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37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包括落煤管口,所述落煤管口的一侧设置有螺旋给煤机,所述螺旋给煤机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给煤机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在落煤管口的上部设置有播煤风管,且播煤风管的一端与锅炉相连通,然后引自锅炉一次热风,通过热风封住落煤管口,使炉膛的正压烟气不反窜,避免落煤管口中的燃煤发生热粘结,当出现堵煤的情况,可以打开堵头进行人工疏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落煤管口被堵塞的情况发生,对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
,具体为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在炉膛内把矿物燃料控制在特殊的流化状态下燃烧产生蒸汽的设备;这里细小的固体颗粒在一定速度下输送通过炉膛,离开炉膛的颗粒绝大部分由气固分离器捕获,在距离布风板一定高度送回炉膛,形成足够的固体物料循环,保证比较均匀的炉膛温度,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炉内脱硫效率高、NOX排放量小、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比大及灰渣可综合利用等优点;较之其他的清洁煤发电技术,CFB锅炉技术是投资与运行成本相对最低,适合我国资源等特点的清洁煤发电技术,特别是在燃用劣质燃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火力发电厂负荷调节范围较大、煤种多变、燃煤与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成为首选的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燃烧技术;现有的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的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一般采用螺旋给煤机将燃煤从煤仓输送到炉膛内进行燃烧,由于锅炉炉膛是在正压下运行,同时燃煤都具有一定的热粘结性;当烟气反窜时,使燃煤受热,达到粘结温度产生粘结,直至落煤管被堵塞,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另外燃煤含水分较多时,也往往容易堵煤;2.现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的料斗下料时,容易造成煤原料吸附在料斗的内壁,从而影响下料的效率;3.且现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上的播煤风管大都没有过滤装置,容易导致煤屑等杂质串流到锅炉内,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包括落煤管口,所述落煤管口的一侧设置有螺旋给煤机,所述螺旋给煤机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给煤机的外部,所述螺旋给煤机远离落煤管口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位于螺旋给煤机外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所述螺旋给煤机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杆,且第三转动杆延伸至料斗的内部,所述第三转动杆位于料斗内部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搅拌叶,所述安装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远离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的外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皆设置有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靠近安装板一端的外侧与第三转动杆位于料斗外部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外侧套设有皮带,所述落煤管口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播煤风管,且播煤风管延伸至落煤管口的内部,所述落煤管口顶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堵头,所述播煤风管内部两侧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播煤风管内部两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敲击组件。优选的,所述敲击组件包括第四转动杆、扇叶和偏心轮,所述第四转动杆位于播煤风管内部两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四转动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多组扇叶,所述第四转动杆外侧的两端设置有偏心轮。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保护罩。优选的,所述落煤管口的底部设置有膨胀节,且膨胀节的底部设置有下煤头。优选的,所述播煤风管位于落煤管口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缩口喷嘴。优选的,所述下煤头由J型结构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通过在落煤管口的上部设置有播煤风管,且播煤风管的一端与锅炉相连通,然后引自锅炉一次热风,通过热风封住落煤管口,使炉膛的正压烟气不反窜,避免落煤管口中的燃煤发生热粘结,当出现堵煤的情况,可以打开堵头进行人工疏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落煤管口被堵塞的情况发生,对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通过搅拌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料斗的内壁进行刮动,可防止煤原料粘附在料斗的内壁,从而提高料斗的下料效率,通过敲击组件的相互配合,对过滤网板进行间歇敲击,从而避免过滤网板上的煤屑杂质长时间堆积造成堵塞,避免影响过滤效果,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1.通过在落煤管口的上部设置有播煤风管,且播煤风管的一端与锅炉相连通,然后引自锅炉的热风,通过热风封住落煤管口,使炉膛的正压烟气不反窜,避免落煤管口中的燃煤发生热粘结,当出现堵煤的情况,可以打开堵头进行人工疏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落煤管口被堵塞的情况发生,对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2.通过安装板、皮带、安装架、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料斗、搅拌叶和皮带轮等组件的相互配合,可对料斗的内壁进行刮动,可防止煤原料粘附在料斗的内壁,从而提高料斗的下料效率;3.通过第四转动杆、扇叶和偏心轮等组件的相互配合,对过滤网板进行间歇敲击,从而避免过滤网板上的煤屑杂质长时间堆积造成堵塞,从而影响过滤效果,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料斗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放大图。图中:1、螺旋给煤机;2、螺旋叶;3、第一转动杆;4、播煤风管;5、堵头;6、膨胀节;7、下煤头;8、伺服电机;9、锥齿轮;10、第二转动杆;11、料斗;12、搅拌叶;13、皮带轮;14、安装板;15、皮带;16、安装架;17、第三转动杆;18、落煤管口;19、过滤网板;20、第四转动杆;21、扇叶;22、偏心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包括落煤管口18,落煤管口18的一侧设置有螺旋给煤机1,螺旋给煤机1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3,且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给煤机1的外部,螺旋给煤机1远离落煤管口18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3位于螺旋给煤机1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转动杆3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2,螺旋给煤机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料斗11,便于下料,料斗11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16,安装架1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杆17,且第三转动杆17延伸至料斗11的内部,第三转动杆17位于料斗11内部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搅拌叶12,方便搅拌,安装架1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板14,便于安装,安装板14底部远离安装架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0,第二转动杆10一端的外侧与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皆设置有锥齿轮9,第二转动杆10靠近安装板14一端的外侧与第三转动杆17位于料斗11外部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皮带轮13,皮带轮13的外侧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包括落煤管口(18),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管口(18)的一侧设置有螺旋给煤机(1),所述螺旋给煤机(1)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3),且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给煤机(1)的外部,所述螺旋给煤机(1)远离落煤管口(18)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3)位于螺旋给煤机(1)外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2),所述螺旋给煤机(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料斗(11),所述料斗(11)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杆(17),且第三转动杆(17)延伸至料斗(11)的内部,所述第三转动杆(17)位于料斗(11)内部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搅拌叶(12),所述安装架(1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底部远离安装架(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0),所述第二转动杆(10)一端的外侧与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皆设置有锥齿轮(9),所述第二转动杆(10)靠近安装板(14)一端的外侧与第三转动杆(17)位于料斗(11)外部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皮带轮(13),所述皮带轮(13)的外侧套设有皮带(15),所述落煤管口(1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播煤风管(4),且播煤风管(4)延伸至落煤管口(18)的内部,所述落煤管口(18)顶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堵头(5),所述播煤风管(4)内部两侧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板(19),所述播煤风管(4)内部两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敲击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机的播煤风装置,包括落煤管口(18),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管口(18)的一侧设置有螺旋给煤机(1),所述螺旋给煤机(1)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3),且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延伸至螺旋给煤机(1)的外部,所述螺旋给煤机(1)远离落煤管口(18)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3)位于螺旋给煤机(1)外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2),所述螺旋给煤机(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料斗(11),所述料斗(11)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转动杆(17),且第三转动杆(17)延伸至料斗(11)的内部,所述第三转动杆(17)位于料斗(11)内部的外侧设置有两组搅拌叶(12),所述安装架(1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底部远离安装架(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0),所述第二转动杆(10)一端的外侧与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皆设置有锥齿轮(9),所述第二转动杆(10)靠近安装板(14)一端的外侧与第三转动杆(17)位于料斗(11)外部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皮带轮(13),所述皮带轮(13)的外侧套设有皮带(15),所述落煤管口(1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播煤风管(4),且播煤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桐孔凡敬丁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树根聚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