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防撞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51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防撞梁结构,至少包括后防撞梁横撑,后防撞梁横撑内设有减重腔,减重腔的后侧壁设有向减重腔内凹的凹面结构;凹面结构沿着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凹面结构的上侧和下侧为向外凸出的曲面结构;减重腔的顶壁和底壁均为斜面结构,且朝向前;减重腔的后侧壁与前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两个加强筋结构将减重腔的上部和下部分隔成独立的两个吸能腔。后防撞梁结构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重量更轻、连接方式多样、配合装配方便快捷,可实现后防撞梁损坏后的零部件快速更换维修,提高整体寿命,节约成本;为车辆提供尾灯、反射器等配件的安装位置,并且能够有效的保护后防撞梁上灯具、反射器等配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防撞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撞梁
,特别是指一种后防撞梁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厢式车后防撞梁是钢制矩形管,钢制后防撞梁横撑与防撞梁立柱为焊接式,钢制矩形管后防撞梁结构,质量大且风阻大,容易腐蚀;配件安装在平面上容易损坏,平面式结构的后防撞梁容易整体损坏,更换维修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后防撞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撞梁结构不合理,质量大且整体易损坏,更换维修费用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防撞梁结构,至少包括后防撞梁横撑,所述后防撞梁横撑内设有减重腔,所述减重腔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减重腔的后侧壁设有所述向减重腔内凹的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面结构的上侧和下侧为向外凸出的曲面结构;所述减重腔的顶壁和底壁均为斜面结构,且朝向前;所述减重腔的后侧壁与前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两个所述加强筋结构将所述减重腔的上部和下部分隔成独立的两个吸能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重腔的前侧壁至少设有两个T型槽结构,所述T型槽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后防撞梁横撑,所述后防撞梁横撑内设有减重腔,所述减重腔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减重腔的后侧壁设有所述向减重腔内凹的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面结构的上侧和下侧为向外凸出的曲面结构;所述减重腔的顶壁和底壁均为斜面结构,且朝向前;所述减重腔的后侧壁与前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两个所述加强筋结构将所述减重腔的上部和下部分隔成独立的两个吸能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后防撞梁横撑,所述后防撞梁横撑内设有减重腔,所述减重腔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减重腔的后侧壁设有所述向减重腔内凹的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面结构的上侧和下侧为向外凸出的曲面结构;所述减重腔的顶壁和底壁均为斜面结构,且朝向前;所述减重腔的后侧壁与前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两个所述加强筋结构将所述减重腔的上部和下部分隔成独立的两个吸能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腔的前侧壁至少设有两个T型槽结构,所述T型槽结构沿着所述后防撞梁横撑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结构位于所述T型槽结构的底壁与所述后侧壁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维光鲁涛涛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