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405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1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及装置,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雷达控制组件接收到圈间移相指令的情况下,获取雷达伺服电机的转速以及雷达控制组件的时序帧周期,进而计算得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并根据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数字多波束合成组件根据不同的移相值以及第一预设定关系,对应得到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在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下,数字处理组件获取雷达扫描的点迹,并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本申请在不影响雷达探测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高了雷达俯仰空域覆盖范围,雷达俯仰角范围可以提高一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雷达探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对无人机性能的要求从最初的“低慢小”到目前的“高快小”,因此各国反无人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常规“低慢小”搜索预警雷达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综合考虑雷达的探测威力、探测速度、搜索数据率以及俯仰覆盖范围等技术指标。随着雷达探测目标的种类多样化,包括低空旋翼无人机、中空固定翼无人机以及高空战斗机等,其中,低空旋翼类无人机对数据率要求较高,通常要求不小于3秒,中空固定翼无人机对雷达探测威力要求较高雷达要同时对上述目标进行搜索预警,需要较高的俯仰覆盖(俯仰覆盖指雷达探测的俯仰角范围)能力和数据率。为了满足俯仰覆盖要求,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采用减少发射通道数量和增加接收波束个数来实现空域覆盖要求。(2)采用俯仰相扫来实现空域覆盖要求。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若减少发射通道数量,则会降低发射通道的使用效率,影响雷达探测威力;若增加接收波束个数,则加大了雷达信号处理的难度,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资源来满足处理要求;若采用俯仰相扫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上两个方面的缺点,也满足雷达俯仰覆盖要求,但是该方法会增加波束驻留时间,从而降低了雷达的数据率,不利于目标的持续跟踪,尤其是机动目标,丢失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计算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包括

3、在雷达控制组件接收到圈间移相指令的情况下,获取雷达伺服电机的转速以及雷达控制组件的时序帧周期;

4、雷达控制组件根据所述转速以及时序帧周期,计算得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并根据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与未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

5、数字多波束合成组件根据不同的移相值以及第一预设定关系,对应得到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所述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表征不同的雷达俯仰角;

6、在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下,数字处理组件获取雷达扫描的点迹,并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

7、所述雷达控制组件根据所述转速以及时序帧周期,计算得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计算式如下:

8、

9、其中,n为圈间相位切换周期,speed为雷达伺服电机的转速,tframe为雷达控制组件的时序帧周期。

10、所述根据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与未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包括:

11、雷达控制组件采用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标记出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以及未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

12、雷达控制组件根据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标记以及第二预设定关系,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

13、所述雷达控制组件采用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标记出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以及未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包括:

14、在未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情况下,相位控制标识为第一标识位;

15、在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情况下,相位控制标识为第一标识位的取反。

16、所述第一预设定关系为不同的移相值与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的对应关系。

17、所述第二预设定关系为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与不同的移相值的对应关系。

18、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包括:

19、在所述点迹为可靠航迹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点迹为临时航迹的情况下,雷达扫描时不需要进行滤波。

20、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21、在所述点迹为可靠航迹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点迹为临时航迹的情况下,不需要判断波束号码的连续性以及点迹的质量。

22、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23、在所述点迹为可靠航迹的情况下,若点迹未关联到航迹时,需要进行补点;

24、在补点时需要重新更新补点参数值。

25、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26、在所述点迹为可靠航迹并且所述点迹未关联到航迹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新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点迹进行消批,所述新次数阈值大于原次数阈值。

27、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28、在所述点迹为临时航迹的情况下,航迹起批的点迹门限值为2个点迹。

2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装置,包括:

30、雷达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圈间移相指令的情况下,获取雷达伺服电机的转速以及雷达控制组件的时序帧周期;根据所述转速以及时序帧周期,计算得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并根据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与未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

31、数字多波束合成组件,用于根据不同的移相值以及第一预设定关系,对应得到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所述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表征不同的雷达俯仰角;

32、数字处理组件,用于在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下,获取雷达扫描的点迹,并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

33、有益效果:

34、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及装置,改进了发射相位控制、接收波束控制,最后通过航迹处理技术,在不影响雷达探测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高了雷达俯仰空域覆盖范围,雷达俯仰角范围可以提高一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与未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控制组件采用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标记出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以及未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定关系为不同的移相值与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定关系为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与不同的移相值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优化后的航迹处理流程对所有的点迹进行航迹处理,还包括:

12.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与未到达圈间相位切换周期,对应得到不同的移相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控制组件采用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标记出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以及未达到圈间相位切换周期的时刻,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定关系为不同的移相值与不同的雷达波束指向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圈间相移提高雷达俯仰角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定关系为不同的相位控制标识与不同的移相值的对应关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泉吴源昭何文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