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尤其是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的“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专利申请号:93110928.0),它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有配料、发酵、制种、接种,以及制袋菌丝培养和脱袋摆场子实体培育两段栽培技术,较常规栽培技术,简化了技术难度,获得了蘑菇的高产。但其高产重复性不理性,发酵工艺陈旧,使基料发酵质量不稳定而影响高产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孢蘑菇稳定高产的栽培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原申请“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申请号93110928.0)的基础上,对栽培技术和基料配比,以及基料发酵时间、参数和工艺进行了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高产、稳产质优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有基料的配备和短期高温发酵处理,制种和接种,以及制袋营养菌丝培养和脱袋摆场子实体培育两段栽培技术,-->其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1)基料配比(重量百分比)为:棉壳或稻草节20-40 牛粪(干重)10-20 砻糠10-20玉米芯粒0-15 棉壳菌糠0-40 油枯4-8麦麸4-6 尿素<0.5 石膏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包括有基料的配备和基料短期高温发酵和发酵后处理,制种和接种以及制袋营养菌丝培养和脱袋摆场子实体培育两段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 (1)基料配比(重量百分比)为: 棉壳或稻草节20-40 牛粪(干重)10-20 砻糠10-20 玉米芯粒0-15 棉壳菌糠0-40 油枯4-8 麦麸4-6 尿素<0. 5 石膏2-5 过磷酸钙1-2 微量元素0. 01-0. 02 石灰≤1 (2)拌料:将配方中的棉壳、稻草节、玉米芯粒、牛粪、砻糠、尿素混合均匀加水拌匀,油枯碾成粉状加入,过磷酸钙碾成粉状加碳酸钙粉拌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包括有基料的配备和基料短期高温发酵和发酵后处理,制种和接种以及制袋营养菌丝培养和脱袋摆场子实体培育两段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1)基料配比(重量百分比)为:棉壳或稻草节20-40 牛粪(干重)10-20 砻糠 10-20玉米芯粒 0-15 棉壳菌糠 0-40 油枯 4-8麦 麸 4-6 尿 素 <0.5 石膏 2-5过磷酸钙 1-2 微量元素 0.01-0.02 石灰 ≤1(2)拌料:将配方中的棉壳、稻草节、玉米芯粒、牛粪、砻糠、尿素混合均匀加水拌匀,油枯碾成粉状加入,过磷酸钙碾成粉状加碳酸钙粉拌合,调PH值到6-7,再加入料中,基料含水量为60-70%,自然PH值;(3)基料短期高温发酵:将配备好的基料堆成横剖面为顶宽0.5-0.7m,底宽1.5-2m,高1.3-1.5m,长度>3m的梯形堆(2),进行短期高温发酵,在梯形堆(2)的顶部和侧面打有若干通气孔(1),侧面气孔与地面形成60°左右的夹角,并在堆体上加盖保温层,堆内分层设有测温点和定期检测PH值,以此确定翻堆时间、次数,以及发酵成熟情况;(4)发酵后处理:将发酵成熟的基料摊开曝晒三日以上或烘干用紫外线照射,用于栽培或使含水量降低至14%以下保藏待用;(5)袋装、灭菌营养菌丝培养:将堆积发酵后并经晒料处理的基料,与未经发酵的麦麸和石膏均匀混合,用石灰水调PH值7-7.5,含水量55-60%,然后装入22×28-32×0.03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菌袋内,装料长度为14-20cm为宜,松紧适中,菌袋两端套菌圈,封口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两端接种,在22-26℃袋内料温下进行菌丝培养,当菌丝长满基料养菌5-10天后,进入脱袋摆场子实体培育阶段;(6)脱袋摆场、覆土进行子实体培育:在室内或室外建立出菇床(7),在床面(6)上撒一层干石灰粉,再铺上一层保湿塑料薄膜(8),脱去蘑菇菌袋外表塑料袋,去掉两端老“菌种”,将菌袋(11)轴向直立于床内,密集、均匀排布,菌袋间距1-2cm,在菌袋间隙内至袋上端面填入粒度4-6mm的碎土,菌床表面覆土,覆土厚度为2-3cm,菇床应设置塑料...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