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鹏飞专利>正文

一种脱硫用PH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59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5
一种脱硫用PH测量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有滑轨,滑轨上有滑块,上侧滑块下有第一电机,第一转轴下端穿过数块圆板的中心,圆板内开圆柱形内腔,圆板上开切向进液孔,切向进液孔外端有过滤网,第一隔板在圆柱形内腔中,第一隔板外端连接弧形挡板,筒体内壁开第一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上开第一孔道,第一孔道下端连接并连通排液管。本装置通过设置数组圆柱形内腔对筒体内不同深度的液体进行采样,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隔板转动从而对水平面上的各处液体进行分别采样收集,同时圆柱形内腔向右移动返回时则通过液体对过滤网起到冲刷效果防止过滤网堵塞,且圆板在进入第一弧形槽后可以自动打开第一孔道使得切向进液孔与之对齐,便于液体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用PH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PH测量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脱硫用PH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湿法脱硫系统中,pH值是重要的控制参数,pH值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石灰石的溶解、亚硫酸盐的氧化、石膏的结晶、脱硫系统的腐蚀,实际工程中,pH值最佳在5.2至5.6之间,脱硫吸收塔内浆液的pH值是脱硫系统运行的重要监测指标,如果浆液pH值过低,则二氧化硫吸收效果差,脱硫效率偏低;若pH值过高,则石灰石利用率及石膏纯度偏低,不利于脱硫反应的进行;据调查显示,每个火电厂脱硫系统的pH值控制的范围不一样,部分电厂pH值控制在5.2至5.6之间,脱硫效果较好;还有个别电厂pH值控制在5.4至5.8之间,脱硫效果较好;甚至pH值5.6至6.4之间脱硫效果最佳,说明脱硫系统pH值存在零位漂移或测量延后等情况,导致每个厂的pH值控制的范围不一,现常用的pH值测量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脱硫塔取样阀门开度过小时,探头、管道内壁极易结垢,长期投用将出现堵塞现象,造成pH计探头读数失真甚至不能正常投用;脱硫塔取样阀门开度过大时,一方面造成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用PH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下内侧壁均安装横向的滑轨(2),滑轨(2)上均配合安装滑块(3),上侧滑块(3)的底部安装输出轴朝下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下端向下依次穿过数块圆板(6)的中心处后与下侧的滑块(3)之间轴承连接,圆板(6)的内部开设圆柱形内腔(7),第一转轴(5)与圆板(6)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轴承连接,相邻两块圆板(6)之间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最下侧的圆板(6)与下侧的滑块(3)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筒体(1)内设有控制第一转轴(5)、第一电机(4)、所有圆板(6)的组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用PH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下内侧壁均安装横向的滑轨(2),滑轨(2)上均配合安装滑块(3),上侧滑块(3)的底部安装输出轴朝下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下端向下依次穿过数块圆板(6)的中心处后与下侧的滑块(3)之间轴承连接,圆板(6)的内部开设圆柱形内腔(7),第一转轴(5)与圆板(6)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轴承连接,相邻两块圆板(6)之间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最下侧的圆板(6)与下侧的滑块(3)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筒体(1)内设有控制第一转轴(5)、第一电机(4)、所有圆板(6)的组合结构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圆板(6)的后侧壁右部均开设有切向进液孔(8),切向进液孔(8)的外端密封安装有过滤网(99),第一转轴(5)的外侧对应圆柱形内腔(7)均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数块第一隔板(9),第一隔板(9)均位于对应圆柱形内腔(7)中,第一隔板(9)的外端均固定连接弧形挡板(10),弧形挡板(10)的外侧面与圆柱形内腔(7)的内侧面密封接触配合,弧形挡板(10)能够将切向进液孔(8)完全挡住,第一隔板(9)、弧形挡板(10)的顶面与底面均与对应圆柱形内腔(7)的顶面与底面密封接触配合,第一隔板(9)与弧形挡板(10)能够在圆柱形内腔(7)内转动,筒体(1)的右侧内壁对应圆板(6)一一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11),圆板(6)的外侧壁能够与第一弧形凹槽(11)密封接触配合,第一弧形凹槽(11)的后侧壁开设有斜向右下方的第一孔道(12),第一孔道(12)的上端与筒体(1)内部连通,第一孔道(12)的下端与外界连通,第一孔道(12)的下端均连接并连通有排液管(13),排液管(13)的下侧均设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一侧与筒体(1)固定连接,支撑板(14)的顶部均接触配合设有上端开口的圆筒(15),筒体(1)的右侧外壁靠近上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下的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向下依次穿过圆筒(15)的底部中心处并与其固定连接,圆筒(15)内均设有数块第二隔板(18),第二隔板(18)一端与第二转轴(17)固定连接,第二隔板(18)的另一端与圆筒(1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筒体(1)的左侧内壁对应圆板(6)一一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19),第一孔道(12)的上端内部设有第一挡板(20),筒体(1)的右侧壁内部对应第一孔道(12)均开设有第一内腔(21),第一内腔(21)与第一孔道(12)之间均开设第一导向孔(31)相互连通,第一挡板(20)向右穿过第一导向孔(31)后进入第一内腔(21)内,第一挡板(20)与第一导向孔(31)密封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鹏飞高志张家荣
申请(专利权)人:聂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