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41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步骤为:待处理废水送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投入生物菌剂,好氧池内设置有气浮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为两段,第一段为曝气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1.8‑2.2mm的曝气孔,第二段为加药段,用于添加絮凝剂和混凝剂,控制好氧池碱度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提高生化出水水质和处理水量,降低系统运行压力,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生化处理是废水处理中常见的处理方式。现有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的总体处理水量低,不满足生产需求,同时生化出水水质较差,导致深处理膜清洗频次增加,除盐水产量低,生物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在中间过程中需配入稀释水,降低生物接触有机物浓度,加大了系统水量,并在未来水水质波动后,系统以出现紊乱,出水严重超标,调节恢复周期长,且整体的出水COD偏高达到了180-200mg/l,浊度在30NTU,导致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清洗频繁,反洗水量大,膜运行周期短,除盐水产量少,回收率低,同时在系统出现紊乱调整期间,需降低处理水量进行调整,导致调节池空位减少,调节缓冲余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总体处理水量低,不满足生产需求,且生物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步骤为:待处理废水送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投入生物菌剂,好氧池内设置有气浮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为两段,第一段为曝气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1.8-2.2mm的曝气孔,第二段为加药段,用于添加絮凝剂和混凝剂,控制好氧池碱度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进一步地,所述传统的气浮装置的为两端气浮,改造为第一段气浮去除轻油,在气浮第一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连续曝气释放2mm气泡,轻油上浮刮渣去除;第二段加药进行混凝反应,不曝气沉淀进行排渣。所述辅助添加剂所采用的高效生物菌剂是从大自然中筛选出的多种芽孢杆菌和单一假单胞菌组合的工程菌,结合由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脲酶、纤维素酶和硝酸盐还原酶合理比例配比的酶制剂所得到的复合型生物菌剂,整体具有较好的除COD效果、所述辅助添加剂所采用的絮凝药剂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述辅助添加剂所采用的混凝药剂为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铝,整体性价比较高。所述好氧池的氨氮调节指标增加,氨氮去除时控制PH值在8左右,引进碱度控制代替PH值,将碱度控制在400-600mg/l,能保证硝化反应的高效进行。所述絮凝剂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述混凝剂为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铝。本专利技术主要设施与液剂包括好氧池、缺氧池、二沉池、气浮装置、生物系统、废水抽检系统和辅助添加剂,其中好氧池整体为池类容器结构并为该方法的核心设施,气浮装置将原有两端曝气改进为第一段曝气,第二段加药排查,生物系统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流量计、缺氧池进水流量计和剩余污泥排放流量计,所述废水抽检系统中主要设备为抽样装置与废水检测装置,辅助添加剂采用高效生物菌剂、絮凝剂和混凝剂。具体来讲,本专利技术增加了菌群种类,增强菌群活性,在关键核心设施好氧池中投加高效生物菌剂,引进多种生物菌群同时提高了生物菌群活性,使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更高效,提高硝化反应速率,在生物阶段高效去除有机物,降低后续化学药剂的投加量;做水质检测作业,根据水质多次做絮凝药剂投加试验,选择高效经济的药剂,出水颜色浅,浊度稳定在10NTU;利用改进后的气浮装置进行正常使用工作,从源头削减有机物;将污泥回流流量计、缺氧池进水流量计和剩余污泥排放流量计增设在生物处理阶段,为生物系统内增加“眼睛”,在来水水质发生波动后,及时调整污泥会流量及二沉池上清液回流量,保障生物系统的指标,根据系统运行及污泥情况,及时排放剩余污泥,使污泥中微生物菌群保持在对数增长期,保持较高的污泥活性;通过废水监控,在气浮源头及时提高加药量,削减有机物,稳定进生化系统的水质,避免水质波动冲击;对指标进行优化,增加好氧池碱度分析指标,将好氧池碱度控制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源头预处理气浮装置进行改造,将轻油上浮刮渣去除,然后加药进行混凝反应,不曝气沉淀进行排渣,从源头削减了有机物,且通过增加菌群种类,增强菌群活性,使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更高效,提高硝化反应速率,在生物阶段高效去除有机物,降低后续化学药剂的投加量,使污泥中微生物菌群保持在对数增长期,保持较高的污泥活性,从而实现生化出水水质改善、处理水量提高,使制约炼焦和干熄焦化运行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的效果,最大限度的优化了废水系统平衡,能够在整体处理过程中减轻后续废水深度处理膜装置的运行压力,延长膜使用寿命,提高产水回收率,节约水资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显著提高生化出水水质和处理水量,降低系统运行压力,节约水资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该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步骤一:增加菌群种类增强菌群活性,在关键核心设施好氧池中投加460t高效生物菌剂,引进多种生物菌群同时提高了生物菌群活性,使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更高效,提高硝化反应速率,在生物阶段高效去除有机物,降低后续化学药剂的投加量;步骤二:做水质检测作业,根据水质多次做絮凝药剂投加试验,选择高效经济的药剂,出水颜色浅,浊度稳定在10NTU;步骤三:利用改进后的一级气浮装置进行正常使用工作,从源头削减有机物;步骤四:将污泥回流流量计、缺氧池进水流量计和剩余污泥排放流量计增设在生物处理阶段,为生物系统内增加“眼睛”,在来水水质发生波动后,及时调整污泥会流量及二沉池上清液回流量,保障生物系统的指标,根据系统运行及污泥情况,及时排放剩余污泥,使污泥中微生物菌群保持在对数增长期,保持较高的污泥活性;步骤五:加强废水监控,不定期对废水进行抽检,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调整,减少异常废水接收量,并将接收的异常废水及时导入事故池,在气浮源头及时提高加药量,削减有机物,稳定进生化系统的水质,避免水质波动冲击;步骤六:对指标进行优化,增加好氧池碱度分析指标,将好氧池碱度控制在4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根据实施例一得到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实施例二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该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步骤一:增加菌群种类增强菌群活性,在关键核心设施好氧池中投加440t高效生物菌剂,引进多种生物菌群同时提高了生物菌群活性,使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更高效,提高硝化反应速率,在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待处理废水送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投入生物菌剂,好氧池内设置有气浮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为两段,第一段为曝气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1.8-2.2mm的曝气孔,第二段为加药段,用于添加絮凝剂和混凝剂,控制好氧池碱度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待处理废水送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投入生物菌剂,好氧池内设置有气浮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为两段,第一段为曝气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1.8-2.2mm的曝气孔,第二段为加药段,用于添加絮凝剂和混凝剂,控制好氧池碱度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剂是从大自然中筛选出的多种芽孢杆菌和单一假单胞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喜巧苗兵义莫利明张权应霍保明范军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