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71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有模具,模具包括有模体,模体内设有用于与待覆膜制品配合的型腔,模体上安装有模具盖板,模具的一侧设有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抽气管道,抽气管道通过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模具的另一侧设有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压缩装置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与空气压缩装置之间通过加压管道连通,型腔底端对应的模体内铺设有温度控制管道,温度控制管道通过管道与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模腔内的制品和真空袋膜进行抽真空和加压,同时通过模体底端部铺设的温度控制管道对模腔进行加热,简单方便操作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配件制品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碳纤维具有重量超轻的特点,其制成的碳纤维无人机架重量非常轻,和其他材质无人机相比,续航时间更长,坚固性强;为了增加制品的使用寿命,需要对制品进行覆膜等工艺处理。现有技术中大都是将制品放置在模具内进行抽真空,把覆膜铺层抽住,然后再将整个模具和铺层放入一个大型的密闭的热压罐体中,然后罐体加温空气在铺层表面施加一层压力,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大的密闭的罐体使用成本高,因为一个大的罐体要达到8公斤的压力,相当于对整个罐体进行重启,整个罐体进行加热,浪费很多电和时间,大的罐体模具不同,很占空间,每个罐体只能做一次制品,在其冷却时,要把罐体内的温度降下来,没有很好的降温措施,要在罐体内自然进行冷却,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加工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工艺和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实现对模腔内的制品和真空袋膜进行抽真空和加压,同时通过模体底端部铺设的温度控制管道对模腔进行加热,简单方便操作和控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有用于覆膜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有模体,所述模体内设有用于与待覆膜制品配合的型腔,所述模体上安装有模具盖板,所述模具的一侧设有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通过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模具的另一侧设有空气压缩装置,所述空气压缩装置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空气压缩装置之间通过加压管道连通,所述型腔底端对应的模体内铺设有温度控制管道,所述温度控制管道通过管道与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连通。所述的模具盖板的底端面设有与模体上端口密封配合的密封圈,所述模体上端口处设有用于卡装密封圈的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和密封圈均为两道,其内、外圈间隔设置。所述的型腔内的上端口处设有一圈密封卡槽,所述密封卡槽内卡装有便于真空袋膜抽真空的真空密封圈。所述的抽气管道包括有设置在模体内且相互连通的水平管道和竖直管道,所述竖直管道的上端口为进气口,且进气口位于模腔的上端口处,远离制品位置位于真空袋膜的下方,所述水平管道的出气口位于模体外侧壁处,且与真空管道连接。所述的进气管道位于模腔的上端口处,且位于待覆真空袋膜的上方。所述的温度控制管道为多个间隔呈阵列式设置的加热冷却管,所述加热冷却管的一端为加油口,另一端为回油口,且加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连接至对应端部的混合总管。所述的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有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所述加油口通过两分支管道分别与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回油口通过两分支管道分别分别与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分支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电磁控制阀。其原理是:通过在模具上架设模具盖板,同时配合相应的抽真空装置和空气压缩装置,即可实现对模腔内的制品和真空袋膜进行抽真空和加压,同时通过模体底端部铺设的温度控制管道对模腔进行加热,此工作过程中,只需要对每单个模具进行加压和加热,即可完成相应的单独的过程,避免了对整个罐体的加热和加压,节省了电和时间,而且当覆膜完成之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本申请中采用了温度控制管道的加热和冷却共用的管道,加热步骤完成之后,加热油回流至加热箱内,然后再往温度控制管道内通入冷却油,实现了模具的快速冷却,避免了传统的自然的冷却时间较长的弊端,其整个过程,简单方便操作和控制,满足了批量加工生产的需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实现对模腔内的制品和真空袋膜进行抽真空和加压,同时通过模体底端部铺设的温度控制管道对模腔进行加热,简单方便操作和控制,实用性能好,满足了批量加工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横截面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模体;2、型腔;3、模具盖板;4、抽真空装置;5、抽气管道;6、空气压缩装置;7、进气管道;8、加压管道;9、温度控制管道;10、模具温度控制系统;11、密封圈;12、密封槽;13、密封卡槽;14、真空密封圈;5-1、水平管道;5-2、竖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有用于覆膜的模具,模具包括有模体1,模体1内设有用于与待覆膜制品配合的型腔2,模体1上安装有模具盖板3,模具的一侧设有抽真空装置4,抽真空装置4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抽气管道5,抽气管道5通过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4连接,模具的另一侧设有空气压缩装置6,空气压缩装置6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2连通的进气管道7,进气管道7与空气压缩装置6之间通过加压管道8连通,型腔2底端对应的模体内铺设有温度控制管道9,温度控制管道9通过管道与模具温度控制系统10连通。进一步,模具盖板3的底端面设有与模体1上端口密封配合的密封圈11,模体1上端口处设有用于卡装密封圈的密封槽12;密封槽12和密封圈11均为两道,其内、外圈间隔设置;型腔2内的上端口处设有一圈密封卡槽13,密封卡槽13内卡装有便于真空袋膜抽真空的真空密封圈14。进一步,抽气管道5包括有设置在模体内且相互连通的水平管道5-1和竖直管道5-2,竖直管道5-2的上端口为进气口,且进气口位于模腔的上端口处,远离制品位置位于真空袋膜的下方,水平管道5-1的出气口位于模体外侧壁处,且与真空管道连接;进气管道7位于模腔的上端口处,且位于待覆真空袋膜的上方。进一步,温度控制管道9为多个间隔呈阵列式设置的加热冷却管,所述加热冷却管的一端为加油口,另一端为回油口,且加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连接至对应端部的混合总管;模具温度控制系统10包括有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加油口通过两分支管道分别与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的出油口连接,回油口通过两分支管道分别分别与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的进油口连接,分支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电磁控制阀。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模具盖板3的底端面设有密封圈11,模体1上端口处设有用于卡装密封圈的密封槽12,通过密封圈和密封槽的结构,实现了模具盖板与模体之间的密封,两道结构,加强了模具盖板与模体的密封;通过型腔2内的上端口处的密封卡槽13卡装有真空密封圈14,加强了抽真空空时真空袋膜与型腔之间的密封。所述抽气管道的进气口为竖直管道的上端口的进气口,出气口为水平管道的出气口,所述水平管道和竖直管道的竖直相交的结构,方便其加工和设置;温度控制管道9为加热冷却管,多个间隔呈阵列式设置的加热冷却管,所述加热冷却管的一端为加油口,另一端为回油口,且加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连接至对应端部的混合总管,其一方面方便进行平铺铺设,另一方面其整体循环式结构,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有用于覆膜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有模体(1),所述模体(1)内设有用于与待覆膜制品配合的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上安装有模具盖板(3),所述模具的一侧设有抽真空装置(4),所述抽真空装置(4)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抽气管道(5),所述抽气管道(5)通过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4)连接,所述模具的另一侧设有空气压缩装置(6),所述空气压缩装置(6)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2)连通的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与空气压缩装置(6)之间通过加压管道(8)连通,所述型腔(2)底端对应的模体内铺设有温度控制管道(9),所述温度控制管道(9)通过管道与模具温度控制系统(1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包括有用于覆膜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有模体(1),所述模体(1)内设有用于与待覆膜制品配合的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上安装有模具盖板(3),所述模具的一侧设有抽真空装置(4),所述抽真空装置(4)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抽气管道(5),所述抽气管道(5)通过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4)连接,所述模具的另一侧设有空气压缩装置(6),所述空气压缩装置(6)所在侧对应的模体侧壁上设有与型腔(2)连通的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与空气压缩装置(6)之间通过加压管道(8)连通,所述型腔(2)底端对应的模体内铺设有温度控制管道(9),所述温度控制管道(9)通过管道与模具温度控制系统(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盖板(3)的底端面设有与模体(1)上端口密封配合的密封圈(11),所述模体(1)上端口处设有用于卡装密封圈的密封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槽(12)和密封圈(11)均为两道,其内、外圈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2)内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项松赵为平卢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星舟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