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98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台,承载台下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出轴的负载机构,负载机构的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连接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转向柱总成输出轴;承载台上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入轴的加载机构,加载机构的加载电机输出轴依次连接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转向柱总成输入轴;升降机构通过支撑板上固连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竖直的第一丝杠螺母付驱动第一托架在导柱上滑动,实现加载机构的上下位置调整;承载台上的夹持机构用于夹持转向柱总成,夹持机构包括夹持装置,以及带动夹持装置上下及前后移动的上下调整装置、前后调整装置。本申请具有结构合理、测试通用性好、安装调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
本申请涉及汽车装配生产线检测
,具体是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PowerSteering,简称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近年来在国内车辆领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EPS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可靠性、驾驶舒适性以及操作灵敏与轻便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投入生产之前进行一些列的性能测试时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研究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然而目前因为各种型号的实验台及试验方法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也大不相同。电动助力系统装配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其各项数据参数进行测试,大部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机械转向系统的主要构件都为转矩信号获取,并不能完成不同款式或类型电动车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需求,因此客观、准确并快速对电动助力系统参数进行检测对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一致性至关重要,设计一种通用性强、结构可靠、测试简单的测试装置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车助力转向系统中,因而无法满足不同款式或类型的电动车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需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性和性能的一致性,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包括转向柱总成,所述转向柱总成包括转向柱总成输入轴、转向柱总成输出轴和总成支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下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出轴的负载机构,所述承载台上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入轴的加载机构,以及驱动所述加载机构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用于夹持转向柱总成的夹持机构;所述负载机构包括固连在承载台下方的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下端固连负载电机,所述承载台上设有与转向柱总成输出轴对应的通孔,所述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连接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转向柱总成输出轴;所述加载机构包括上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上端固连加载电机,所述加载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连接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转向柱总成输入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连在承载台上且位于通孔后方竖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侧固连第一驱动电机和竖直的第一丝杠螺母付,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螺母付的丝杠,沿所述支撑板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固连在承载台的导柱,所述导柱上滑动连接第一托架,所述上支撑座固接在第一托架的前侧,所述上支撑座与所述第一丝杠螺母付的螺母固连;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装置,以及带动夹持装置上下及前后移动的上下调整装置、前后调整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在前后调整装置前端的一对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相对竖直设置,两个安装板之间分别连接水平的滑杆和双向丝杠,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一对夹板,两所述夹板还与双向丝杠螺接,两所述夹板沿通孔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板上固接步进电机,所述双向丝杠一端固连带轮,所述步进电机与带轮之间连接同步带;所述加载电机、负载电机、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总成控制器、升降机构、夹持装置、上下调整装置和前后调整装置分别电连接的工控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负载机构通过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与转向柱总成输出轴连接,加载机构通过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与转向柱总成输入轴连接,升降机构可调节加载机构的上下高度以适应不同的转向柱总成的需求;上下调整装置调节夹持装置的上下高度,前后调整装置调节夹持装置的前后位置,从而使夹持装置能够与总成支架对应并夹紧;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的扭矩信号、角度编码信号及被测转向柱总成的总成控制器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等信号实时传送给工控模块,加载电机和负载电机按照测试设定的参数进行运转,工控模块对这些信号进行计算后,将结果进行输出;该测试装置具有结构合理、测试通用性好,安装调试方便。优选的,所述上下调整装置包括固连在支撑板后侧的第二驱动电机和竖直的第二丝杠螺母付,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杠螺母付的丝杠,所述第二丝杠螺母付的螺母固连水平的托板,所述支撑板后方的导柱上滑动连接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位于第一托架的下方且与托板固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丝杠螺母付的丝杠转动,第二丝杠螺母付的螺母带动托板做上下移动,由于托板与第二托架固连,托板依托第二托架在导柱上可平稳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夹持装置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优选的,所述前后调整装置包括托板上固连的第三驱动电机和第三丝杠螺母付,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三丝杠螺母付的丝杠,所述第三丝杠螺母付的丝杠轴线与通孔轴线相交且垂直,所述第三丝杠螺母付的螺母固连U形推架,所述U形推架开口朝前;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竖直的滑轨,两所述滑轨上分别滑动连接一对水平的第一滑板,两所述第一滑板外侧分别设有水平的导轨,两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一对滑块,两所述滑块分别与U形推架固连,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U形推架前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托板上固连的第三驱动电机驱动第三丝杠螺母付的丝杠转动,第三丝杠螺母付的螺母带动U形推架前后移动,以适应不同粗细体积的转向柱总成;通过在支撑板两侧滑动连接第一滑板,第一滑板的导轨连接滑块,滑块又与U形推架固连,进一步确保了U形推架前后移动的平稳性。优选的,两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一对第二滑板,两所述第二滑板位于两所述第一滑板的上方,两所述第二滑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支撑座固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支撑板左右两侧的滑轨上滑动连接一对第二滑板,两个第二滑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上支撑座固连,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升降机构运行的平稳性。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还设有柔性夹持单元,所述柔性夹持单元包括两个夹板内侧的一对调节板,两所述夹板上设有导向孔,两所述调节板上设有与相应导向孔适配的导向杆,两所述调节板可沿导向孔左右水平移动,所述夹板与调节板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弹性件,所述导向杆尾端设有螺纹并螺接调节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夹板与调节板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弹性件调节板,当调节板夹持总成支架时,调节板首先与总成支架抵靠并压缩弹性件,调节板上的导向杆沿导向孔向外侧移动,该结构使夹持装置在夹持总成支架时能够避免对总成支架的硬挤压,保证转向柱总成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两端分别同轴连接柔性联轴器,靠近转向柱总成一侧的柔性联轴器还连接花键杆,所述花键杆下方连接柔性对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柔性联轴器可以保证加载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向柱总成输入轴一同转动,并能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设置柔性对接组件可以避免上花键套与转向柱总成输入轴套接过程中的硬挤伤。优选的,所述柔性对接组件包括限位环、弹簧和上花键套,所述限位环与花键杆卡接,所述限位环下端固连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连上花键套,所述上花键套上部与花键杆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上花键套上部与花键杆花键适配,限位环固定在花键杆上,当上花键套与转向柱总成输入轴套接时,上花键套先与转向柱总成输入轴抵靠,由于套接时花键齿适配的偏差,转向柱总成输入轴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包括转向柱总成(1),所述转向柱总成(1)包括转向柱总成输入轴(11)、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总成支架(13)和总成控制器(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台(2),所述承载台(2)下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的负载机构(3),所述承载台(2)上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入轴(11)的加载机构(4),以及驱动所述加载机构(4)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所述承载台(2)上设有用于夹持转向柱总成(1)的夹持机构(6);/n所述负载机构(3)包括固连在承载台(2)下方的下支撑座(31),所述下支撑座(31)下端固连负载电机(32),所述承载台(2)上设有与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对应的通孔(21),所述负载电机(32)的输出轴依次连接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33)、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n所述加载机构(4)包括上支撑座(41),所述上支撑座(41)上端固连加载电机(42),所述加载电机(42)的输出轴依次连接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43)、转向柱总成输入轴(11);/n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固连在承载台(2)上且位于通孔(21)后方竖直的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前侧固连第一驱动电机(52)和竖直的第一丝杠螺母付(5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螺母付(53)的丝杠,沿所述支撑板(51)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固连在承载台(2)的导柱(54),所述导柱(54)上滑动连接第一托架(55),所述上支撑座(41)固接在第一托架(55)的前侧,所述上支撑座(41)与所述第一丝杠螺母付(53)的螺母固连;/n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夹持装置(61),以及带动夹持装置(61)上下及前后移动的上下调整装置(62)、前后调整装置(63);所述夹持装置(61)包括固定在前后调整装置(63)前端的一对安装板(611),两个安装板(611)相对竖直设置,两个安装板(611)之间分别连接水平的滑杆(6111)和双向丝杠(6112),所述滑杆(6111)上滑动连接一对夹板(612),两所述夹板(612)还与双向丝杠(6112)螺接,两所述夹板(612)沿通孔(21)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板(611)上固接步进电机(613),所述双向丝杠(6112)一端固连带轮(614),所述步进电机(613)与带轮(614)之间连接同步带(615);/n所述加载电机(42)、负载电机(32)、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43)、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33)、总成控制器(14)、升降机构(5)、夹持装置(61)、上下调整装置(62)和前后调整装置(63)分别电连接的工控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包括转向柱总成(1),所述转向柱总成(1)包括转向柱总成输入轴(11)、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总成支架(13)和总成控制器(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台(2),所述承载台(2)下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的负载机构(3),所述承载台(2)上方设有用于连接转向柱总成输入轴(11)的加载机构(4),以及驱动所述加载机构(4)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5),所述承载台(2)上设有用于夹持转向柱总成(1)的夹持机构(6);
所述负载机构(3)包括固连在承载台(2)下方的下支撑座(31),所述下支撑座(31)下端固连负载电机(32),所述承载台(2)上设有与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对应的通孔(21),所述负载电机(32)的输出轴依次连接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33)、转向柱总成输出轴(12);
所述加载机构(4)包括上支撑座(41),所述上支撑座(41)上端固连加载电机(42),所述加载电机(42)的输出轴依次连接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43)、转向柱总成输入轴(11);
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固连在承载台(2)上且位于通孔(21)后方竖直的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前侧固连第一驱动电机(52)和竖直的第一丝杠螺母付(5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螺母付(53)的丝杠,沿所述支撑板(51)四周均匀分布多个固连在承载台(2)的导柱(54),所述导柱(54)上滑动连接第一托架(55),所述上支撑座(41)固接在第一托架(55)的前侧,所述上支撑座(41)与所述第一丝杠螺母付(53)的螺母固连;
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夹持装置(61),以及带动夹持装置(61)上下及前后移动的上下调整装置(62)、前后调整装置(63);所述夹持装置(61)包括固定在前后调整装置(63)前端的一对安装板(611),两个安装板(611)相对竖直设置,两个安装板(611)之间分别连接水平的滑杆(6111)和双向丝杠(6112),所述滑杆(6111)上滑动连接一对夹板(612),两所述夹板(612)还与双向丝杠(6112)螺接,两所述夹板(612)沿通孔(21)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板(611)上固接步进电机(613),所述双向丝杠(6112)一端固连带轮(614),所述步进电机(613)与带轮(614)之间连接同步带(615);
所述加载电机(42)、负载电机(32)、加载扭矩转角传感器(43)、负载扭矩转角传感器(33)、总成控制器(14)、升降机构(5)、夹持装置(61)、上下调整装置(62)和前后调整装置(63)分别电连接的工控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调整装置(62)包括固连在支撑板(51)后侧的第二驱动电机(621)和竖直的第二丝杠螺母付(62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2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杠螺母付(622)的丝杠,所述第二丝杠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平罗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英诺菲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