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179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5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高强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的组分:水泥、矿粉、粉煤灰、天然砂、再生粗骨料、聚丙二醇、碳酸氢钠、白云岩粉、二乙醇酰胺、硅藻土、减水剂和水;其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将相应重量份数的水泥、矿粉、粉煤灰、天然砂、再生粗骨料、白云岩粉、碳酸氢钠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预拌混凝土;步骤二,将相应重量份数的二乙醇酰胺、白云岩粉、减水剂和预拌混凝土混合,搅拌均匀得到高强再生混凝土。本申请的高强再生混凝土可用于建筑、桥梁路面施工使用,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工作性能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制备技术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因不能满足城市规划要求而被拆除重建,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置问题。我国建筑垃圾堆存占用的土地面积达1.5亿m2以上,且建筑垃圾堆存量仍在逐年增加。为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建筑垃圾堆存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研究工作者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加工和处理,已经可以生产出多种建筑再生材料,其中,再生混凝土就是重要一例。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911345625.0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由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粗骨料组合物200份、水泥70份、高炉矿渣20-50份、天然河砂30-45份、废塑料0-8份、减水剂5-10份和水30-40份;所述再生粗骨料经除杂、磁选、粉碎、筛分、淋洗与干燥处理,制备得到的混凝土有效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降低了新建工程的成本。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得到的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再生骨料在破碎、筛分过程中,因碰撞和摩擦使再生骨料内部产生裂纹和缝隙,所以再生骨料的强度低于原生骨料,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所述高强再生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260-280份、矿粉20-40份、粉煤灰40-60份、天然砂200-260份、再生粗骨料900-1100份、聚丙二醇7-30份、碳酸氢钠5-20份、白云岩粉30-70份、减水剂6-10份和水120-15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本申请选用了再生粗骨料,改善了传统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无害化堆存的处理方式,增强了对建筑垃圾的利用,节约了原生骨料的用量,具备环保节能的效果。其次,本申请选用了聚丙二醇,聚丙二醇包裹再生骨料表面并进入其大孔和毛细孔,表面和孔隙中的聚合物相互靠近,水分蒸发,温度达到最低成膜温度时,聚合物颗粒变形并进一步密实;温度达到玻璃化温度时,随着水分继续蒸发,聚合物颗粒进一步相互挤压渗透,形成有一定强度的聚合物膜,从而达到增强再生粗骨料的抗压强度的目的。碳酸氢钠在水泥水化放热过程中发生分解产生CO2,CO2和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Ca(OH)2反应产生难溶性的CaCO3,碳化反应固相产物填充再生粗骨料附着砂浆的孔隙,提高了密实性,降低了孔隙率和吸水性,从而提高了再生粗骨料的强度。白云岩粉是白云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白云岩粉加入混凝土中,可以填充再生骨料表面的孔隙,还能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Ca(O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粘结性较好的胶凝性水化产物,提高再生骨料和胶凝材料之间的粘结力,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由上述组分相结合制备得到的混凝土,能有效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制得的混凝土具有较佳的工作性能,使用性能稳定。优选的,所述聚丙二醇的粘度为50-100Pa·s。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丙二醇的粘度选择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聚丙二醇在再生粗骨料表面扩散,有利于聚丙二醇在再生粗骨料之间均匀分布,使得硬化后聚合物颗粒之间更加密实,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选的,所述白云岩的粒径为20-50微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白云岩粉的粒径选择在上述范围内,使得白云岩粉可以更充分的填充于再生骨料表面的孔隙中,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选的,所述再生粗骨料经以下步骤制成:第一步,将废弃混凝土粉碎过筛,得到筛下物,在筛下物中加入氮化硅粉,混合均匀得到细化混凝土;第二步,将细化混凝土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25%的水玻璃溶液中,水玻璃溶液没过细化混凝土,浸泡时间为30min-3h,将浸泡后的细化混凝土捞出自然晾干,干燥堆存,即制成再生粗骨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水玻璃溶液对细化混凝土进行浸泡,利用水玻璃溶液与再生骨料上附着的旧水泥砂浆产生反应,水玻璃溶液与Ca(OH)2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硬化后的硅酸钙凝胶填充材料中的孔隙,使材料致密,从而提高再生粗骨料的强度。加入氮化硅粉可以抑制水玻璃溶液浸泡细化混凝土所导致的碱骨料反应,从而提高水玻璃处理后再生粗骨料的耐久性。优选的,所述原料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10-20份的二乙醇酰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乙醇酰胺是分子中带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双亲结构化合物,二乙醇酰胺加入水泥浆体中后,二乙醇酰胺可以渗透进入再生粗骨料的空隙以及裂纹中,水泥硬化后,二乙醇酰胺固化成膜,从而堵住再生粗骨料表面的空隙与裂纹,又由于二乙醇酰胺亲水基团一端与再生骨料孔隙内的含氧官能团通过氢键有效结合,二乙醇酰胺的疏水基团一端位于再生骨料表面,因此提高了再生骨料表面的疏水性,从而降低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进一步增强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性能。优选的,所述原料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25-35份的硅藻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藻土的活性较高,微集料填充效应好,消耗了水泥浆体中多余的氢氧化钙,能有效改善硬化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使混凝土中硬化水泥浆体与再生粗骨料的界面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制备步骤:S1:将水泥、矿粉、粉煤灰、天然砂、再生粗骨料、白云岩粉、碳酸氢钠和水混合,搅拌30-60s得到搅拌均匀的预拌混凝土;S2:在预拌混凝土中加入聚丙二醇和减水剂,搅拌1-3min得到高强再生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泥、矿粉、粉煤灰、天然砂、再生粗骨料、白云岩粉、碳酸氢钠和水混合就可制得预拌混凝土,再将聚丙二醇和减水剂与预拌混凝土混合,搅拌至规定时间后就完成了混凝土的制备,制备出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好,使用性能稳定。优选的,S2步骤中还加入了二乙醇酰胺和硅藻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缩短二乙醇酰胺和硅藻土的搅拌时间,有利于混凝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再生粗骨料代替传统的碎石粗骨料,由于在混凝土制备时加入聚丙二醇和碳酸氢钠,聚丙二醇水分蒸发后,聚合物颗粒之间相互挤压渗透,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聚合物膜,从而提高再生粗骨料的抗压强度;碳酸氢钠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CO2,CO2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碳化反应,碳化反应产物填充于再生骨料的孔隙之间,降低了孔隙率和吸水性,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二乙醇酰胺,二乙醇胺可以渗透进入再生粗骨料的空隙及裂纹中,由于二乙醇酰胺亲水一端与再生骨料孔隙内的含氧官能团结合,二乙醇酰胺的疏水基团一端位于再生骨料表面,因此提高了再生骨料表面的疏水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再生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260-280份、矿粉20-40份、粉煤灰40-60份、天然砂200-260份、再生粗骨料900-1100份、聚丙二醇7-30份、碳酸氢钠5-20份、白云岩粉30-70份、减水剂6-10份和水120-15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再生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泥260-280份、矿粉20-40份、粉煤灰40-60份、天然砂200-260份、再生粗骨料900-1100份、聚丙二醇7-30份、碳酸氢钠5-20份、白云岩粉30-70份、减水剂6-10份和水12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二醇的粘度为50-100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云岩的粒径为20-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经以下步骤制成:第一步,将废弃混凝土粉碎过筛,得到筛下物,在筛下物中加入氮化硅粉,混合均匀得到细化混凝土;第二步,将细化混凝土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25%的水玻璃溶液中,水玻璃溶液没过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晓东钟晓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金华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