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撑装置、机盖铰链机构和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气撑装置、机盖铰链机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普及,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事故。在撞击行人的交通事故中,行人通常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车辆设计进行了大量改进以减少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例如,使用能够在碰撞时主动弹起的机盖铰链机构,以在碰撞时尽量减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机盖铰链机构在碰撞(包括响应于错误的碰撞信号而误启动)时弹起后通过刚性的限位部件限制弹起位置,弹起后无法复位,并且弹起的撞击通常会使机构铰链机构受损而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机盖铰链机构弹起后无法复位和继续使用问题,提供一种气撑装置,该气撑装置能够允许机盖铰链机构弹起后复位并继续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撑装置,其中,所述气撑装置包括缸筒和穿设于所述缸筒的撑杆,所述撑杆将所述缸筒内分隔为具有所述撑杆的第一腔室和不具有所述撑杆且与所述撑杆密封的第二腔室C,所述缸筒包括限定所述第二腔室C的底壁,所述底壁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撑装置(10)包括缸筒(11)和穿设于所述缸筒(11)的撑杆(12),所述撑杆(12)将所述缸筒(11)内分隔为具有所述撑杆的第一腔室和不具有所述撑杆(12)且与所述撑杆(12)密封的第二腔室C,所述缸筒(11)包括限定所述第二腔室C的底壁,所述底壁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通孔(111),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而在使所述通孔(111)开放的开放状态和封闭所述通孔(111)的封闭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撑装置(10)包括缸筒(11)和穿设于所述缸筒(11)的撑杆(12),所述撑杆(12)将所述缸筒(11)内分隔为具有所述撑杆的第一腔室和不具有所述撑杆(12)且与所述撑杆(12)密封的第二腔室C,所述缸筒(11)包括限定所述第二腔室C的底壁,所述底壁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通孔(111),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而在使所述通孔(111)开放的开放状态和封闭所述通孔(111)的封闭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设置为能够在自重作用下保持在封堵所述通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柔性板状件(112)和从所述柔性板状件延伸跨越所述通孔(111)的质量体(1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二腔室与外部连通的泄气孔(114)。
5.一种机盖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铰链机构包括用于机盖铰链上板(20)、车体骨架、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撑装置(10)和用于连接弹起所述机盖铰链上板(20)的起爆器的起爆器连接部(50),所述撑杆(12)的末端连接于所述机盖铰链上板(20),所述缸筒(11)固定于所述车体骨架(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秀波,唐胜君,何杨明,张艳国,王欣伟,蒋福鑫,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