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1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分别设置在防撞梁的两端,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均设置有导流面,导流面向发动机水箱的方向倾斜;第三导流板设置在防撞梁的底部,第三导流板上设置有自锁结构,自锁结构与防撞梁上的小腿保护杆配合。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的配合,实现了将进入格栅的空气充分引导至发动机水箱,有效提升了散热降温的效果;同时,该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可以利用汽车现有防撞梁实现安装固定,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变水箱结构的前提下将格栅处的进气全部引导至水箱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进气导流机构
本申请涉及汽车部件降温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进气导流机构。
技术介绍
新车型在高温条件下行驶时,发动机会产生高温,由于空调制冷速度慢不能及时散热降温,需要通过格栅将进气全部导入水箱板上,以提升散热和制冷性能。但是,为了能够将进气导入至水箱板上,需要在现有水箱设计的基础上,在水箱两侧及底部增加导向机构。而由于水箱是在现有已开发模具中成型,难以对模具再进行更改,需要额外开发模具以在水箱上成型导向机构,这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进气导流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在不改变水箱结构的前提下将格栅处的进气全部引导至水箱板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中,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分别设置在防撞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上均设置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向发动机水箱的方向倾斜;第三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防撞梁的底部,所述第三导流板上设置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与防撞梁上的小腿保护杆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导流板(2)和第二导流板(3),所述第一导流板(2)和所述第二导流板(3)分别设置在防撞梁(1)的两端,所述第一导流板(2)和所述第二导流板(3)上均设置有导流面(211),所述导流面(211)向发动机水箱的方向倾斜;/n第三导流板(4),设置在所述防撞梁(1)的底部,所述第三导流板(4)上设置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与防撞梁(1)上的小腿保护杆(5)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流板(2)和第二导流板(3),所述第一导流板(2)和所述第二导流板(3)分别设置在防撞梁(1)的两端,所述第一导流板(2)和所述第二导流板(3)上均设置有导流面(211),所述导流面(211)向发动机水箱的方向倾斜;
第三导流板(4),设置在所述防撞梁(1)的底部,所述第三导流板(4)上设置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与防撞梁(1)上的小腿保护杆(5)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翻转盖板(41)和螺钉(43),所述翻转盖板(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板(4)转动相连,所述翻转盖板(4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螺钉(43)与所述第三导流板(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盖板(41)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三导流板(4)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盖板(41)与所述第三导流板(4)一体成型,所述翻转盖板(41)能够在与所述第三导流板(4)连接位置处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进气导流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步海王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