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型近程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39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Ku型近程雷达,它包括天线以及带动天线转动的转台,天线包括天线框架、散热组件、电源组件以及支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冷板,散热冷板设置在天线框架上并与天线框架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装置有天线单元;支架用于承载天线框架、散热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支架内还具有走线腔;天线通过支架与转台盲插连接以使电源组件以及天线单元与转台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Ku型近程雷达,利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减少线缆连接,各组件之间多数采用母板盲插形式,体积小,重量轻,外场架设方便。该雷达满足载车、地面架设,整体布局协调合理,满足铁路、公路、轮船运输要求,雷达可以实现快速架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Ku型近程雷达
本技术涉及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Ku型近程雷达。
技术介绍
近段时间,多次国外动乱表明,探测战斗中的防御低空飞行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飞行器一般具有低空突防能力,如超低空飞机、低空导弹、武装直升机等等。各国对近程低空防御装备具有强烈需求。近程低空雷达就是一款专门针对低空、超低空目标探测的雷达设备,它能够有效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实现布控区域内的全天时、全天候低空监视。在Ku波段雷达系统中,存在雷达尺寸较大,电气连接复杂,线缆杂乱,机动架设的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雷达尺寸较大,电气连接复杂,线缆杂乱,机动架设的不方便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u型近程雷达,其可有效地减小雷达的整体尺寸,简化电气连接避免线缆杂乱,并且机动架设方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Ku型近程雷达,包括天线以及带动所述天线转动的转台,所述天线包括天线框架、散热组件、电源组件以及支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冷板,所述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上并与所述天线框架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用于容纳天线单元;所述支架用于承载所述天线框架、散热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所述支架内还具有走线腔,所述电源、所述转台以及天线单元三者之间相互电气连接,所述三者的电气连接线缆汇总在所述走线腔内;所述天线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转台盲插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组件以及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转台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散热冷板上设置有暗槽,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线缆以及所述转台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线缆通过暗槽由走线腔延伸至所述容纳空腔内。优选地,所述散热冷板背向所述容纳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翅片。优选地,所述天线单元包括波段天线以及多个组件,多个组件包括T组件、R组件、频综组件、DBF组件、信号处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波段天线通过线缆分别与各个组件连接;各个组件之间通过耐折弯线缆连接。优选地,所述T组件、所述R组件以及所述频综组件组成射频模块,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芯片和/或所述射频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冷板朝向所述容纳空腔的一侧。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组件与控制组件之间盲插连接。优选地,所述波段天线包括等距排布的多根标准裂缝波导管。优选地,所述天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冷板背向所述容纳空腔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Ku型近程雷达通过将天线与转台盲插连接,并且简化了转台与天线的连接形式,使雷达易于机动架设;通过将线框架、散热组件、电源组件装置在支架上,天线部分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雷达的体积。将天线单元的各个组件利用模块化设计并使各组件之间多数采用母板盲插形式进行连接,使得其结构紧凑,减少线缆连接,有效减小雷达的体积以及重量轻,外场架设方便。该雷达满足载车、地面架设,整体布局协调合理,满足铁路、公路、轮船运输要求,雷达可以实现快速架撤。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Ku型近程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去除盖板后的Ku型近程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Ku型近程雷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台;2、天线框架;3、散热冷板;4、电源组件;5、支架;6、盖板;7、散热翅片;8、1#R组件;9、2#R组件;10、3#R组件;11、4#R组件;12、频综组件;13、DBF组件;14、上信号处理组件;15、波段天线;16、控制组件;17、T组件;18、线缆、19、盲插连接器;20、下信号处理组件;51、底板;52、立架;53、走线腔;54、暗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中提供的Ku型近程雷达由天线以及带动天线转动的转台1两个部分,并且天线和转台1之间为盲插连接,避免线缆杂乱,机动架设的不方便的问题。如图1-3所示,天线由天线框架2、散热组件、电源组件4以及支架5组成。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冷板3,散热冷板3设置在天线框架2上并与天线框架2围合形成密封的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装置有天线单元,天线单元用于发送脉冲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如图4所示,本天线单元应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天线单元包括波段天线15以及T组件17、R组件、频综组件12、DBF组件13、信号处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和控制组件16等多个组件(因数据处理组件设置在DBF组件13下面,因此图4中未示出数据处理组件)。波段天线15并通过低损耗线缆分别与容纳空腔内的各个组件连接;波段天线15包括等距排布在天线框架2背向容纳空腔一侧的多根标准裂缝波导管,标准裂缝波导管通过低损耗线缆过渡到容纳空腔内并连到各组件上;优选地,波导管的设置数量为36根。各个组件之间可通过耐折弯线缆连接以有效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R组件包括1#R组件8,2#R组件9,3#R组件10,4#R组件11,R组件、T组件17以及频综组件12组成射频模块,射频模块之间的各个组件可采用超柔、差损小的线缆连接(如3506线缆),能有效降低损耗。信号处理组件包括上信号处理组件14和下信号处理组件20,上信号处理组件14和下信号处理组件20与控制组件16之间采用盲插连接,可有效减少线缆数量,节省空间。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在散热冷板3背向容纳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翅片7,射频模块以及控制组件16中大功率的控制芯片可以设置在散热冷板3朝向容纳空腔的一侧,射频模块以及控制芯片的热量通过热传导方式传导到散热翅片7上,然后通过自然散热把热量传导到周围的空气中;此时散热冷板3既是传递热量的散热板,又是容纳空腔的密封盖板6。支架5用于承载天线框架2、散热组件以及电源组件4,天线通过支架5与转台1盲插连接以实现转台1与电源组件4和天线单元的电气连接。支架5可以设置为类似L型的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51以及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立架52,立架52上设置有走线腔53,电源组件4安装在走线腔53上方,走线腔53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安装板,天线框架2和散热冷板3倾斜设置,底板51支撑在天线框架2和散热冷板3的底部,安装板用于固定天线框架2和散热冷板3。电源组件4与转台1的电气连接线缆、转台1与天线单元的电气连接线缆以及电源组件4与天线单元的电气连接线缆均汇总在走线腔53内,有效减少了线缆的裸露。转台1与天线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线缆、转台1与电源组件4之间的电气连接线缆通过盲插连接器19连接。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Ku型近程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以及带动所述天线转动的转台,所述天线包括天线框架、散热组件、电源组件以及支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冷板,所述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上并与所述天线框架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用于容纳天线单元;所述支架用于承载所述天线框架、散热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所述支架内还具有走线腔,所述电源、所述转台以及天线单元三者之间相互电气连接,所述三者的电气连接线缆汇总在所述走线腔内;所述天线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转台盲插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组件以及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转台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u型近程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以及带动所述天线转动的转台,所述天线包括天线框架、散热组件、电源组件以及支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冷板,所述散热冷板设置在所述天线框架上并与所述天线框架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用于容纳天线单元;所述支架用于承载所述天线框架、散热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所述支架内还具有走线腔,所述电源、所述转台以及天线单元三者之间相互电气连接,所述三者的电气连接线缆汇总在所述走线腔内;所述天线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转台盲插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组件以及所述天线单元与所述转台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型近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冷板上设置有暗槽,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线缆以及所述转台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线缆通过暗槽由走线腔延伸至所述容纳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型近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冷板背向所述容纳空腔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冰王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