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密封圈摆盘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43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密封圈摆盘上料结构,包括储料斗,位于储料斗下方的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下方设置有水平输送带,水平输送带的末端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分料槽,所述分料槽的上段为与单个碳化硅密封圈直径相适配的窄槽段,分料槽的下段分为左侧落料槽和右侧落料槽,左侧落料槽和右侧落料槽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一组引导结构,所述左侧落料槽和右侧落料槽的末端下方分别设置有与碳化硅密封圈大小相适配的储料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碳化硅密封圈的快速分拣并摆放,方便其整齐放入抛光机内,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碳化硅密封圈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密封圈摆盘上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碳化硅密封圈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化硅密封圈摆盘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碳化硅密封圈在加工完成后需要经过打磨抛光,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密封件。碳化硅密封圈通常通过抛光机来实现,通过抛光机与端面不断的摩擦,来实现端面的抛光。为提高效率,现有的抛光机包括底部的转动摩擦盘,设置在转动摩擦盘上的一组密封圈限位环,以及压在限位环上的压盘,压盘靠各自的气缸压在碳化硅密封圈上,转动摩擦盘不停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碳化硅密封圈一端的抛光。由于每个限位环内均摆放很多个碳化硅密封圈,且碳化硅密封圈的上下面结构不一致,分为大径端和小径端,如图1所示。而抛光机只对大径端的端面进行抛光,因此,需要将碳化硅密封圈按照小径端朝上的方式进行摆放,现有的操作方式是工人直接抓取一把碳化硅密封圈放入限位环内,再一个一个进行调整,不仅效率慢,且工人直接在设备上经常操作,操作不方便,且危险性大。因此,需要开发一款摆盘上料结构,能够在快速准确的将碳化硅密封圈放入限位环内,保证操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密封圈摆盘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斗(1),位于储料斗(1)下方的输送管道(2),所述输送管道(2)的下方设置有水平输送带(3),水平输送带(3)的末端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分料槽(4),所述分料槽(4)的下段分为左侧落料槽(402)和右侧落料槽(403),左侧落料槽(402)和右侧落料槽(403)间设置有隔板(404),所述隔板(404)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左限位块(405),所述左限位块(405)与隔板(404)间设置有与碳化硅密封圈小径端相适配的小径端落料口(406),且所述左限位块(405)的高度小于小径端的高度;所述隔板(404)的右侧上方还设置有拨片(407),所述拨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密封圈摆盘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斗(1),位于储料斗(1)下方的输送管道(2),所述输送管道(2)的下方设置有水平输送带(3),水平输送带(3)的末端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分料槽(4),所述分料槽(4)的下段分为左侧落料槽(402)和右侧落料槽(403),左侧落料槽(402)和右侧落料槽(403)间设置有隔板(404),所述隔板(404)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左限位块(405),所述左限位块(405)与隔板(404)间设置有与碳化硅密封圈小径端相适配的小径端落料口(406),且所述左限位块(405)的高度小于小径端的高度;所述隔板(404)的右侧上方还设置有拨片(407),所述拨片(407)与隔板(404)间设置有与碳化硅密封圈大径端相适配的大径端落料口(408),所述拨片(407)距离分料槽(4)槽底的高度与碳化硅密封圈大径端距离小径端底部的距离相适配且拨片(407)与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泰美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