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59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41
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包括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随动自锁紧机构、液压复位机构和防护机构;随动自锁紧机构包括止退杆、止退圈和碟簧,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的前端与止退杆连接,止退圈内设置碟簧;液压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小液压油缸,复位小液压油缸安装于连接座内,复位小液压油缸包括复位液压缸缸筒和复位液压缸活塞杆,复位液压缸活塞杆外套设有碟簧,复位小液压油缸活塞杆与止退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锁紧机构锁定力大,液压复位机构反应灵敏迅速;配套液压复位机构设计的防护机构,可通过调整复位液压缸缸筒的旋入长度来调整碟簧的预紧力,防止松动,还可通过套筒来防止其飞出,避免在销钉断裂、歪斜以及行程到位后产生的事故。程到位后产生的事故。程到位后产生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压油缸自锁分为油路自锁和机械式自锁,油路自锁也就是加装液压阀进行保压, 使油缸的液压油不回到油箱内,油缸油腔内充满一定压力油液。机械螺母式自锁即在油缸的活塞杆上加装螺母,当油缸活塞杆伸出到所要求的位置后,将油缸活塞杆上的螺母旋转到底,和油缸缸体接触,这样活塞杆就会被固定到所要求的位置了。当需要油缸回缩时,再把螺母旋上去,让活塞杆回位。目前液压油缸想要增加推力普遍采用增加供油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或者增加液压油缸的缸径来获得更大的输出做功推力。
[0003]常见的自锁油缸存在较多问题,比如:1、油路自锁,但由于液压锁外形尺寸较大,在安装空间有限的使用场合,造成安装维修困难;再者由于液压锁阀芯无法做到“零”泄漏,当油缸受到较大载荷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塞杆依然会发生移动而影响锁定效果,造成操作人员安全事故及设备损坏。2、机械螺母式自锁,由于当油缸活塞杆伸出到所要求的位置后,需要人力将油缸活塞杆上的螺母旋转到底和油缸缸体接触来达到锁定效果,这当中存在时间的先后性,必须等油缸活塞杆伸出到所要求的位置后停下,然后人为将油缸活塞杆上的螺母旋转到底和油缸缸体接触,无法做到“随动自锁”的及时锁定,在某些特定工况会使施工不能顺利进行或造成操作人员安全事故及设备损坏。3、机械螺母式自锁,由于当油缸活塞杆伸出到所要求的位置后需要人力将油缸活塞杆上的螺母旋转到底和油缸缸体接触来达到锁定效果。这样会增加人工成本、增加劳动强度,且在某些恶劣环境如:地下、井下及一些危险的场所甚至不能顺利进行施工。4、采用增加供油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来增加液压油缸的做工推力,这样会增加油泵及电机的负载,增加各液压阀及管路的负载,这样会增加各运动部分的磨损增加能耗不利于节能环保,如果一味增加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会造成电机和油泵及液压阀和管路的损坏,造成操作人员安全事故及设备损坏。5、采用增加液压油缸的缸径来获得更大的输出做功推力,这样在某些安装尺寸有要求的场合将会影响使用,增加液压油缸的缸径会造成原材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且不经济环保。
[0004]此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了授权公告号为CN108518381B的一种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会有整个复位液压缸往外面退的情况,会拽着中部的零部件一起往外面跑,复位液压缸的两个半圆插着销钉,如果销钉断裂、歪斜以及行程到位了以后还一直拽着,由于其后面没有东西挡着,就会直接飞出来,十分危险。
[0005]因此,以专利CN108518381B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带有防护机构的新型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包括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随动自锁紧机构、液压复位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包括止退杆、止退圈和碟簧,所述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的前端与所述止退杆连接,所述止退圈内设置所述碟簧;所述液压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小液压油缸,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安装于连接座内(复位小液压油缸安装在连接座内部圆周方向),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包括复位液压缸缸筒和复位液压缸活塞杆,所述复位液压缸活塞杆外套设有所述碟簧,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活塞杆与所述止退圈连接。
[0008]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通过碟簧压缩力伸出,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通过液压力缩回。复位小液压油缸缸筒通过螺纹旋紧在连接座内,可通过调节小液压油缸缸筒旋紧长度来调节碟簧预紧力。液压复位机构通过给复位小液压油缸供油使复位小液压油缸活塞杆克服碟簧压缩力缩回,拉动与复位小液压油缸活塞杆连接的止退圈向外侧移动,从而使随动自锁紧机构分离解除锁紧状态从而使主液压油缸活塞杆自由缩回。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防护机构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外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螺母和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复位液压缸缸筒的上端,所述螺母通过螺纹与所述复位液压缸缸筒连接且位于所述套筒的下方。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包括主液压油缸和内置于该主液压油缸内的一反向作用力副液压油缸。通过增加反向作用力的副液压油缸,主、副液压油缸同时做功增加主液压油缸做功推力达到增力的目的。这有别于现有技术,通过增加液压油缸的缸径或提高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来获得更大的输出做功推力。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液压油缸包括主液压油缸缸筒、主液压油缸活塞杆、主液压油缸导向套和主液压油缸后缸头,所述主液压油缸缸筒的前部与所述主液压油缸导向套连接,所述主液压油缸缸筒的后部与所述主液压油缸后缸头连接,所述主液压油缸活塞杆位于所述主液压油缸缸筒内部。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副液压油缸包括副液压油缸活塞杆、副液压油缸导向套和副液压油缸活塞,所述副液压油缸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副液压油缸活塞杆的前端,所述副液压油缸活塞设置在所述副液压油缸活塞杆的后端,所述副液压油缸导向套与所述主液压油缸活塞杆通过螺纹紧固连接,所述副液压油缸活塞杆与所述副液压油缸活塞通过螺纹紧固连接。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止退杆表面设置有外棘齿,所述外棘齿与所述止退圈的内棘齿啮合。止退杆的外棘齿与安装在连接座内的止退圈的内棘齿,在碟簧压缩力作用下咬合锁紧,使主液压油缸活塞杆不能回缩达到自锁紧目的。随动自锁紧机构通过安装在连接座内的止退圈内棘齿在碟簧压缩力作用下向内侧移动,与和主液压油缸活塞杆连接的止退杆外棘齿啮合,从而使主液压油缸活塞杆自锁紧。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止退杆外的外棘齿为若干段连续的单向斜齿面。可自由做一个方向的自由运动而不能随意反向运动。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止退圈的内棘齿为若干段连续的单向斜齿面。可自由做一个方向的自由运动而不能随意反向运动。外棘齿和内棘齿配合锁紧。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止退圈被分割成任意等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割成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等,其上设置有导向装置。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0018]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输出做功推力大,机械式自锁紧机构锁定力大,液压复位机构反应灵敏迅速;特别是配套液压复位机构设计的防护机构,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复位液压缸缸筒的旋入长度来调整碟簧的预紧力,防止松动,起到紧固作用,还可以通过套筒的设计来防止其飞出,避免了在销钉断裂、歪斜以及行程到位后产生的事故,确保操作人员及相关设备安全可靠运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Y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止退圈放大示意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随动自锁紧机构、液压复位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包括止退杆、止退圈和碟簧,所述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的前端与所述止退杆连接,所述止退圈内设置所述碟簧;所述液压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小液压油缸,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安装于连接座内,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包括复位液压缸缸筒和复位液压缸活塞杆,所述复位液压缸活塞杆外套设有所述碟簧,所述复位小液压油缸活塞杆与所述止退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外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螺母和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复位液压缸缸筒的上端,所述螺母通过螺纹与所述复位液压缸缸筒连接且位于所述套筒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液压油缸增力机构包括主液压油缸和内置于该主液压油缸内的一反向作用力副液压油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随动自锁紧增力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液压油缸包括主液压油缸缸筒、主液压油缸活塞杆、主液压油缸导向套和主液压油缸后缸头,所述主液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川液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