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96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包括:车底工字梁、夹紧块、固定支架、安装支架、弹簧和侧翼板,车底工字梁一端设置有夹紧块,夹紧块压迫车底工字梁,夹紧块中心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一侧设置有侧翼板;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压迫固定支架,所述弹簧另一侧压迫安装支架;一方面针对侧翼板开发了对应的快装结构,无需在汽车底盘打孔,同时拆装速度快,便于更换和维修,另一方面采用弹性结构,对气流有引导作用,提高了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开裂、松动、脱落的风险,同时能够缓冲阻力和冲击力,抗冲击能力强。冲击能力强。冲击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防护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尾气排放标准要求的提高以及未来电动卡车发展趋势,车辆的节能降耗显得更加重要。侧翼节流装置为市场主流趋势,在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可以减少气流在车底形成的漩涡,降低风阻,实现节油。
[0003]虽然汽车侧翼板是现有汽车十分有必要的一项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段,任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侧翼板与车辆底盘横梁为螺钉固定,安装、拆卸、更换、维修不便,且需要在车辆底盘结构中增加螺钉安装位置。现有的侧翼板无缓冲机构,存在开裂、松动、异响等问题,且稳定性差,易脱落。现有的侧翼板大多采用刚性连接和刚性结构,对气流无引导作用。
[0004]现在的侧翼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5]1、现有的侧翼板与车辆底盘横梁为螺钉固定,安装、拆卸、更换、维修不便,且需要在车辆底盘结构中增加螺钉安装位置。
[0006]2、现有的侧翼板无缓冲机构,存在开裂、松动、异响等问题,且稳定性差,易脱落。
[0007]3、现有的侧翼板大多采用刚性连接和刚性结构,对气流无引导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一方面针对侧翼板开发了对应的快装结构,无需在汽车底盘打孔,同时拆装速度快,便于更换和维修,另一方面采用弹性结构,对气流有引导作用,提高了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开裂、松动、脱落的风险,同时能够缓冲阻力和冲击力,抗冲击能力强。
[0009]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包括:车底工字梁、夹紧块、固定支架、安装支架、弹簧和侧翼板,所述车底工字梁一端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压迫车底工字梁,所述夹紧块中心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夹紧块配合,所述固定支架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安装支架一侧设置有侧翼板;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压迫固定支架,所述弹簧另一侧压迫安装支架。
[0010]本技术中所述支撑结构的设置,采用弹性结构,对气流有引导作用,提高了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开裂、松动、脱落的风险,同时能够缓冲阻力和冲击力,抗冲击能力强。
[0011]本技术中所述的夹紧块包括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和夹紧螺栓,所述第一夹紧块设置于车底工字梁一侧,所述第二夹紧块设置于车底工字梁另一侧,所述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之间设置有夹紧螺栓,所述夹紧螺栓穿过第一夹紧块、固定支架和第二夹紧块,所述夹紧螺栓压迫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
[0012]本技术中所述夹紧块的设置,其针对侧翼板开发了对应的快装结构,无需在
汽车底盘打孔,同时拆装速度快,便于更换和维修。
[0013]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连接肋板和安装部,所述固定部采用异形结构,所述固定部底部设置有连接肋板,所述连接肋板底部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两侧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与安装支架配合。
[0014]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部采用三棱柱形。
[0015]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支架的设置,利用异形结构实现了快速定位和固定,方便了组件的安装和维修。
[0016]本技术中所述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板和加强板,所述支撑板两侧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支撑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板与侧翼板接触,所述支撑板与侧翼板平行,所述加强板与固定支架配合。
[0017]本技术中所述安装支架的设置,其采用加强板加强了组件的抗冲击能力,避免侧翼板的变形。
[0018]本技术中所述的加强板底部采用斜面。
[0019]本技术中所述的侧翼板与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0]本技术中所述的弹簧本质为扭簧。
[0021]本技术中所述的侧翼板包括上面板、下裙板、垫片和铆钉,所述上面板设置于安装支架一侧,所述上面板底部设置有下裙板,所述上面板与下裙板配合;所述下裙板一侧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铆钉,所述铆钉穿过垫片、下裙板和上面板,所述铆钉压迫固定垫片、下裙板和上面板。
[0022]本技术中所述侧翼板的设置,下裙板可以缓解气流对侧翼板冲击,降低侧翼板开裂、松动等风险。
[0023]本技术中所述的侧翼板为拼接式,所述上面板采用硬性材料,所述下裙板采用韧性材料。
[0024]本技术中所述侧翼板的设置,其底部采用能够形变的软性材料,通过与地面障碍物干涉变形改变离地间隙,提高车辆通过性。
[002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其针对侧翼板开发了对应的快装结构,无需在汽车底盘打孔,同时拆装速度快,便于更换和维修。
[0027]2、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采用弹性结构,对气流有引导作用,提高了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开裂、松动、脱落的风险,同时能够缓冲阻力和冲击力,抗冲击能力强。
[0028]3、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其侧翼板底部采用能够形变的软性材料,通过与地面障碍物干涉变形改变离地间隙,提高车辆通过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侧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侧翼板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0035]图中:车底工字梁-1、夹紧块-2、第一夹紧块-21、第二夹紧块-22、夹紧螺栓-23、固定支架-3、固定部-31、连接肋板-32、安装部-33、安装支架-4、支撑板-41、加强板-42、弹簧-5、侧翼板-6、上面板-61、下裙板-62、垫片-63、铆钉-64。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6所示的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包括:车底工字梁1、夹紧块2、固定支架3、安装支架4、弹簧5和侧翼板6,所述车底工字梁1一端设置有夹紧块2,所述夹紧块2压迫车底工字梁1,所述夹紧块2中心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与夹紧块2配合,所述固定支架3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与固定支架3铰接,所述安装支架4一侧设置有侧翼板6;所述固定支架3上设置有弹簧5,所述弹簧5一端压迫固定支架3,所述弹簧5另一侧压迫安装支架4。
[003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紧块2包括第一夹紧块21、第二夹紧块22和夹紧螺栓23,所述第一夹紧块21设置于车底工字梁1一侧,所述第二夹紧块22设置于车底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工字梁(1)、夹紧块(2)、固定支架(3)、安装支架(4)、弹簧(5)和侧翼板(6),所述车底工字梁(1)一端设置有夹紧块(2),所述夹紧块(2)压迫车底工字梁(1),所述夹紧块(2)中心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与夹紧块(2)配合,所述固定支架(3)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与固定支架(3)铰接,所述安装支架(4)一侧设置有侧翼板(6);所述固定支架(3)上设置有弹簧(5),所述弹簧(5)一端压迫固定支架(3),所述弹簧(5)另一侧压迫安装支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块(2)包括第一夹紧块(21)、第二夹紧块(22)和夹紧螺栓(23),所述第一夹紧块(21)设置于车底工字梁(1)一侧,所述第二夹紧块(22)设置于车底工字梁(1)另一侧,所述第一夹紧块(21)与第二夹紧块(22)之间设置有夹紧螺栓(23),所述夹紧螺栓(23)穿过第一夹紧块(21)、固定支架(3)和第二夹紧块(22),所述夹紧螺栓(23)压迫第一夹紧块(21)和第二夹紧块(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部(31)、连接肋板(32)和安装部(33),所述固定部(31)采用异形结构,所述固定部(31)底部设置有连接肋板(32),所述连接肋板(32)底部设置有安装部(33),所述安装部(33)两侧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与安装支架(4)配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福新田雪闫伟楠刘敦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睿昕联合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