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桨式水下航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11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桨式水下航行器,其中两个斜翼支撑将左侧浮筒、右侧浮筒分别与仪器吊舱刚性连接,固定水平翼将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水平刚性连接,左侧浮筒、右侧浮筒与仪器吊舱构成倒三角形主体结构;固定垂直翼纵向连接固定水平翼和仪器吊舱;垂直尾板固定设置在仪器吊舱尾部中间,可调水平尾翼活动设置在垂直尾板上;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的尾部分别设置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仪器吊舱尾部中间位置设置第三螺旋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桨式水下航行器自主稳定、航向稳定性好、多自由度操纵灵活迅速,升沉运动控制方便。升沉运动控制方便。升沉运动控制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桨式水下航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桨式水下航行器,主要可用于水下环境监测,海洋物化性质检测等。

技术介绍

[0002]水下航行器常被用于海底地质探测、水下环境监测、水体物化性质检测等工作。带缆遥控水下航行器的电源来自于通过脐带连接的母船,所以能够在深水海域长时间从事水下作业、完成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工作,具有大深度、长时间、强适应性的工作特点。但是它也有一定局限性,脐带电缆限制了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的运动范围,自己的所带推进器功率有限,导致航行速度有所限制。拖曳式水下航行器直接由母船拖动,所以速度较快,可以短时间内探索较大的区域,它的探索范围相较于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而言要大很多,由于拖曳体行驶方向是随着拖船始终前进,拖船停止拖曳随着停止,没有自身的推力,无法对某一小区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作业。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9878666A公开了一种前缘旋转圆柱型翼控制水下拖曳体,采用的是翼前安装旋转圆柱来改变水翼上下表面的流体流速,从使水翼产生升力,来使水下航行器升沉;转艏方面采用两个螺旋桨的差动转速来产生扭转力矩,从而使水下航行器转艏。但是该技术自航时的航速比较缓慢时会使水平翼表面的流速很小,翼效很低,导致没有足够大的力来完成升沉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自主稳定、航向稳定性好、多自由度操纵灵活迅速,升沉运动控制方便的三桨式拖曳自航两用的水下航行器。
[0005]本技术采用的是三个螺旋桨推进器的配合来完成升沉运动,左右浮体尾部的两个螺旋桨正转,吊舱尾部的螺旋桨反转,三个螺旋桨将产生一个扭转力矩使水下航行器纵倾一个角度,从而改变固定水平翼的诱导攻角,实现升沉控制。操纵螺旋桨来完成对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控制,使得航行器的反应更加快速,而且本技术的螺旋桨推进器既用于推进也用来操纵,省去了额外的控制机构,使得操纵更加简单便捷。
[0006]本技术旨在设计一种满足拖曳自航两用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操纵简单,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和自航稳性,载重量大,用途广泛,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0007]本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三桨式水下航行器,主要包括左侧浮筒、右侧浮筒、仪器吊舱、斜翼支撑、固定水平翼、固定垂直翼、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垂直尾板和可调水平尾翼;两个斜翼支撑将左侧浮筒、右侧浮筒分别与仪器吊舱刚性连接,固定水平翼将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水平刚性连接,固定垂直翼纵向连接固定水平翼和仪器吊舱;左侧浮筒、右侧浮筒与仪器吊舱构成倒三角形主体结构;垂直尾板固定设置在仪器吊舱尾部中间,可调水平尾翼
活动设置在垂直尾板上;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的尾部分别设置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仪器吊舱尾部中间位置设置第三螺旋桨。
[0009]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优选地,所述的可调水平尾翼通过水平尾翼调节机构活动设置在垂直尾板上;所述的水平尾翼调节机构主要包括两个连杆、两个弧形定位件、插销和固定螺栓;垂直尾板的顶部中央设有可调尾翼安装孔,垂直尾板的上端设有可调尾翼固定孔;两个连杆相对间隔设置,上端刚性固定在可调水平尾翼下表面,下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定位件刚性连接,两个连杆在中上部均设置一个水平尾翼安装孔,两个弧形定位件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水平尾翼固定孔;插销穿过两个连杆上的水平尾翼安装孔和垂直尾板上的可调尾翼安装孔,实现垂直尾板和可调水平尾翼铰接;固定螺栓穿过两个弧形定位件上的一个水平尾翼固定孔和垂直尾板上的可调尾翼固定孔,实现可调水平尾翼的旋转锁定。
[0010]优选地,所述的可调水平尾翼左右两端刚性固定可调水平尾翼边板。
[0011]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垂直翼前端设置拖曳部件。
[0012]优选地,所述的垂直尾板安装在可调水平尾翼中线位置。
[0013]优选地,所述的仪器吊舱采用翼型舱体外形。
[0014]优选地,所述的仪器吊舱两端安装吊舱边板。
[0015]优选地,所述的吊舱边板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仪器吊舱两端。
[0016]优选地,所述的可调水平尾翼为机翼形的板状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8](1)仪器布置灵活。底部的吊舱可以装载仪器设备,尤其是横向和纵向上的巨大空间可以适应更多地设备仪器,同时由于将质量较大的仪器设备安装在底部吊舱,从而实现降低重心,提高稳性的目的。
[0019](2)操纵效率高,运动灵活。本技术三桨式水下航行器仅采用三个螺旋桨作为控制机构即可实现对水下航行器的多自由度控制。在本技术的水下航行器拖航过程的升沉控制中,需要下沉时,左右浮筒尾部的两个螺旋桨正转,吊舱尾部的螺旋桨反转,三个螺旋桨产生一个扭转力矩使水下航行器纵倾一个角度,从而改变固定水平翼的诱导攻角,固定水平翼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迫沉力,促使整个水下航行器下沉;需要上升时,左右浮筒尾部的螺旋桨反转,吊舱尾部的螺旋桨正转,固定水平翼产生升力,促使整个水下航行器上升;在本技术的水下航行器拖航过程的转艏控制中,左右浮筒尾部的螺旋桨一个正转一个反转,产生一个旋转力矩,使水下航行器横摇一个角度,改变固定垂直翼的诱导攻角,从而产生转艏侧向力,从而完成水平方向上的转艏运动。
[0020](3)控制机构少。在自航和拖航时的多自度运动采用同样的和机构操作即可完成多自由度运动,而且自航时,尾部的螺旋桨推进器既用来提供推力,也可以用来完成多自由度运动的控制,减少了多余的操纵机构。
[0021](3)航行稳性好。本技术外形均采用流线性外形,保证了航行器表面流场的均匀性。另外,所有的部件都是固定焊接,不存在任何活动连接的部件,这样就减少了活动连接处空隙或隔断带来扰乱航行器航行的涡流。一个可调节水平尾翼,还可以在试航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纵倾,以保证航行器稳定航行。
[0022](4)自主稳定性好。本技术的两个鱼雷状浮筒可以提高浮心位置,同时下端的
仪器吊舱用来装载较大较重的仪器,而且较大较重的仪器或者压载重物可以降低整个航行器的重心,以保证航行器在水下的自主稳定。
[0023](5)建造方便。本技术的结构完成性较好,整体焊接完成即可,不存在需要摆动的水翼或者舵翼,这样没有了活动连接大大降低了建造难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右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俯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尾部立体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垂直尾板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可调水平尾翼调节机构立体图;
[0030]图7是本技术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桨式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左侧浮筒、右侧浮筒、仪器吊舱、斜翼支撑、固定水平翼、固定垂直翼、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垂直尾板和可调水平尾翼;两个斜翼支撑将左侧浮筒、右侧浮筒分别与仪器吊舱刚性连接,固定水平翼将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水平刚性连接,左侧浮筒、右侧浮筒与仪器吊舱构成倒三角形主体结构;固定垂直翼纵向连接固定水平翼和仪器吊舱;垂直尾板固定设置在仪器吊舱尾部中间,可调水平尾翼活动设置在垂直尾板上;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的尾部分别设置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仪器吊舱尾部中间位置设置第三螺旋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桨式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水平尾翼通过水平尾翼调节机构活动设置在垂直尾板上;所述的水平尾翼调节机构主要包括两个连杆、两个弧形定位件、插销和固定螺栓;垂直尾板的顶部中央设有可调尾翼安装孔,垂直尾板的上端设有可调尾翼固定孔;两个连杆相对间隔设置,上端刚性固定在可调水平尾翼下表面,下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定位件刚性连接,两个连杆在中上部均设置一个水平尾翼安装孔,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琨吴家鸣廖华戴鹏吴颖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