驱动纠偏感应器A(11)运动的伺服电机A(21)和用于驱动纠偏感应器B(12)运动的伺服电机B(22),丝杠包括丝杠A(34)和丝杠B(37),丝杠A(3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仙礼卢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