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自锁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15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0
本申请公开了随动自锁千斤顶,包括:顶升系统、随动自锁紧机构以及液压复位机构,所述顶升系统用于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与所述顶升系统活动连接,所述液压复位机构将所述顶升系统和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的油路连通设置。本申请中随动自锁紧机构在顶升系统上下移动顶升调整过程中保持对顶升系统的锁紧趋势,在顶升系统上下移动顶升调整完成立即对锁紧顶升系统。上述随动自锁紧机构的控制方式简单易控、有效性强,安全性高,双作用液压复位且可节省安装空间;本申请中的液压复位机构使得顶升系统与随动自锁紧机构的油路连通设置,从而使得整个控制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不需人工干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动自锁千斤顶
本申请属于千斤顶
,具体涉及随动自锁千斤顶。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三维千斤顶中通常配置有安全阀、平衡阀、液压锁、活塞杆加螺母防退、在千斤顶活塞杆上加长设置棘齿锁定等方式锁止进行安全保护,防止重物下坠引发事故。但是,其还存在以下问题:配置安全阀、平衡阀、液压锁等液压阀进行安全保护防止重物下坠是完全依靠液压阀进行安全保护,现有液压阀无法做到零泄漏,故不能有效长时间锁止,并且,这些液压阀液压管路发生故障或损坏后就会丧失安全保护。活塞杆加螺母防退是在主油缸活塞杆表面加工有外螺纹结构,配上螺母手动调节螺母位置,使螺母接触顶住主油缸缸体防退锁止。这种方式在主油缸顶升到要求位置后需要人工手动或者控制电机、马达等调整螺母位置使螺母接触顶住主油缸缸体;在主油缸回缩时需要人工手动或者控制电机、马达等调整螺母位置使螺母远离主油缸缸体才能缩回;或者控制电机、马达等方式是在主油缸运行停止后开启电机或者马达等,运行过程中无法做到随动自锁紧,人工手动调整螺母位置时操作人员在重物下面很不安全。活塞杆加螺母防退等方式需要在千斤顶活塞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随动自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系统、随动自锁紧机构以及液压复位机构,所述顶升系统用于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与所述顶升系统活动连接,所述液压复位机构将所述顶升系统和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的油路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随动自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系统、随动自锁紧机构以及液压复位机构,所述顶升系统用于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与所述顶升系统活动连接,所述液压复位机构将所述顶升系统和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的油路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自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系统包括:第一缸筒、第一活塞杆、第一导向套、第一活塞、止退杆以及油缸缸头,所述止退杆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缸筒内孔中,所述第一活塞滑动套设于所述止退杆的内孔中并安装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第二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缸筒的底端,所述第一导向套安装在所述止退杆下端的内孔中并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所述油缸缸头安装在所述止退杆上端的内孔中;所述第一缸筒还与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自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筒上还设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自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系统还包括:顶推体,所述顶推体用于顶推工件,所述顶推体设置在所述油缸缸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随动自锁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自锁紧机构包括:止退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婷钱光勇嵇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川液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