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部件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03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形成深入到相对面的凸部从而可得到高滑动转矩性的旋转部件及其形成方法。具体而言,旋转部件(100)为具有轴套部(101)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111)的旋转部件,所述防滑面具有多个凹凸列部(120),所述凹凸列部具有主槽(125)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127),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具有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1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部件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在具有轴套部且可从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传递转矩的旋转部件上,在该端面上设置有实施了防滑加工的防滑面。例如,已知在将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具有轴套部501和沿着外周而形成的多个齿502的旋转部件即链轮500固定到曲轴(未图示)时,通过将轴套部501插入到曲轴的端部,并用螺钉等在轴向上紧固,可在曲轴的端面和轴套部501的端面503之间传递转矩。已知在这样的旋转部件上,在与相对的端面抵接的端面503上形成有防滑面511,以便在周向上不会产生滑动。而且,作为通常的防滑面的形成方法,周知有下述方法,即,用喷丸处理等赋予表面以凹凸,使其粗糙化,来增加摩擦系数的方法。此外,还公知有下述方法,即,利用激光加工在链轮的轴套部的端面上形成凹凸,并通过利用紧固力使凸部积极地深入到相对面,来牢固地进行防滑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47246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虽然在用喷丸处理等赋予表面以凹凸来使其粗糙化的情况下,可增大摩擦系数,但无法设置深入到相对面的凸部。虽然在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技术中,可通过激光加工设置深入到相对面的凸部,但由于是熔化的原材料在槽的周围隆起来形成凸部,因此凸部的顶点为平滑的曲线,并且需要克服激光的热所导致的硬化、相对面的原材料等诸多条件,且还需要高精度地进行输出的调整。此外,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难以使其凸量(高度、宽度)增大,因此通过激光加工而形成的凸部较微小,导致无法使摩擦系数增大到一定以上,因而无法应对所要求的滑动转矩较大的情况。此外,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滑动转矩的不均取决于应紧固的曲轴的端面的粗糙度、平面度等精度而变大。并且,由于在通过激光加工而在轴套部的双面上设置凸部时,难以在双面上同时进行激光加工,而是对每个单面进行激光加工,因此存在有工序复杂且加工时间加长,导致生产性降低这样的问题。此外,激光加工机自身也很昂贵,导致还存在有制造成本升高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形成深入到相对面的凸部从而可得到高滑动转矩性的旋转部件及其形成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部件为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其通过下述内容来解决所述课题,即,所述防滑面具有多个凹凸列部,所述凹凸列部具有主槽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具有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部件的防滑形成方法为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的形成方法,其通过下述内容来解决所述课题,即,可在所述防滑面上形成多个凹凸列部,且所述凹凸列部通过利用锻造来形成主槽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从而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可得到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根据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旋转部件及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旋转部件的防滑的形成方法,由于是通过利用锻造在防滑面上形成凹凸列部,所述凹凸列部具有主槽、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在它们之间比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因而与通过激光加工而形成的凸部相比,凸条的形状设计的自由度更高,且能够加大设定凸条的高度、宽度,因此只需通过积极地确保下述形状,即,施加在深入到相对面的凸条上的剪切应力小于原材料的容许应力的形状,即可使凸条容易地深入到相对面。因而,由于凸条的强度针对滑动转矩的依靠度提高,因此不论相对面的粗糙度、平面度等精度如何,均可得到高滑动转矩性,因而即使在要求有较大的滑动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应对。此外,由于凸条深入到相对面中,因此对所有方向均可起到防滑效果,因而可抑制因方向而导致的防滑效果的减少,可对转矩方向同时也对径向充分地进行防滑。并且,由于通过锻造来形成凹凸列部的装置可使用通用品,其控制也较容易,因此可以用简单的构成且较少的成本来制造旋转部件。根据本技术方案2及技术方案8所述的构成,由于在凹凸列部上,在主槽的两侧配置有辅助槽,因此凹凸列部的凸条的配置密度增大,因而对其垂直方向的防滑效果变得极高。根据本技术方案3及技术方案9所述的构成,由于凸条的主槽侧的侧面及辅助槽侧的侧面为锥面,因此可使凸条切实地深入到相对面,因而能够提高对旋转转矩的防滑效果。根据本技术方案4及技术方案10所述的构成,由于凸条的主槽侧的侧面与辅助槽侧的侧面的角度为30°~60°,因此可使凸条更切实地深入到相对面,因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对旋转转矩的防滑效果。根据本技术方案5及技术方案11所述的构成,由于通过将多个凹凸列部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为在防滑面上呈放射状延伸,能够使凹凸列部的方向在整体上随机,因此可使凹凸列部的延伸的方向的防滑效果均匀化,不容易产生针对链轮的旋转的松弛,因而可充分防止旋转部件针对振动、轴振摆的晃动,其结果可得到高滑动转矩性。根据本技术方案6及技术方案12所述的构成,由于通过将多个凹凸列部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为在防滑面上呈螺旋状延伸,可任意设计针对旋转转矩的防滑效果和针对径向的防滑效果之间的平衡,因此可抑制因方向而导致的防滑效果的减少,可对转矩方向同时也对径向充分地进行防滑。附图说明图1A是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链轮)的参考正视图。图1B是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链轮)的参考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部件的正视图(一部分)。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部件的正视图(一部分)。符号说明100、500-链轮(旋转部件);101、501-轴套部;102、502-齿;103、503-端面;111、511-防滑面;120-凹凸列部;123-凸条;123a、123b-侧面;125-主槽;127-辅助槽。具体实施方式只要为下述内容,则其具体构成也可为任意,即,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部件为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面具有多个凹凸列部,所述凹凸列部具有主槽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且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具有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部件的防滑形成方法为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的旋转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在所述防滑面上形成多个凹凸列部,且通过利用锻造来形成主槽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所述凹凸列部可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得到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从而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形成深入到相对面的凸部从而可得到高滑动转矩性的旋转部件及其形成方法。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部件,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滑面具有多个凹凸列部,/n所述凹凸列部具有主槽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具有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3 JP 2019-1825681.一种旋转部件,具有轴套部,且在所述轴套部的轴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具有防滑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面具有多个凹凸列部,
所述凹凸列部具有主槽及与该主槽并行而延伸的至少1个辅助槽,在所述主槽和所述辅助槽之间具有比所述防滑面更为突出的凸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列部在所述主槽的两侧配置有所述辅助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主槽侧的侧面及该凸条的辅助槽侧的侧面为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主槽侧的侧面与该凸条的辅助槽侧的侧面的角度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凸列部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形成为,在所述防滑面上呈放射状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凸列部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形成为,在所述防滑面上呈螺旋状延伸。


7.一种旋转部件的形成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修高木雄大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