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56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所述防护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左侧区域出现紊乱,通过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的配合,可对防护板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气流的阻碍性。气流的阻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电池分两大类,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包括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三元锂电池,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包括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0003]随着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占有率逐步上升,而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用到防护板对电池进行防护,然而现有的防护板在对电池防护过程中,大多为单一的板材防护,无法基于动力学原理对气流进行导流处理,增强风力对新能源汽车的阻碍效果,提高防护板的风阻系数,使电池为此付出较多无用功电量输出,浪费电池的电力资源。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护板在对电池防护过程中,大多为单一的板材防护,无法基于动力学原理对气流进行导流处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所述防护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所述防护板左侧顶部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分流座,所述防护板内腔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斜孔,所述防护板内腔左侧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通孔,所述进气格栅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分流叶,所述分流叶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分流微孔,所述分流叶相向的一侧开设有间隔孔,所述间隔孔内腔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分流块。
[0008]优选的,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所述防护板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分流斜孔连通配合的分流孔,所述防护板内腔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扰流块,所述扰流块和凹槽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辅助弹簧,所述扰流块内腔的中心处开设有扰流孔。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安装座、导流弯板、导流斜板、导流叶和导流凸板,所述导流槽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导流槽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流弯板,所述导流弯板远离导流槽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叶,所述导流板底部的中心处从左至右依次一体成型有导流凸板。
[0010]优选的,所述分流斜孔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分流微孔沿分流叶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所述分流通孔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
[0011]优选的,所述扰流块远离凹槽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倒角,所述扰流孔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导流斜板和导流叶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所述导流凸板沿导流板的底部呈横向阵列状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导流槽内腔的两侧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吸音槽,所述吸音槽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吸音槽位于导流弯板的外侧。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加强条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通过分流座、分流斜孔、分流通孔、分流叶、分流微孔、间隔孔和分流块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左侧区域的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处理,有效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分散开来,避免气流在防护板左侧区域出现紊乱,通过分流孔、凹槽、扰流块、辅助弹簧和扰流孔的配合,可对防护板的侧面气流进行弹性扰流,可对经过的气流进行弹性疏导,进一步降低气流的阻碍性,通过安装座、导流弯板、导流斜板、导流叶和导流凸板的配合,可对防护板底部区域的气流进行充分导流处理,使气流更快、更有序的流经防护板,降低气流对防护板造成的冲击阻滞效果,减小电池为风阻做出的电量输出,节约电池电力资源。
[0016]2、该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通过分流斜孔的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可对防护板迎面两侧气流进行预先分流,同时也增大气流对防护板的下压力,增强新能源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通过分流微孔沿分流叶的中心处呈阵列状结构分布,可对流经分流叶的气流进行均匀分流,进一步增强气流的分流效果,通过防尘网,可对蚊虫、砂石灰尘进行有效防护阻挡,增强防护板的整体清洁度,通过弧形倒角,可减小气流对扰流块的冲击力,同时也加快气流经过扰流块的快速性,通过扰流孔的横截面积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减状态分布,使流经扰流孔的气流得以快速通过,避免气流在扰流孔内出现冲击碰撞。
[0017]3、该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通过导流斜板和导流叶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可对流经的气流进行逐步抬起导流,有序的对气流进行分段导流处理,通过导流凸板沿导流板的底部呈横向阵列状分布,可对导流板底部中心位置的气流进行逐步导流处理,通过吸音槽,可对导流槽内发出的风噪进行吸收处理,降低防护板的整体风噪音量,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静谧效果,通过加强条,增强防护板材质的整体强度,提高防护板的整体抗压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板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板的结构局部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结构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弹性调节机构的结构局部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导流结构的结构局部主视图。
[0019]图中:1、防护板;2、进气格栅;3、分流结构;31、分流座;32、分流斜孔;33、分流通孔;34、分流叶;35、分流微孔;36、间隔孔;37、分流块;4、弹性调节机构;41、分流孔;42、凹槽;43、扰流块;44、辅助弹簧;45、扰流孔;5、导流板;6、导流槽;7、导流结构;71、安装座;72、导流弯板;73、导流斜板;74、导流叶;75、导流凸板;8、吸音槽;9、加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包括防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横向开设有进气格栅(2),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结构(3),所述防护板(1)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调节机构(4),所述防护板(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导流槽(6),所述导流板(5)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包括分流座(31)、分流斜孔(32)、分流通孔(33)、分流叶(34)、分流微孔(35)、间隔孔(36)和分流块(37),所述防护板(1)左侧顶部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分流座(31),所述防护板(1)内腔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斜孔(32),所述防护板(1)内腔左侧的中心处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分流通孔(33),所述进气格栅(2)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有分流叶(34),所述分流叶(34)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分流微孔(35),所述分流叶(34)相向的一侧开设有间隔孔(36),所述间隔孔(36)内腔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分流块(3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新能源汽车底部电池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机构(4)包括分流孔(41)、凹槽(42)、扰流块(43)、辅助弹簧(44)和扰流孔(45),所述防护板(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分流斜孔(32)连通配合的分流孔(41),所述防护板(1)内腔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2),所述凹槽(42)内腔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扰流块(43),所述扰流块(43)和凹槽(42)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辅助弹簧(44),所述扰流块(43)内腔的中心处开设有扰流孔(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原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珍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志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