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630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进料系统,该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包括给料装置、筛分装置、破碎装置和降尘装置;所述给料装置的出口与筛分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降尘装置包括设置在给料装置入口、筛分装置出口和破碎装置入口相交区域附近的降尘组件和与所述降尘组件相连通的供水管;所述降尘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降尘喷嘴,所述降尘喷嘴分别朝向所述给料装置入口、筛分装置出口、破碎装置入口或朝向前述的相交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可降低筑垃圾进料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扬尘的规模,可提高建筑垃圾筛分破碎系统的降尘能力,可降低系统降尘的成本和消耗。可降低系统降尘的成本和消耗。可降低系统降尘的成本和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进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行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进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行业的拆建和重建项目增加,由此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含地震后的建筑垃圾,如四川),这种建筑垃圾基本上不会自然降解,这种大量堆放的在几千年还能保持原物质状态的物质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大量建筑项目带来了建筑材料的需求。当把这种垃圾废弃物就地处理变成有用的建筑材料,得到钢材、塑料、可燃物质(变成热能),即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处理,能为人类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作出贡献。
[0003]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均为现场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得到较小粒径的成品后再运出。在筛分和破碎的过程中,小粒径的骨料等成品极易产生扬尘,不利于环境保护。现有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很少引入降尘功能,少部分引入降尘功能的系统的针对性不强,或是对系统进行整体喷淋降尘,前者降尘效果不佳,而后者则会提升成本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可降低建筑垃圾进料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扬尘的规模,可提高建筑垃圾筛分破碎时的降尘能力、降低系统降尘的成本和消耗。
[0005]本技术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所述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包括给料装置、筛分装置、破碎装置和降尘装置;所述给料装置的出口与筛分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降尘装置包括设置在给料装置入口、筛分装置出口和破碎装置入口相交区域附近的降尘组件和与所述降尘组件相连通的供水管;所述降尘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降尘喷嘴,所述降尘喷嘴分别朝向所述给料装置入口、筛分装置出口、破碎装置入口或朝向前述的相交区域。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在于,在实际生产中,筛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扬尘,特别是在筛分装置的入口和保持振动状态的筛上出口,扬尘会溢出装置,造成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同样的,破碎装置的入口处同样也是扬尘较为严重的区域;现有技术对建筑垃圾的进料系统往往没有对上述易产生扬尘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的降尘处理,或是干脆对系统整体进行喷淋降尘,上述处理方式会造成降尘效果差或是降尘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在筛分装置、破碎装置入口以及在运行或前期储料过程中同样易产生扬尘的给料装置入口针对性地布置降尘组件,能够显著提高扬尘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优化降尘组件的布置位置和结构,使得给料装置、筛分装置和破碎装置产生的扬尘共用一个降尘装置进行处理,能降低本技术的系统的建造成本和降尘成本。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降尘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边缘靠近后续工序方向的一侧,且所述降尘组件向远离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方向倾斜。将降尘组件设置在给料装置的入口靠近后续工序方向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一降尘组件对给料装置进料时的阻拦,更好地提高本技术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将降尘组件的布置形式设计为向远离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方向倾斜的方式,能够避免进料时对降尘组件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且该布置方式还能使降尘喷嘴更加准确地朝向筛分装置和破碎装置,提高降尘装置的降尘效果。
[0009]所述降尘组件通过一可在水平面内360
°
旋转的铰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边缘。通过上述设计,降尘组件能够在水平面内部360
°
旋转,能够将其倾斜方向在给料装置或破碎、筛分装置之间进行调整,使得使用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部位的扬尘情况针对性地对降尘组件的朝向进行调整,从而提升降尘装置以及进料系统的降尘能力。
[0010]所述建筑垃圾进料系统还包括返料装置,所述返料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降尘组件设置在所述给料装置入口、筛分装置出口、破碎装置入口和返料装置出口的相交区域附近。
[0011]所述降尘组件上方还设置有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降尘组件上方附近区域,且所述导流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以及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附近区域。由于降尘组件与在给料装置入口处呈现一定的夹角布置,因此会造成部分降尘喷嘴喷射时仰角较大,降低降尘效果;在降尘组件上方布置导流板能够将降尘喷嘴喷出的液滴导流至需要降尘的区域,从而提升降尘效果,同时,导流板的存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扬尘的扩散。
[0012]所述导流板与支架形成类似“T”型结构,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的一侧短于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的一侧。将导流板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增强导流板的导流能力,提升降尘装置和进料系统的降尘能力,还能避免导流板对于所述给料装置进料时的阻碍。
[0013]所述导流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以及所述返料装置的物料输送终点附近区域,且在所述返料装置的出口附近的导流板上开设有一抽气口,所述抽气口连接有一负压除尘装置。通过将导流板延伸至返料装置处,能够使降尘装置的降尘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使得给料装置、筛分装置、破碎装置和返料装置共用一个降尘装置,进一步减少系统降尘成本;同时在导流板上加装一抽气除尘装置,能进一步减少系统外排的扬尘规模,有利于环境保护。
[0014]所述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和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的连接处外包裹有一尘罩,所述尘罩上开设有一连通所述返料装置的出口和破碎装置的入口的物料口。通过在筛分装置和破碎装置的连接处设置尘罩,能够减少物料由筛分装置向破碎装置转移时产生的、筛分装置和破碎装置运行时溢出的扬尘,从而减小降尘装置的既定喷淋量,进一步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提升系统运行时的降尘能力。
[0015]所述降尘组件包括多个沿直线布置且相连接的降尘喷嘴,多个所述的降尘喷嘴分别朝向所述导流板和所述相交区域。
[0016]所述破碎装置的出口连接有一破碎物管道,所述筛分装置的筛下出口连接有一筛分物管道;所述给料装置出口与所述筛分装置入口密封连接。在破碎装置出口和筛分装置筛下出口设置管道,能够包裹出料时产生的扬尘,并给与其沉降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减少扬
尘数量,提高系统运行时的降尘效果。同时,通过将给料装置出口与筛分装置入口密封连接,能够降低给料装置和筛分装置在运行时产生的扬尘规模,提高系统运行时的降尘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针对性地在建筑垃圾进料系统易产生扬尘的部位设置降尘装置,并对降尘装置以及其他装置的相关结构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降低了建筑垃圾进料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扬尘的规模,提高了系统的降尘能力,降低了系统降尘的成本和消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的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与建筑垃圾系统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包括给料装置(1)、筛分装置(2)、破碎装置(3)和降尘装置(4);所述给料装置(1)的出口与筛分装置(2)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筛分装置(2)的筛上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3)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降尘装置(4)包括设置在给料装置(1)的入口、筛分装置(2)的出口和破碎装置(3)的入口相交区域附近的降尘组件和与所述降尘组件相连通的供水管(6);所述降尘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降尘喷嘴(41),所述降尘喷嘴(41)分别朝向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筛分装置(2)的出口、破碎装置(3)的入口或朝向前述的相交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边缘靠近后续工序方向的一侧,且所述降尘组件向远离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组件通过一可在水平面内360
°
旋转的铰接组件(12)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进料系统还包括返料装置(5),所述返料装置(5)的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3)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降尘组件设置在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筛分装置(2)的出口、破碎装置(3)的入口和返料装置(5)的出口的相交区域附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垃圾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组件上方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钧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日新常熟环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