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镇痛活性的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60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及其在镇痛中的应用。所述的萘酚衍生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化合物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和较小的生物毒性,从而可以用于镇痛药物的制备。痛药物的制备。痛药物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镇痛活性的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镇痛活性的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神经源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原发损伤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异常痛敏和自发性疼痛等。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不清,是当今困扰人类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之一。许多临床症状与神经源性痛有关或构成神经源性痛的基础,例如糖尿病、切断术的术后疼痛、背下部疼痛、癌症、化学损伤或毒素、其他严重手术、由创伤性损害压迫引起的外周神经损害、营养缺乏、感染如带状疤疹、HIV等。
[0003]目前对神经源性疼痛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常用阿片类和中枢神经抑制剂控制疼痛,在所有的阿片类镇痛剂中,吗啡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镇痛剂。但是除了它的治疗特性外,它有一些缺点,包括呼吸抑制、胃肠运动降低引起便秘、恶心和呕吐。耐受性和物理依赖性也限制了阿片类化合物的临床使用。且阿片类镇痛剂对部分神经源性疼痛几乎无效,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副作用较大,限制了药物的剂量,使其不能达到有效的镇痛作用。并且很多抗炎药物,特别是非甾类抗炎药会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尤其在口服时,这种副作用包括引起胃肠道溃疡和糜烂,这些通常无症状的副作用会变得严重到需要住院,甚至可以致命。因而,探寻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寻求作用于脊髓或外周部位、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药物,显得尤为迫切。
[0004]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合成了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镇痛活性高,水溶性好,且毒性小,以期得到可以用于制备镇痛药物的全新化合物,现有技术并未见到相关结构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和较小的生物毒性,可以作为制备镇痛药物的全新化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I如下:
[0007][0008]式中:R选自
[0009]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为提供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式I的合成路线为:
[0010][0011]进一步地,上述合成路线中的步骤的合成方法如下:
[0012]化合物Ⅱ和通式Ⅲ化合物在氢化钠的作用下、在适宜的溶剂中、高温下反应两小时左右制得目标化合物Ⅰ。
[0013]部分化合物的部分化合物的NMR数据如下:
[0014]化合物1:1H

NMR(400MHz,CDCl3)δ:1.14(t,12H),1.40

1.59(m,8H),1.71(m,2H),2.25(s,6H),2.51(t,2H),2.66(m,2H),2.89(q,8H),2.92(m,1H),3.35(t,1H),3.57(t,2H),4.16(t,2H),7.01(d,1H),7.23(s,1H),7.38(d,1H),7.48(s,1H),7.58(d,1H),7.69(d,1H).
13
C

NMR(125MHz,CDCl3)δ:12.32,22.76,25.61,33.77,45.80,47.72,51.96,52.92,54.13,60.40,61.61,67.38,83.09,107.90,118.12,127.51,127.71,127.82,129.96,130.17,132.07,134.17,158.00;
[0015]化合物2:1H

NMR(400MHz,CDCl3)δ:1.37

1.62(m,18H),1.84

1.96(m,4H),2.29(s,6H),2.57

2.66(m,8H),2.76(t,2H),2.83(td,2H),2.94

3.06(m,2H),3.12(t,1H),3.51(t,2H),4.08(t,2H),6.98(dd,1H),7.22(dd,1H),7.25(t,1H),7.56

7.59(m,2H),7.78(dd,1H).
13
C

NMR(125MHz,CDCl3)δ:24.43,25.29,25.5,31.23,45.46,49.41,52.51,53.81,54.45,57.71,66.66,67.23,77.76,112.61,114.38,125.88,126.61,127.85,128.6,132.67,133.24,134.44,158.45。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镇痛活性高且毒性小,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0017]所述的镇痛的药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在镇痛中的应用,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在镇痛的应用。
[0018]与现有技术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镇痛活性高且毒性小,有望成为镇痛的有效药物。
[0020]综上所述,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用于制备镇痛的药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0021]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对醋酸扭体法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
[0023]图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对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痛阈值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列合成实例、生物测试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5]合成实例
[0026]实施例1、化合物Ⅱ的合成
[0027][0028]在催化量的N,N

二甲基甲酰胺(0.5ml)存在下,6

甲氧基
‑2‑
萘甲酸(10.0g,49.45mmol)和亚硫酰氯(45mL,62.2mmol)在二氯甲烷(60ml)中回流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体系加入充分搅拌的二甲胺盐酸盐(10.1g,123.87mmol)和三乙胺(17.4mL,125.18mmol)的二氯甲烷(50ml)溶液中,同时保持温度低于5℃。添加完成后,在5

10℃下继续搅拌0.5小时。加入水(100.0mL)淬灭反应,分离有机层。水层用二氯甲烷(3
×
50.0mL)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水(2
×
50.0mL)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层,得到粗产品。向所得粗产品中加入己烷(70.0mL)并在25

30℃搅拌0.5小时。然后过滤,得到灰白色固体2

(6

甲氧基萘
‑2‑
基)

N,N

二甲基乙酰胺,11.11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式中:R选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萘酚衍生类化合物式I的合成路线为:3.如权利要求1所述萘酚衍生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化合物Ⅱ和通式Ⅲ化合物在氢化钠的作用下、在适宜的溶剂中、高温下反应两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伏鸿博
申请(专利权)人:武城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