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460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所述偏心鞍座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所述背衬轴承辊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内的芯轴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朝向蜗杆的一侧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调整背衬轴承辊位置的优点。位置的优点。位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节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辊(8辊及8辊以上)轧机背衬轴承辊在机架内空间定位和调整。由数个背衬轴承组成的“背衬轴承辊”在多辊轧机中的定位是多辊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基础。由于被轧工件厚度的变化,且由于辊系在工作中的磨损和为消除轧辊表面裂纹而不时地磨辊,使辊系中的各层轧辊辊径不断变化。作为辊系位置基础的背衬轴承辊,在轧机中的空间位置需要经常调整。
[0003]现有设计是通过背衬轴承辊的芯轴偏心来调整的,参见潘纯久著《20辊轧机及高精度冷轧带钢生产》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版。
[0004]在轧制过程中,背衬轴承辊受力很大,很小的偏心量都会产生很大的扭转力矩。由于背衬轴承外径远大于芯轴轴径,即平衡力臂远小于扭转力臂,要平衡这个扭转力矩,偏心芯轴的夹持力就得相当大。同时芯轴承受的扭转应力也很大。
[0005]本专利技术利用鞍座的外圆与内孔的偏心来平衡扭转力,既加大了背衬轴承辊的调整幅度,又彻底消除了芯轴承受的扭转应力,改善了背衬轴承辊的空间定位和调整工况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其具有调整背衬轴承辊位置的优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所述偏心鞍座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所述背衬轴承辊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内的芯轴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朝向蜗杆的一侧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整时,蜗杆驱动蜗轮,使背衬轴承辊的芯轴围绕鞍座扇面的圆心做偏心运动,带动背衬轴承辊在机架内腔运动或定位。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心鞍座的一侧设置有与偏心鞍座转动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中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电机。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偏心鞍座的转动,减少偏心鞍座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另外在偏心鞍座不需要移动时,启动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滑动件转动至偏心鞍座的内部,避免偏心鞍座自发性移动。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件包括与转动杆转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滚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转动杆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机架的表面接触,接着偏心鞍座可在滚轮的作用下,方便地转动。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设置有处于偏心鞍座两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连接有支撑板。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偏心鞍座不需要转动时,可启动支撑气缸带动支撑板移动,当支撑板移动至于偏心鞍座产生挤压后,处于偏心鞍座两侧的支撑板将会限制偏心鞍座的转动。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鞍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杆平行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绳,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绳穿过的固定环,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连接绳的凹陷槽,所述连接绳远离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转动辊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上设置有限制蜗杆转动的限位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偏心鞍座不再转动后,让转动辊绕自身的轴心线转动,转动辊能够带动连接绳转动至转动辊的侧面,起到收拢连接绳的作用,当连接绳处于张紧的状态后,利用限位件限制蜗杆的转动,此时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将会处于相互限制的状态,从而避免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产生相对移动的动作,因此蜗轮和蜗杆不会产生相对的移动。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辊的外圈套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啮合有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中部设置有夹持槽,所述齿轮条穿设有处于夹持槽一端的紧固螺栓。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辊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辊将会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的转动将会带动齿轮条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齿轮条将会朝蜗杆的方向移动,蜗杆将会卡入夹持槽内,随着齿轮条的移动,蜗杆与夹持槽的槽壁的挤压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槽的槽壁设置有橡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的设置能够增强蜗杆与夹持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强度。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专利技术的带蜗轮的偏心鞍座(简称“偏心蜗轮鞍座”),通过鞍座的偏心蜗轮与安装在机架内的蜗杆啮合装置来调整背衬轴承辊的空间位置。其特点是调整范围大,调整机构受力小,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偏心鞍座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机架和偏心鞍座及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齿轮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机架;2、蜗杆;3、偏心鞍座;4、背衬轴承辊;5、蜗轮;6、转动杆;7、转动电机;8、固定杆;9、滚轮;10、支撑气缸;11、支撑板;12、第一限位杆;13、第二限位杆;14、连接绳;15、固定环;16、转动辊;17、凹陷槽;18、转动齿轮;19、齿轮条;20、夹持槽;21、紧固螺栓;22、橡胶;23、芯轴;24、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5]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如图1

图5所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蜗杆2,所述蜗杆2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3,所述偏心鞍座3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4,所述背衬轴承辊4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4内的芯轴23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3朝向蜗杆2的一侧设置有与蜗杆2啮合的蜗轮5。
[0026]所述偏心鞍座3的一侧设置有与偏心鞍座3转动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中部铰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远离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电机7。
[0027]所述滑动件包括与转动杆6转动连接的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两端设置有滚轮9。
[0028]所述机架1设置有处于鞍座两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支撑气缸10,所述支撑气缸10连接有支撑板11。
[0029]所述鞍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杆12平行的第二限位杆13,所述第一限位杆1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绳14,所述第二限位杆1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绳14穿过的固定环15,所述第二限位杆13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辊16,所述转动辊16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连接绳14的凹陷槽17,所述连接绳14远离第一限位杆12的一端与转动辊1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蜗杆(2),所述蜗杆(2)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3),所述偏心鞍座(3)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4),所述背衬轴承辊(4)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4)内的芯轴(23)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3)朝向蜗杆(2)的一侧设置有与蜗杆(2)啮合的蜗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鞍座(3)的一侧设置有与偏心鞍座(3)转动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中部铰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远离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电机(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与转动杆(6)转动连接的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两端设置有滚轮(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蜗轮蜗杆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置有处于偏心鞍座(3)两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支撑气缸(10),所述支撑气缸(10)连接有支撑板(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徐泷李鹏飞何听初安俊博玉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瓯锟科技温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