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1646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领域,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玉米与双孢菇采取大小垄种植,玉米垄宽为30cm~60cm,双孢蘑菇垄和空垄垄宽均为70cm~100cm;玉米垄每垄种植两行玉米,同一垄上两行玉米之间行距25cm,同一行相邻两株玉米之间株距25cm~27cm;玉米播种2~3个月后,在双孢蘑菇垄上铺设培养料,均匀播撒双孢蘑菇菌种,覆土;按照露天玉米及双孢蘑菇生长要求栽培,并于成熟后进行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实现玉米与双孢蘑菇间作套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每平方米利用20kg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这样大大缓解了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耕作栽培
,特别涉及玉米与双孢蘑菇间作套种的耕作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间套作具有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产量的特点,因此在我国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间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作、集约多熟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我国粮食增长与农业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届时将需要国产粮食6.4亿吨,粮食安全呼唤着扩大间套作种植。据调查,全国约有0.2亿多公顷间套作面积(套作约占5/6),若按每667m2增产100kg计,则可增加粮食300亿kg,可解决近1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间套作较单作增产幅度为30%~50%。合理地间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具有稳产保收作用。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套、混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可增加30%就业率。间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用地矛盾,甚至陆地与水生动植物争夺空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促进农林牧多种作物协调发展,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行间作套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某些途径更有效地吸收利用各种资源,从而起到增产增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说是“间套效应”,主要存在异质效应、密植效应、边际效应、时空效应与补偿效应等五大效应。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作物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水肥竞争与光竞争。适当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过于激烈,就会产生以强欺弱,以大压小的不利现象。这就有可能引起间套种植的失败。所以间作套种的基本原理,就在于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增产效应,克服其竞争机制,以实现最终目的。我国间套作不仅面积大,而且类型繁多,既有不同种类彼此之间的搭配,又有同类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的搭配。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快速发展,立体间套种植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一些新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现代农业中,复 种方式日趋多样化。从西北地区的小麦—玉米带状间作,小麦—大豆及蚕豆—玉米间套作,华北的玉米—花生间作,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为主的间套复种一年两熟,到东北的大豆—玉米间作,无不显示其间作优势和充分利用资源的特点。另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粮饲间套作、粮菜间套作、林果间作等新方法,有人对140多种种植技术模式进行了总结,出现的间作组合达50多种,所涉及的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水稻、黑麦草、玉米、高粱、大豆、木豆等。双孢蘑菇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达42%(干重),氨基酸的种类十分丰富;双孢蘑菇每100g鲜品中约含蛋白质3.7g、脂肪0.2g、糖3.0g、纤维素0.8g、磷110mg、钙9mg、铁0.6mg。双孢蘑菇含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P、维生素D原等。双孢蘑菇含大量酪氨酸酶,对降低血压十分有效。还可以制成肺炎辅助治疗剂―健肝片。有的国家还发现含有抗癌物质和抗细菌的广谱抗菌素,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在医学上,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双孢蘑菇栽培模式:1、简易地棚式;2、塑料大棚式;3、旧房屋改造式;4、标准菇棚式;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双孢蘑菇大多采取菇棚式栽培,利用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很少报道。种植玉米产生大量的季节性劳动力剩余和玉米秸秆难处理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玉米秸秆处理采用焚烧方式,玉米秸秆焚烧给大气造成的污染;因此针对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玉米和双孢蘑菇间作套种这一问题,同时使用玉米秸秆作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减少玉米秸秆焚烧给大气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实现粮菌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产量的特点,特别是获得高含蛋白质的菌类食品,无论是在利用废弃的玉米秸秆上,还是增加丰富的蛋白质资源上,都具有重要的的意义,在我国农业中都必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每六垄为一个播种单元,第一垄为玉米垄,第二垄为双孢蘑菇垄,第三垄为玉米垄,第四垄为双孢蘑菇垄,第五垄为玉米垄,第六垄为空垄,其中玉米垄的垄宽为30cm~60cm,双孢蘑菇垄和空垄的垄宽均为70cm~100cm;步骤二、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通过穴播方式进行玉米播种,玉米垄每垄种植两行玉米,同一垄上两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25cm,同一行相邻两株玉米之间的株距为25cm~27cm;步骤三、玉米播种2~3个月后,在所述双孢蘑菇垄上铺设培养料,培养料厚20cm~26cm,均匀播撒双孢蘑菇菌种,覆土,其中培养料原料为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步骤四、按照露天玉米及双孢蘑菇生长要求栽培,并于成熟后进行采收。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玉米垄垄宽为40cm,双孢蘑菇垄垄宽为90cm。优选地,步骤三中玉米播种2.5个月后,在所述双孢蘑菇垄上铺设培养料,培养料厚23cm,均匀播撒双孢蘑菇菌种,覆土。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覆土的含水量20%~22%,厚度为5cm。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双孢蘑菇、玉米是不同期播种的菌物与作物,同生期较长,开展间作套种可提高复种面积,增加产量;由于双孢蘑菇是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实现了废物循环再利用,是循环生态农业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指出为解决玉米秸秆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的社会大问题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第二、双孢蘑菇、玉米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空间,双孢蘑菇、玉米互不侵占空间,有利于个体优势的发挥;双孢蘑菇、玉米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光能,双孢蘑菇是耐荫高产菌物,玉米是喜温好光耐旱作物,能充分吸收不同空间不同部位的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第三、双孢蘑菇、玉米间作套种,能加强行间通风透光强度,充分发挥边际优势,大垄利于双孢蘑菇生长发育,小垄大双行保证单位面积玉米株数不减少并且利于玉米结大棒,因此提高产量保证稳产。第四、双孢蘑菇、玉米间作套种,玉米能为双孢蘑菇遮荫,减少双孢蘑菇培养料水分蒸发,减少水分蒸腾作用,增强培养料保墒抗旱能力,相互保护,相互增产。第五、玉米与双孢蘑菇间作套种除了能充分利用空间以外,种植双孢蘑菇后遗留在田间的废弃物—菌糠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对于增加土壤肥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具体的玉米与双孢蘑菇间作套种机理及耕作栽培方式如下:1.玉米与双孢蘑菇间作套种的增产机理间套作种植是指同一田地上生长季节相近或相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呈一定比例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种植在一起后,必然存在种间的相互作用。间套作中作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种间相互促进作用,另一是种间的相互竞争作用。两种作用总是相伴生存的,当竞争作用大于促进作用时,表现为间作劣势;当竞争作用小于促进作用时表现为间作优势。即在间作系统中总存在着养分吸收作用的相互促进和抑止作用。一般认为,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是间作产量优势的基础。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间作是一种最常见的间套种植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每六垄为一个播种单元,第一垄为玉米垄,第二垄为双孢蘑菇垄,第三垄为玉米垄,第四垄为双孢蘑菇垄,第五垄为玉米垄,第六垄为空垄,其中玉米垄的垄宽为30cm~60cm,双孢蘑菇垄和空垄的垄宽均为70cm~100cm;步骤二、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通过穴播方式进行玉米播种,玉米垄每垄种植两行玉米,同一垄上两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25cm,同一行相邻两株玉米之间的株距为25cm~27cm;步骤三、玉米播种2~3个月后,在所述双孢蘑菇垄上铺设培养料,培养料厚20cm~26cm,均匀播撒双孢蘑菇菌种,覆土,其中培养料原料为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步骤四、按照露天玉米及双孢蘑菇生长要求栽培,并于成熟后进行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蘑菇的耕作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每六垄为一个播种单元,第一垄为玉米垄,第二垄为双孢蘑菇垄,第三垄为玉米垄,第四垄为双孢蘑菇垄,第五垄为玉米垄,第六垄为空垄,其中玉米垄的垄宽为30cm~60cm,双孢蘑菇垄和空垄的垄宽均为70cm~100cm;步骤二、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通过穴播方式进行玉米播种,玉米垄每垄种植两行玉米,同一垄上两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25cm,同一行相邻两株玉米之间的株距为25cm~27cm;步骤三、玉米播种2~3个月后,在所述双孢蘑菇垄上铺设培养料,培养料厚20cm~26cm,均匀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锋刘振钦刘迎春温嘉伟凤鹏杨大海王秀飞潘晓峰高星爱李忠和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