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11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所述的积液盒结构包括积液盒本体;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一端连接积液盒本体,另一端连接三通接口;所述的三通接口中还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采用积液盒的形式,能有效解决碳罐进油和碳罐进油带来的问题;降低成本,若采用进口的阀体,价格昂贵,价格远远大于积液盒的成本;结构简单易实施,并且比起的双向阀更加可靠。的双向阀更加可靠。的双向阀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箱
,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碳罐一般装在汽车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气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汽车油箱则是汽车上用于装燃料的容器,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然而,现有技术中油箱管路中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0003]首先,油箱内加满燃油后,油箱内加满燃油后,随着车辆晃动时油箱内的燃油将会沿着阀体的缝隙跑入到管路中,管路中的燃油会被油箱内的压力直接压入到碳罐中,长时间将会导致碳罐失效,无法正常工作,比如:无法吸附、脱附油蒸汽。排放超标;碳罐内部阻力增大,油箱内的压力无法释放,导致油箱膨胀和无法正常加油。
[0004]其次,现在国家实行国六标准,排放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考虑到整车成本,不能采用进口的阀体,国产的阀体动态泄漏量较大,如果不能防止液态油进入到碳罐,将会导致碳罐受污染失效,排放无法达到国六标准,并且会出现加油跳枪或者油箱变形等不利的情况。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864912.3,申请日20151102,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止燃油箱碳罐堵塞的通气过滤装置。包括碳罐和灰滤盒,所述碳罐固定于燃油箱上,所述灰滤盒通过支架固定于燃油箱的注油管上,所述碳罐与灰滤盒之间通过第一碳罐通大气管相连通,所述灰滤盒还与第二碳罐通大气管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碳罐通大气管另一端连通大气,所述灰滤盒包括灰滤盒壳体和卡接在灰滤盒壳体上端的端盖,所述灰滤盒壳体内部设有滤棉,所述灰滤盒壳体上部外侧四个角处设有卡扣,所述端盖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凹槽。
[0006]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防止燃油箱碳罐堵塞的通气过滤装置,不仅具备通气功能,还具备过滤灰尘杂质的功能,防止碳罐堵塞造成油箱吸瘪的问题,并且便于拆卸及更换。但是关于一种解决油箱动态泄漏产生的液态油进入到碳罐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0007]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解决油箱动态泄漏产生的液态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而关于这种积液盒结构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油箱动态泄漏产生的液态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所述的积液盒结构包括积液盒本体;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一端连接积液盒本体,另一端连接三通接口;所述的三通接口中还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0011]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出油腔;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侧设置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呈垂直分布,并形成第一型腔;所述的第四隔板相对第三隔板呈倾斜设计,并与出油腔的一侧外壁形成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五隔板与出油腔的另一侧外壁形成第三型腔;所述的积液盒本体设置有出油气通道;所述的出油气通道的一端和通气管相通,另一端和出油腔相通;所述的出油气通道依次和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以及第三型腔相通,且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以及第三型腔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侧围体和盖板;所述的盖板贴合在侧围体上。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油腔包括第一油腔部和第二油腔部;所述的第一油腔部和第二油腔部相通,并形成凸字形;所述的第一油腔部上设置有与出油气通道相通的缺口。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的高度均相通,且该高度低于侧围体的高度。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油腔的高度和侧围体的高度相平齐,且出油腔在缺口处的挡板低于第一隔板的高度。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以及第四隔板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高度和侧围体的相平齐。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侧围体的背面在出油腔位置处设置有凹槽;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侧围体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座。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侧围体在背面还设置有加强块。
[0020]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采用积液盒的形式,能有效解决碳罐进油和碳罐进油带来的问题;降低成本,若采用进口的阀体,价格昂贵,价格远远大于积液盒的成本;结构简单易实施,并且比起的双向阀更加可靠。
[0022]2、积液盒的内部形成迷宫结构,液态油与油蒸汽进入到积液盒后,液态油储存在积液盒中,当车辆在转弯时,积液盒内的燃油会根据管路流回油箱中,因此液态油无法淹没到油蒸汽的通道,不能流入到碳罐中,油蒸汽随着上面缺口流入到碳罐进行吸附。
[0023]3、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以及第四隔板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高度和侧围体的相平齐。该设计的效果是:当盖板封闭后,盖板和各个型腔之间均留置有通气口,方便油蒸汽在各个型腔之间流动传输。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2是积液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3是积液盒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4为油蒸汽在积液盒本体内部的流向分布示意图。
[0028]附图5是积液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0]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31]1.积液盒本体
ꢀꢀꢀꢀꢀꢀꢀꢀꢀꢀꢀꢀꢀꢀꢀ
11.第一隔板
[0032]12.第二隔板
ꢀꢀꢀꢀꢀꢀꢀꢀꢀꢀꢀꢀꢀꢀꢀꢀ
13.第三隔板
[0033]14.第四隔板
ꢀꢀꢀꢀꢀꢀꢀꢀꢀꢀꢀꢀꢀꢀꢀꢀ
15.第五隔板
[0034]16.出油腔
ꢀꢀꢀꢀꢀꢀꢀꢀꢀꢀꢀꢀꢀꢀꢀꢀꢀꢀ
161.第一油腔部
[0035]162.第二油腔部
ꢀꢀꢀꢀꢀꢀꢀꢀꢀꢀꢀꢀꢀ
163.缺口
[0036]17.侧围体
ꢀꢀꢀꢀꢀꢀꢀꢀꢀꢀꢀꢀꢀꢀꢀꢀꢀꢀ
171.凹槽
[0037]172.加强块
ꢀꢀꢀꢀꢀꢀꢀꢀꢀꢀꢀꢀꢀꢀꢀꢀꢀ
173.固定座
[0038]18.盖板
ꢀꢀꢀꢀꢀꢀꢀꢀꢀꢀꢀꢀꢀꢀꢀꢀꢀꢀꢀ
19.支撑柱
[0039]2.第一型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液盒结构包括积液盒本体;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一端连接积液盒本体,另一端连接三通接口;所述的三通接口中还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出油腔;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侧设置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呈垂直分布,并形成第一型腔;所述的第四隔板相对第三隔板呈倾斜设计,并与出油腔的一侧外壁形成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五隔板与出油腔的另一侧外壁形成第三型腔;所述的积液盒本体设置有出油气通道;所述的出油气通道的一端和通气管相通,另一端和出油腔相通;所述的出油气通道依次和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以及第三型腔相通,且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以及第三型腔之间形成迷宫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液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液盒本体包括侧围体和盖板;所述的盖板贴合在侧围体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橙周椿云余洪刘洋王传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