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69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传感器外壳防护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包括透明罩体、顶盖和底座,所述顶盖通过合页连接在透明罩体的顶部,所述透明罩体卡接在底座的外壁上端,所述透明罩体的左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底座呈中空状,所述底座的内腔下侧设置有电加热组件,通过夹具的设置,将传感器本体夹持在透明罩体的内腔,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拨动机构转动,转动的拨动机构对传感器本体进行拨动,能够模仿传感器本体在电力隧道内受到冲击碰撞的情况;通过电加热组件、蒸汽出口的配合作用,输出蒸汽,蒸汽对传感器本体干扰,作为模仿电力隧道内潮湿的空气对传感器影响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外壳防护试验
,具体为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专门用来走电缆,电线。电力隧道内通常会设定传感器对电力隧道内的环境情况检测或者对电线、电缆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传感器的外壳通常为塑料材质制成,在使用时对传感器起到防护的效果,避免受到环境湿度或者碰撞的影响。对于传感器外壳通常只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很少具有对传感器及其外壳安装后的本体检测的试验装置,造成对于传感器外壳的防护等级评定不够准确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传感器外壳通常只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很少具有对传感器及其外壳安装后的本体检测的试验装置,造成对于传感器外壳的防护等级评定不够准确的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包括透明罩体、顶盖和底座,所述顶盖通过合页连接在透明罩体的顶部,所述透明罩体卡接在底座的外壁上端,所述透明罩体的左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底座呈中空状,所述底座的内腔下侧设置有电加热组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透明罩体的内腔左侧壁横向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端连接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的右端连接有夹具,所述透明罩体的内腔设置有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位于夹具的右侧且与夹具的位置对应,所述拨动机构的右后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透明罩体的内壁上,所述透明罩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加热组件、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呈内凹状。优选的,所述底座与透明罩体的连接处嵌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中间气囊体和一体成型在中间气囊体两端的支柱,所述支撑杆的右端、夹具的左端均开设有与支柱相适配的插接槽,所述支柱对应插接在插接槽内并通过粘接剂粘接。优选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拨板,所述拨板的侧壁上嵌入有橡胶拨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夹具的设置,将传感器本体夹持在透明罩体的内腔,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拨动机构转动,转动的拨动机构对传感器本体进行拨动,能够模仿传感器本体在电力隧道内受到冲击碰撞的情况;2)通过电加热组件、蒸汽出口的配合作用,输出蒸汽,蒸汽对传感器本体干扰,作为模仿电力隧道内潮湿的空气对传感器影响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气囊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拨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明罩体、2顶盖、3底座、4出气管、5电加热组件、6蒸汽出口、7支撑杆、8气囊组件、81中间气囊体、82支柱、9夹具、10拨动机构、101拨板、102橡胶拨条、11驱动电机、12开关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包括透明罩体1、顶盖2和底座3,顶盖2通过合页连接在透明罩体1的顶部,透明罩体1卡接在底座3的外壁上端;透明罩体1、顶盖2和底座3之间呈分体的设计,方便安装与拆卸作用;透明罩体1的左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气管4;出气管4用于将内部的蒸汽排出,避免透明罩体1内部气压过大;底座3呈中空状,底座3的内腔下侧设置有电加热组件5,底座3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蒸汽出口6;电加热组件5为电阻丝加热组件,通电后,电能通过电阻转换为热能并对底座3内的水加热,使得水受热蒸发为水蒸气并通过蒸汽出口6进入到透明罩体1的内部;透明罩体1的内腔左侧壁横向设置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右端连接有气囊组件8,气囊组件8的右端连接有夹具9;夹具9用于对传感器进行夹持作用,且使得一部分的传感器外壳置于夹具9的外部,方便正常的对传感器外壳拨动作用,模仿碰撞的情况;透明罩体1的内腔设置有拨动机构10,拨动机构10位于夹具9的右侧且与夹具9的位置对应,拨动机构10的右后端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1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透明罩体1的内壁上;驱动电机11带动拨动机构10转动,转动的拨动机构10对传感器外壳进行拨动,实现拨动情况的试验;透明罩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开关组件12,开关组件12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加热组件5、驱动电机11电性连接;开关组件12外接电源,控制电加热组件5、驱动电机11的开始工作和停止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地,底座3的上表面呈内凹状,当透明罩体1内部的蒸汽液化时,方便集中收集并回流至底座3内。进一步地,底座3与透明罩体1的连接处嵌入有密封圈,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通过橡胶密封圈的设置,增加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气囊组件8包括中间气囊体81和一体成型在中间气囊体81两端的支柱82,支撑杆7的右端、夹具9的左端均开设有与支柱82相适配的插接槽,支柱82对应插接在插接槽内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气囊组件8在支撑杆7、夹具9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支撑杆7、夹具9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拨动机构10包括安装在驱动电机11输出轴上的拨板101,拨板101的侧壁上嵌入有橡胶拨条102,通过橡胶拨条102的设置,对夹具9上的传感器进行拨动,且橡胶拨条102能够弹性变形,不容易被折断,方便下一次的拨动作用。工作原理:开启顶盖2,将传感器本体夹持在夹具9上,使得传感器的外壳露一部分在外部,使得橡胶拨条102能够接触到传感器的外壳部分;传感器接电,使得传感器正常检测输出数据,当传感器数据骤变,视传感器损坏。潮湿空气对传感器外壳防护效果的试验:通过开关组件12闭合电加热组件5的供电电路(此时驱动电机11处于关闭的状态),电加热组件5通电后加热使得底座3的内部水受热产生蒸汽(底座3内通过蒸汽出口6预先加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包括透明罩体(1)、顶盖(2)和底座(3),所述顶盖(2)通过合页连接在透明罩体(1)的顶部,所述透明罩体(1)卡接在底座(3)的外壁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体(1)的左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气管(4),所述底座(3)呈中空状,所述底座(3)的内腔下侧设置有电加热组件(5),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蒸汽出口(6),所述透明罩体(1)的内腔左侧壁横向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右端连接有气囊组件(8),所述气囊组件(8)的右端连接有夹具(9),所述透明罩体(1)的内腔设置有拨动机构(10),所述拨动机构(10)位于夹具(9)的右侧且与夹具(9)的位置对应,所述拨动机构(10)的右后端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透明罩体(1)的内壁上,所述透明罩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开关组件(12),所述开关组件(12)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加热组件(5)、驱动电机(11)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隧道传感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装置,包括透明罩体(1)、顶盖(2)和底座(3),所述顶盖(2)通过合页连接在透明罩体(1)的顶部,所述透明罩体(1)卡接在底座(3)的外壁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体(1)的左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气管(4),所述底座(3)呈中空状,所述底座(3)的内腔下侧设置有电加热组件(5),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蒸汽出口(6),所述透明罩体(1)的内腔左侧壁横向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右端连接有气囊组件(8),所述气囊组件(8)的右端连接有夹具(9),所述透明罩体(1)的内腔设置有拨动机构(10),所述拨动机构(10)位于夹具(9)的右侧且与夹具(9)的位置对应,所述拨动机构(10)的右后端与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透明罩体(1)的内壁上,所述透明罩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开关组件(12),所述开关组件(12)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加热组件(5)、驱动电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刚周彤王未王旭玮郭建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瑞翔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