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324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给料装置、第一筛分装置、破碎装置、中间输送装置、第二筛分装置、成品输送装置、降尘装置和除尘装置;第一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连接破碎装置的进口,第一筛分装置的筛下出口和破碎装置的出口连接中间输送装置;中间输送装置的出口连接第二筛分装置的进口,第二筛分装置的筛下出口连接成品输送装置,第二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通过一返料输送装置连接至破碎装置的进口;降尘装置包括在多点布置的多个降尘组件;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气体入口的抽气管道。提高了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的降尘、除尘能力和稳定性,降低了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扬尘规模以及处理扬尘的成本和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行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行业的拆建和重建项目增加,由此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含地震后的建筑垃圾,如四川),这种建筑垃圾基本上不会自然降解,这种大量堆放的在几千年还能保持原物质状态的物质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大量建筑项目带来了建筑材料的需求。当把这种垃圾废弃物就地处理变成有用的建筑材料,得到钢材、塑料、可燃物质(变成热能),即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处理,能为人类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作出贡献。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均为现场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得到较小粒径的成品后再运出。在破碎、工艺内运输、成品装车等过程中,小粒径的骨料等成品极易产生扬尘,不利于环境保护。现有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的装置和处理工艺对扬尘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且处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该系统能显著提升建筑垃圾处理时的降尘能力和降尘稳定性,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给料装置、第一筛分装置、破碎装置、中间输送装置、第二筛分装置、成品输送装置、降尘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第一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连接所述破碎装置的进口,所述第一筛分装置的筛下出口和所述破碎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中间输送装置;所述中间输送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筛分装置的进口,所述第二筛分装置的筛下出口连接所述成品输送装置,所述第二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通过一返料输送装置连接至所述破碎装置的进口;所述降尘装置包括在多点布置的多个降尘组件;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气体入口的抽气管道。上述设计的具体思路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采用两级筛分的模式,对原料和破碎后物料进行两次筛分,将破碎后不满足粒径要求的物料重新返回破碎装置中进行破碎,在破碎和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本专利技术在多点布置了降尘、除尘装置,通过降尘、除尘装置的复合协同作用减少了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扬尘的规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降尘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给料装置入口处的第一降尘组件和设置在所述返料输送装置上的第二降尘组件;所述抽气管道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输送装置附近区域的第一气体入口和设置在所述破碎装置入口附近区域的第二气体入口。本专利技术在给料装置入口处、返料输送装置和成品输送装置处设置三个降尘组件,其依据在于,该三处位置为工艺起始点、终点或是上道工艺与下道工艺的连接处,两个装置之间的设置高度落差比较大,比如从第二筛分装置的筛上出口到返料输送装置、从成品输送装置到堆料或装车运输,在下落过程中极易造成扬尘,且给料装置入口处、返料输送装置扬尘颗粒较大,使用负压的除尘装置难以完全清除扬尘,而成品输送装置处则由于成品运输问题难以设置除尘装置,因此在该三处位置设置降尘组件对扬尘进行喷淋处理能最大程度上发挥降尘组件的功效、降低扬尘影响、节省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本专利技术在返料输送装置和中间输送装置处设置两个除尘系统的气体入口,其依据在于,该两处位置为工艺终点或是上道工艺与下道工艺的连接处,装置暴露在外,易受到天气(风力)的影响,而且装置之间的设置高度落差比较大,比如从返料输送装置到破碎装置、从中间输送装置到第二筛分装置,同时,经过筛分或破碎后的物料粒径相对较小,在下落过程中极易造成扬尘,因此在该两位置设置除尘系统的气体入口能最大程度上发挥除尘装置的功效、降低扬尘影响、节省成本和资源消耗,该两处位置均位于本专利技术建筑垃圾处理系统靠上的部位,也便于抽气管道的布置。所述第一降尘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第一降尘喷嘴,所述第一降尘喷嘴分别朝向给料装置入口、第一筛分装置出口和破碎装置入口方向;所述第一降尘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边缘靠近后续工序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降尘组件向远离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方向倾斜。将降尘组件设置在给料装置的入口靠近后续工序方向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一降尘组件对给料装置进料时的阻拦,更好地提高本专利技术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将降尘组件的布置形式设计为向远离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方向倾斜的方式,能够避免进料时对降尘组件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且该布置方式还能使降尘喷嘴更加准确地朝向筛分装置和破碎装置,提高降尘装置的降尘效果。所述第一降尘组件通过一可在水平面360°旋转的铰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边缘。通过上述设计,降尘组件能够在水平面内部360°旋转,能够将其倾斜方向在给料装置或破碎、筛分装置之间进行调整,使得使用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部位的扬尘情况针对性地对降尘组件的朝向进行调整,从而提升降尘装置以及进料系统的降尘能力。所述第二降尘组件包括布设在返料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下两侧的多个第二降尘喷嘴。所述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品输送装置出料口处的第三降尘组件;所述成品输送装置的出料端设置在显著高于出料落料点的位置,所述第三降尘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品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下方且出料落料时经过的区域;所述第三降尘组件包括第三降尘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降尘水管上的多个第三降尘喷嘴,所述第三降尘水管由多段子管道围成封闭或未封闭的环状,所述第三降尘喷嘴朝向所述第三降尘水管围成的环状内区域;所述第三降尘水管围成的环状内区域为所述成品输送装置的出料落料时经过的区域。将第三降尘组件设置成上述结构并布置在陈品输送装置输料方向末端的下方,能够对使第三降尘组件对下落的成品物料产生的扬尘进行针对性的喷淋和降尘,且如此设置不易产生死角,能提高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在户外或风力交大场景下的适用性和稳定降尘能力。所述抽气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排堵口;所述排堵口为所述抽气管道的管壁由内部向下凹陷形成的空间,所述排堵口底部设置有带有开关功能的出口。在抽气管道内部设置排堵口能够将原本易堆积在抽气管道内的石子等大颗粒物料及时清理出抽气管道,避免大颗粒物料对于后续工艺中的除尘装置的破坏和干扰,同时将排堵口的结构设置为抽气管道的管壁由内部向下凹陷形成的空间,能够使较重的大颗粒物料在经过抽气管道时陷入排堵口内部,进一步保护除尘装置,提升除尘效果。所述排堵口的出口上方设置有自出口方向向上倾斜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的最下方外缘与所述排堵口的管壁相分离并形成一缺口,所述挡板最上方与所述抽气管道的管壁相连。在排堵口内部设置的挡板在保证大颗粒物料经过挡板时能够由缺口陷入排堵口的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小颗粒粉尘陷入排堵口的几率,从而提升除尘效果,也减少了处理从排堵口排出粉尘的人工费用。所述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给料装置入口上方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降尘组件上方附近区域,且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给料装置的入口以及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附近区域。由于降尘组件与在给料装置入口处呈现一定的夹角布置,因此会造成部分降尘喷嘴喷射时仰角较大,降低降尘效果;在降尘组件上方布置导流板能够将降尘喷嘴喷出的液滴导流至需要降尘的区域,从而提升降尘效果,同时,导流板的存在还能在一定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给料装置(1)、第一筛分装置(2)、破碎装置(3)、中间输送装置(4)、第二筛分装置(5)、成品输送装置(6)、降尘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的筛上出口连接所述破碎装置(3)的进口,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的筛下出口和所述破碎装置(3)的出口连接所述中间输送装置(4);所述中间输送装置(4)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筛分装置(5)的进口,所述第二筛分装置(5)的筛下出口连接所述成品输送装置(6),所述第二筛分装置(5)的筛上出口通过一返料输送装置(7)连接至所述破碎装置(3)的进口;所述降尘装置包括在多点布置的多个降尘组件;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气体入口的抽气管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给料装置(1)、第一筛分装置(2)、破碎装置(3)、中间输送装置(4)、第二筛分装置(5)、成品输送装置(6)、降尘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的筛上出口连接所述破碎装置(3)的进口,所述第一筛分装置(2)的筛下出口和所述破碎装置(3)的出口连接所述中间输送装置(4);所述中间输送装置(4)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筛分装置(5)的进口,所述第二筛分装置(5)的筛下出口连接所述成品输送装置(6),所述第二筛分装置(5)的筛上出口通过一返料输送装置(7)连接至所述破碎装置(3)的进口;所述降尘装置包括在多点布置的多个降尘组件;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气体入口的抽气管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降尘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给料装置(1)入口处的第一降尘组件(8)和设置在所述返料输送装置(7)上的第二降尘组件(9);所述抽气管道(12)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输送装置(4)附近区域的第一气体入口(13)和设置在所述破碎装置(3)入口附近区域的第二气体入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尘组件(8)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第一降尘喷嘴(81),所述第一降尘喷嘴(81)分别朝向给料装置(1)入口、第一筛分装置(2)出口和破碎装置(3)入口方向;所述第一降尘组件(8)一端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边缘靠近后续工序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降尘组件(8)向远离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尘组件(8)通过一可在水平面内360°旋转的铰接组件(17)固定在所述给料装置(1)的入口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尘组件(9)包括布设在返料输送装置(7)的输送带上下两侧的多个第二降尘喷嘴(9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品输送装置(6)出料口处的第三降尘组件(10);所述成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日新常熟环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